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王鹏洲 《作文》2023,(8):47-48
<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鉴赏活动缺少科学的维度,导致教材资源价值无法充分发挥、外部文本与课内联系不强,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文学鉴赏体验和个性发展。高中语文学科素养核心体系提出的“文学鉴赏与创作”学习任务群,对于文学鉴赏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系统性的指导,其明确表示了文学鉴赏应予以学生自由、主导权,并结合课内外文本予以学生充分的个性体验、解读和内涵阐释。本文基于文学鉴赏活动之维,探究高中语文“文学鉴赏与创作”学习任务群的理解与操作。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初步具有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本文试就鉴赏课的教学问题,谈谈粗浅认识。一、文学鉴赏课的教学不能忽视“双基”教学  相似文献   

3.
梁金萍 《成才之路》2021,(14):54-55
中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存在着教学方式陈旧、缺乏专业的文学鉴赏指导、考核方式较为单一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培养中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学校应聘请专业指导人员,拓展评价和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4.
刘学云 《中国成人教育》2007,11(12):144-145
高校非中文专业一般开设有文学作品鉴赏课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评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审美情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阅读中形成自己有建设性的见解,进一步发展个性,完善人性.根据教学需要,遵循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学生的个体体验等指导思想,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文学鉴赏课的教学应该包含几个必需的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评价。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教学角度:语言品味课。主要教学过程:朗读———品味———迁移。训练实施过程:一、导入回忆、背诵写“乡愁”的古诗词导入。二、朗读1.听配乐录音(或者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2.朗读指导。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深挚。3.分四小组朗读余光中的《乡愁》,让学生评点。4.指名读席慕蓉的《乡愁》,师生共同评点。5.学生自由朗读、体会。三、品味1.找出第一首《乡愁》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句…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鉴赏内容越来越重要。要在文学鉴赏课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就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鉴赏语言,运用原始资料解读文本,鉴赏文学形象,要适应学生需求,体现鉴赏的差异与个性化。通过设计各种课堂教学样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体现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文学课阅读督导教学法初探万国庆,周金声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科罗列夫指出:“教学过程的特征之一是包括学生的活动(学习)和对学习的指导。”就是说,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容易将“音乐鉴赏”课上成“音乐欣赏”课,从而失去了“音乐鉴赏”课程本身的重要价值。这与音乐教师对“音乐鉴赏”一词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刻有关,将“音乐鉴赏”简单地等同于了“音乐欣赏”。对这组词语的深刻辨析,有助于我们走出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误区,真正发挥鉴赏教学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养成作用。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的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本课题组成员在三年前就尝试把评点式阅读引人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点方法的指导训练.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评点式阅读使师生在愉快的合作中实现教学目标.完成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生活之间的对话,为新课程阅读教学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和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意境是艺术审美的一个重要范畴 ,意境对舞蹈艺术创作、舞蹈艺术鉴赏有着重要意义。舞蹈艺术鉴赏课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师如何将意境“主客合一”这一艺术思维辩证法应用到舞蹈鉴赏教学中 ,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并提出自己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纵观写作教学,教师过分关注的是“教什么”,而不是“怎样教”。但是,学生的写作需要针对性指导,写作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写作干预”应作为作文课堂教学的常态模式。我把这种“写作干预”分入“写作课”与“鉴赏课”中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给高中美术鉴赏课提出的教学目标,鼓励着现代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修养、知识水平,与时俱进。教师需要学会转变教学观念,学会在中国画课程教学中利用文学、历史、音乐、信息技术等其他相关学科的内容,促使学生热爱中国优秀的民族艺术,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相似文献   

13.
黄淞  李恩庆 《海外英语》2014,(10):154-155
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从教学内容、施教者、学习者和考核评估四个方面入手,尝试构建英语专业文学翻译鉴赏课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研讨课为主、讲授课为辅,采用导入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侧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英语翻译能力、文学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语文教学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然而,在信息技术被引入教学以来,一些教师把初中语文课上成视频展示课或"文学鉴赏"课,完全脱离了语文课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主的原则。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通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具有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文学鉴赏活动中,如何将“鉴”字落在实处,最重要的是充分利用文本进行指导。一、指导学生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教师在文本阅读指导时,要引导学生既“鉴”又“赏”,以提高他们对这类作品的鉴赏能力。作为教师有必要引导或帮助学生分析作品中与现代文明相悖离的消极因素,使他们能理性地、用现代文明的观念去看待这些作品。既欣赏作品的积极的一面,又能分辨出作品的消极因素,能全面地鉴赏作品,而不是片面理解作品中的一些行为和思想。即在欣赏中鉴别。如指导阅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提辖扶弱锄暴,行侠仗义,值得…  相似文献   

16.
“扶放有度”是我们根据当代教学设计新理论尝试提出,并在高校“音乐鉴赏”通识课教学中进行了初步实践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这一模式主张在“教师提供指导”和“学生主动参与”的力度变化之间形成必要的张力,变以往课堂教学中自始至终的保姆式强支持教学为教师适时指导的、开放式的弱支持(甚至无支持)教学,推进学习者主动参与;变教师控制、学生被动的“讲授—提问”式教学为走向问题解决的,听、说、做相结合的,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扶放有度”教学模式的建构为主动参与的教学追求勾勒了一条现实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多媒体技术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操作性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媒体技术与英美文学教学结合具有可行性、必要性和重要性。首先,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必须考虑到英美文学课教学要针对“新人类”学生的共性,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目的和不同学习兴趣的要求;其次,教师充分考虑到文学本身的系统性、教学的生动性和可操作性;以多媒体技术为手段,实现师生多元互动,多向学习,整合英美文学教学。  相似文献   

18.
在思品课的教学中,“明理”是基础,“导行”是关键。目前思品课教学的现状,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在教学目标上,仅仅把学生理解和接受系统的思想品德方面的基本知识、观点作为核心目标,而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心理方面发展的指导;(二)在教学内容上,往往从社会道德要求和道德知识体系出发,忽视了道德教育内容和现实生活的复杂联系;(三)在教学过程组织和教学方式上,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忽视了学生人格和道德心理发展的过程。以上三方面问题,没有把“导行”作为思品课教学的  相似文献   

19.
教师要培养学生纯正的文学趣味、正确的鉴赏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其习惯、认同其判断、灌输其正确的文学理念,让学生行使表达权,并从以下几方面做好相关工作.(1)尊重学生审美习惯,以学生视角解析作品;(2)尊重学生价值判断,以学生的标准评价作品;(3)倡导正确的文学观念,确保学生表达权的行使.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教学要求教师对不同类型的课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本文想就语文教学谈谈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和课外阅读指导等几种不同课的一般教法。 一、新授课:新授课的任务主要是向学生传授新的知识,训练新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读课文,教师要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讲解启发,旨在引导,让学生“读读、想想、议议、练练”,把“熟读”与“精思”结合起来。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