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体育课程改革方兴未艾,教育观念日新月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值得探讨的问题很多。有些青年教师急切参与其中,却又不知怎样起步,从何处着手,倘若直接要求写教学总结、反思、论文等,对部分人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以笔者写作体育教研文章的实践经验来看,写好教研随笔,便能开启教研之门。随笔就在于一个“随”字,低要求,高效率,重实践,特别适合中小学一线教师。教研随笔何时写?何处写?写何事?又有何窍门?  相似文献   

2.
<正>撰写教研论文是教师探讨教学问题、总结实践经验、获得理论支持的有效途径,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但在现实中,相当一部分一线体育教师不知道教研论文怎么选题,又该写什么?以下是笔者结合自身体会,就教研论文写什么,即如何获得教研论文的题目谈的几点个人做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学校体育》2021,(4):49-50
<正>学科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活动的基层组织。其任务是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式"教研是指为了提高教研组活动成效、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以体育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作为教研内容,聚焦教师的关注点,凝聚与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开展一系列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教研活动。"课题式"教研坚持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立足课堂、立足学生、立足教师,让教研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4.
<正>一、分清组内教师需求,确定教研内容每所学校的体育组一般由不同年龄、不同经验的教师组成,教师的需求自然也就不同,因此要分清组内教师的不同需求,并根据教师需求安排有针对性的校本教研,才能有效提升校本教研的效果。如,具有5年以内教学经验的教师,是学校的新鲜血液,他们有想法、有创新,但缺少教学实践经验、缺少教科研方法与举措、缺少课堂把控与调整的方法、缺少课  相似文献   

5.
随着初、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行,对每位教师、每所学校、每位教研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根据时代的要求,努力深化教研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了体育教研工作的主题.这些年来,我市在体育教育教学、教科研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我市体育教师在省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基本功大奖赛、论文评比等比赛中成绩显著;多位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文章,特别是在<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田径>等体育专业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居全省各市之首).我市体育教研工作的要点集中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6.
杨朝开 《体育师友》2009,32(5):42-42
一、要选择适合体育教师工作特点的教科研课题 体育教科研的内容很多,范围也很广,体育教师应把科研的重点放在新理论、新知识的应用研究和推广研究上。首先,选择课题要结合实际。每位教师都会在工作中遇到许多问题,发现新的现象,这些问题和现象就是选题的客观基础。其次,选择课题要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7.
<正>最佳投稿时间:第8期:2020年6月7日-6月22日第9期:2020年7月7日-7月22日第10期:2020年8月7日-8月22日第11期:2020年9月7日-9月22日第12期:2020年10月7日-10月22日一、教师教研"教师教研"栏目宗旨:关注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推动体育教研组建设。内容要求: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科研能力培养、教研组建设与管理、教师培养与培训等。第8期:体育教研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正>在本届科学论文报告会的大会报告中,不论是大学教师还是中小学教师,研究的主要方向还是课程和教学研究。笔者根据聆听的25场论文报告情况,谈谈参会感悟以及在撰写体育科研论文时的体会。一、高校和中小学教师科研论文的差异性根据现场聆听论文及观看墙报交流的文章,发现大学和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论文在撰写方面存在一些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文章的规范性和学术性。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文章表述上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9.
体育科研能力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之一。体育科研将帮助学校体育组教研活动团结意识的建设,促进我们体育老师的专业发展和理论水平的提升。教科研工作"源于教学,服务教学",教科研的真正动因是提升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认为我们要以平时的"体育工作"为  相似文献   

10.
<正>在报刊、杂志及网络上,有不少类似的文章,但有些只是泛泛而谈,对迫切需要这方面指导的体育教师来讲不太适用。笔者最近拜读了《中国学校体育》杂志2014年第5期于素梅博士"提高教科研能力不拘一格写反思"一文后,很有感触。一、写反思,切入口要小不宜大刚参加工作时,笔者与多数体育同仁一样,在尝试论文写作时,往往将文章的标题写得很大,希望以此吸引人的眼球,可每次都有始无终或者无功而返,但依旧"不知悔改"地坚持写作。其实,出现这些问题很正常,如同小孩学走路一样,必然经历这样一个阶段,屡次碰壁后,开始反思。于博士的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研活动的参与,"强调教师成长"是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倡导的三大基本理念之一。文章选择体育教研方式中的"看课"、"评课"进行探析,意在促进教师专业进步和学生全面发展。事实上,掌握了有效的看课、评课方法,对教师来说,有助于其正确归因、优化策略;对学校来说,有助于教研活动的推进、深入,保证办学与育人的良性循环、品位与理念的持续攀升。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从教学本质看,公开课具有教学和教研两大功能。教学功能是指公开课是一项教学活动,施教者必须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具有鲜明的显示性;教研功能是指公开课作为案例供参与者进行研究,通过听课、说课、评课活动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和教研水平,具有展示教科研成果、探究教学规律的作用。长期以来,围绕公开课开展听评活动一直是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开展教科研活动的最基本的重要方式之一。从实践层面看,当前有些公开课陷入了误区,许多教师对公开课抱有抵触心理。具体表现在:1.公开课功能被异化。有的公开课往往是教…  相似文献   

13.
听(看)课既是教研活动,又是科研活动,它能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中小学教科研活动中,通过听(看)活动,教师能够相互切磋技艺,提高教学水平,更好的胜任教学工作。本期的讨论话题是"听(看)课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相似文献   

14.
《体育师友》2019,(1):41-43
结合创建"研究型"体育教研组的重要意义,提出从突破"校长重视学校体育;渴求获得主动成长的机会和平台;不拘一格的参与培训、教研和科研是提高"研究型"体育教师团队教科研能力的关键;团结务实是创建"研究型"体育教研组的基石;从"学习型、反思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教师逐步蜕变为"研究型"体育教师,以提高"研究型"体育教研组的整体实力"等核心要素来探索创建"研究型"体育教研组。  相似文献   

15.
"校本教研"既是以学校为本的一种教研活动,也是"从学校中来,回学校中去"的教研活动。它是探究能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教研模式,更是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文章就广州市第三十三中学体育科组在常态教学下进行的有效校本教研,取得的一些可喜成绩,并针对这一教研模式进行交流,更好地促进学校体育校本教研的发展,为同行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  相似文献   

16.
<正>在日常的教科研过程中,要保证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参与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带着问题而来,要能够把个体发现和提出的问题转化为教师群体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把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概括、提炼、升华为有价值的问题;二是,要学会思考,养成勤于反思和换位思考习惯。当然,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还要注意教研活动的多元化、专题化和实践化。  相似文献   

17.
从教学本质看,公开课具有教学和教研两大功能。教学功能是指公开课是一项教学活动,施教者必须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具有鲜明的显示性;教研功能是指公开课作为案例供参与者进行研究,通过听课、说课、评课活动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和教研水平,具有展示教科研成果、探究教学规律的作用。长期以来,围绕公开课开展听评活动一直是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开展教科研活动的最基本的重要方式之一。从实践层面看,当前有些公开课陷入了误区,许多教师对公开课抱有抵触心理。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18.
千字教研小论文,顾名思义,就是一千字左右的教学研究方面的小论文。之所以冠以“千字”二字,无非是强调论文的短小,这种千字小论文,深受基层广大体育教师的喜爱,如《中国学校体育》开设的“教法创新”、“专题文章”、“教学一得”等栏目,文章的字数一般不会超过2000字。这些栏目所登载的文章,多是工作在一线体育教师的真情实感,切实体验,心得体会。撰写体育教研小论文是提高体育教师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但很多体育教师不知从何写起。为了帮助同行们克服写作上的常见病,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撰写体育教研小论文的体会,在此提几条建…  相似文献   

19.
本刊今年第1期专题报道了宁波市特级教师跨区带徒活动暨2011年浙江省小学体育立项课题研讨会的活动,本次活动安排紧凑,参与教师的区域较大,评课教师、教研员、专家及学者的点评和建议真诚、直率甚至可谓犀利,无论对于上课教师还是与会的人员来说都是一种思想共享,且受益匪浅,为加强理论与实践学习搭建了平台,对体育教师如何把握体育教材、研究教材、处理教材、运用教材等问题都有所启示。活动视频上传至《中国学校体育》官方博客(http://q.blog.sina.com.cn/zgxxty)后也引起了圈友的广泛关注,这样的活动给一线教研带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基层的教研活动不能走过场式地完成任务,甚至成为教师借机"放松"的理由,应成为日常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更应成为提升教师业务水平的途径之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已颁布,借鉴前期课改的经验,基层的教研和科研要把握好方向,体育教学理论的研究一定不能脱离教学实践和常态课教学,只有在常态、有效的、真实的教学环境中,方可体现教学的"真实性",只有这样的教科研活动才有意义。今后一个时期,基层的教科研重点应该多将理论性、思辨性的研究逐渐转移到实证性和实验性的教学应用研究上,切实为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服务。参加这样的活动也给杂志的办刊开拓了思维,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反思:应该走怎样的基层,如何走进基层,怎样贴近一线教师,又该如何更好地为一线教师服务,其实类似宁波市特级教师跨区带徒这样务实的活动就是我们今后应关注的重点,欢迎各地提供类似的教研活动,杂志也将给予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本次围绕着"体育教研问题根源讨论——源于‘人’的是什么?"的话题展开。对于教科研,个人曾经一直着重强调体育教师的主动意识、自觉行动。但是在论坛中读到于素梅老师提到的"在教研活动中,领导、组织、指导、参与者等各类人群对教研的认识和做法"的表述,再回头看看自己这些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