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反正”不仅可以从句法、语义、语用等微观角度研究,还可以从语篇等宏观角度研究。从语篇的角度看,“反正”是逻辑联系语;“反正”所能衔接的语义关系包括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并列关系、解注关系、承接关系和转折关系;“反正”常出现在口语语境。“反正”所衔接的语义关系不是绝对的,而且有主次之分。  相似文献   

2.
“反正”的语篇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正”不仅可以从句法,语义,语用等微观角度研究,还可以从语篇等宏观角度研究,从语篇的角度看,“反正”是逻辑联系语;“反正”所能衔接的语义关系包括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并列关系,解注关系,承接关系和转折关系;“反正”常出现在口语语境,“反正”所衔接的语义关系不是绝对的,而且有主次之分。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语篇的联接手段之一的逻辑联系语进行了探讨。指出 :篇章的联接除语法词汇手段以外 ,逻辑联系语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恰当的逻辑联系语的运用 ,能准确无误地传递信息 ,达到较好的交际效果 ,语篇教学中 ,加强这方面的知识 ,有助于阅读 ,写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张丽丽  郭梦秋 《考试周刊》2009,(39):112-113
逻辑联系语作为语篇衔接和连贯的重要手段,为读者在英语语篇阅读中理解语篇中表达的各种概念和命题之间的深层语义逻辑上的联系提供有用信号。如果逻辑联系语知识被有效地运用到阅读当中,它对读者更好地理解英语语篇具有明显的促进功能。  相似文献   

5.
逻辑联系语在语篇中的联结功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语篇的联接手段之一的逻辑联系语进行了探讨。指出:篇章的联接除语法词汇手段以外,逻辑联系语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恰当的逻辑联系语的运用,能准确无误地传递信息,达到较好的交际效果,语篇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阅读,写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网误     
编者推荐:标题中的“误”语义双关,行文借助“红外套”从“误会”之“误”过渡到“误人”之“误”。“有一位女生迷恋上网”一事,将事件向面上拓展;“无论我怎样解释,姑妈都不相信”一语,将文义向纵深开掘。  相似文献   

7.
点睛之语: 汉字书写以考查常见常用字为主,以现行使用的易出错的字为主。错别字的类型大致有如下4种:1.因字形相似而误,如“戌边”,“戌”应为“戍”;2.因字音相同或相近而误,如“一愁莫展”,“愁”应为“筹”;3.因字音相同字形相近而误,如“痉孪”,“孪”应为“挛”;4.因字音相同字义相近而误,如“人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考察中亚留学生使用副词“才”和“就”的偏误,总结出偏误主要表现为遗漏、误加、错用和错序,然后指出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学习策略的干扰及教材和教学是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使副词“才”和“就”的教学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在+处所”短语在句中可作状语、补语和定语,占据五种句法位:主语前、谓语动词前(无主语)、主语后谓语动词前、谓语动词后以及定语中心语前。对韩国学生来说,几种句法位中以谓语动词后的句法位最难,其使用规则也影响学生对其他句法位的习得,应加强“在+处所”短语后置于谓语动词的规则教学。另外,几乎所有句法位都存在方位词的误代、误加和遗漏,“在”的遗漏及与其他相关介词的误代;主语前和主语后动词前两种句法位存在较多错序:定语中心语前“的”的遗漏较严重。这些在对韩汉语教学中都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0.
《四库全书总目》很大程度上仍在建构当代学界的知识系统和观念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散见于该书中的各种谬误却屡见不鲜,此在明别集提要中尤为突出。陈谟自谓校文江西、广东,《海桑集》提要误为“聘为江浙考试官”,其集诗二卷、文八卷误为“诗文各五卷”;王冕字元章,《竹斋集》提要误为“字仲章”,王冕曾孙婿之子骆居安所辑误为“冕女孙之子骆居敬所辑”;史谨《独醉亭集》提要将壬午为建文四年误为“建文五年”,而建文前后仅有四年;袁凯《海叟集》提要谓“不知据陶宗仪《辍耕录》,是诗作于至正末,乃用金陵王谢燕事”,而核之陶氏该著根本无此记载,此与袁华《可传集》提要引杨维桢语评袁华之语纯属子虚乌有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11.
违背思维的规律、规则,存在逻辑错误是“非毛化”论著的重要特征。袁腾飞的“非毛化”言论更是如此,导致其论据不足、论据虚假、人身攻击、自相矛盾、混淆概念和推不出等逻辑错误。这些逻辑错误的存在表明袁腾飞的“非毛化”是不可信的。  相似文献   

12.
任学礼教授的"汉字生命符号"学说,认为汉字是生命的象意文字,源于生命,源于生殖崇拜。仅就任先生的论述而言,"汉字生命符号"学说有多处有悖于古汉语基本常识,同时其论证逻辑也有诸多疏误,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3.
"道可道非常道"是老子《道德经》开篇之句,对于这句话,传统的解读主要从史料、考据以及前人的注释着手,而当代几个逻辑学者却从逻辑与语言分析的角度提出了自己新的解读,在强调对字词的理解基础上,注重思想的整体性与无矛盾性。从逻辑解读虽富有新意,但从史料、考据以及阐释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来看,仍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摘要]本文使用中介语语料库和纸笔测试等方法,对日本学习者“了2”的习得进行系统考察。考察发现:句末助词“了2”的偏误比动词后的“了1”要多;“了2”的偏误主要是“遗漏”和“误加”;“遗漏”主要受认知难度的影响,“误加”源于日语迁移;学习者初学时把“了2”看作日语的“ ”,之后逐渐以日常意义上的“变化”来理解“了2”;学习者先习得的是一部分“了2”,“了b”的整体习得要比“了1”晚。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旅居英语国家的海外华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过程中所犯语法错误来阐释“有效的、可充分理解的语言输入”以及“学习动力”的重要性,以此来强调学习者错误和错误分析在二语习得中的地位和作用,希望对中国学生的外语学习特别是英语学习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名实问题是先秦逻辑思想的热点问题之一。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杜国库发表了一系列研究先秦名实问题的文章,对中国先秦逻辑史的研究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杜国库认为名实问题是把握先泰逻辑思想的关键所在,他以名实问题为线索勾勒出先秦诸子逻辑思想的发展历程,用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阐述了“名”、“实”概念的含义,对孔子、宋尹学派、荀子、公孙龙、后期墨家等先秦诸子在名实问题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并给出了恰如其分的评价,被郭沫若誉为“墨名绝学”。  相似文献   

17.
不管是蕴涵关系,等值关系,还是时序关系,它们都是客观世界事物固有的属性。遗憾的是,逻辑学却没能将时序关系纳入自身理论体系当中。它在逻辑学理论体系中的缺失,导致了“逻辑悖论”的产生。实际上,真正的悖论根本不可能存在,它是人们主观错误所造成的一种虚幻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对于学习越南语的中国学生来说,越南语人称代词的使用算是一大难点。由于越南语人称代词没有类似汉语中绝对中性的人称代词"你""我""他/她",致使中国学生常常无法恰当地使用越南语人称代词,给日常学习生活、交流交际甚至实际工作带来不少的困扰。结合教学经验,对中国学生学习和使用越南语人称代词常犯的偏误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纠正错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元伦理学的兴起已有百余年,它的出现的确在明确概念、理清逻辑推理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使伦理学研究日趋规范,为伦理学成为一个科学的学科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其在研究过程中过于注重纯粹的概念分析与逻辑推理,使伦理学成为"学院式"的学问,与现实严重脱离,失去了对社会道德生活的指导意义,致使其研究进入困境。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整指全称限定词主要包括"全"、"整"、"满"等,这些词的词汇意义相近,但又各有不同的句法、语义限制。外国留学生在使用时常常出现偏误。文章分析了留学生学习整指全称限定词时出现的偏误类型,并从语际难度、语内发展难度、教学误导等多方面探讨偏误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整指全称限定词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