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股份制:一种新的高等教育办学形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办学体制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探索和实践新的办学形式,对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文中以私立华联大学为例,阐述了股份制作为一种新的办学形式在民办高校中的产生和发展,作者认为可以尝试用股份制形式对公立高校进行改制。  相似文献   

2.
余斌  陈厚丰 《江苏高教》2007,(4):155-155
1.公办民助二级学院的办学体制应当是公立高校的品牌和办学经验优势与民间资本投资和民办运作机制优势的有机结合.这种办学体制,既可充分发挥公办高校的品牌、经验和民间投资及民办运作机制的优势,又可避免公办高校历史包袱重、用人机制不活和民办高校知名度低、经验不足的劣势.  相似文献   

3.
美国是世界上私立高等教育十分发达的国家之一,拥有悠久的私立高等教育历史.美国在私立高校办学规范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逐步形成了其独特的私立高校办学监督机制.研究美国私立高校办学监督机制及其特征,对于完善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办学监督机制、规范民办高校办学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型本科教育形式,是高等教育的积极探索和创新的成果,兼具了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的长处,通过阐述独立学院建设发展历程,结合我院实际,分析展示独立学院起因、特征、办学形式,积极探索独立学院管理模式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私立大学多种多样的办学模式中,本文选择了当前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还没有的两种私立大学办学模式进行案例分析:美国著名私立大学康奈尔大学"一校两制"的办学模式和营利性私立大学凤凰大学的企业化办学模式.康奈尔大学在私立大学下设公立学院(合同学院),形成公立与私立两类学院共存、专业师资共享的经验;凤凰大学准确定位,减低成本,设立专兼职师资队伍的经验.这些经验都是值得借鉴的.这两种办学模式对促进我国民办高校多元化发展和加强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均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6.
办学自主权是民办高校建立发展的基础,是保障民办高校办学质量和能力的内在要求,反映了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然而目前民办高校多项办学权力受到限制,办学自主权的实现有诸多障碍,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办学特色和竞争优势。应从完善教育立法、继续转变政府职能,破除体制障碍、创新完善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教育中介组织,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来保证高校办学的自主权,从而促进民办高校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二级学院 为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打破完全依靠国家投资办学的一种模式,拓宽办学渠道,从1999年开始部分普通学校试行二级学院(民办分院)形式招生。二级学院是具有普通高校以专门学院形式实行较高收费标准的办学实体。其招生列入统一考试、统一招生计划,毕业后国家承认其学历。  相似文献   

8.
国有民办二级学院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自身的产业特性、社会的转型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催生了国有民办二级学院,它的产生是高等教育适应市场经济改革的必然产物。这一办学模式有利于高校主动适应市场经济运作的需要,增强办学能力,提高办学效益;它顺应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潮流;是民办高校中较为理想的一种模式;同时它也存在办学风险。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校发展迅速并取得很大成就,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民办高校是一个自筹经费、自负盈亏、自主办学的顾客支持型民办教育机构,这种与公办高校完全不同的发展方式和运营模式,决定了我国民办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将面临着更多的办学风险.对民办高校办学风险进行研究,制定规避和防范办学风险的措施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具有公办高校品牌资源优势和民办高校机制灵活优势的二级学院(现统称为独立学院)迅速崛起。自独立学院创办招生以来.人们更多地关注独立学院的国家政策配套、办学机制与模式、宏观发展前景等问题,而对独立学院具体办学实践中学生的思想状况缺乏必要的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全国共有民办高校676所、在校生476.68万人,分别占全国高校及其在校生总数的28.66%和21.35%,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质量始终是民办高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鉴于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在经费来源、学校管理体制、单位属性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因此构建一个专门针对民办高校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实有必要且十分迫切。建议该体系由三个部分构成,即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民办高校许可证评估、校外独立的评估中介机构定期进行民办高校质量评估、民办高校建立内部教育质量评估系统进行自评,从而形成民办高校教育质量评估的政府管理、社会监督、学校自评的合力,以不断提高民办高校的教育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民办高校教育体系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比重越来越重要。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都对民办高等学校提出了新的挑战。横向表现在民办高校人数在规模上一直在增长,呈现出增长指数趋于稳态的成熟期;纵向挑战表现在高等教育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育人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使得民办高等教育必须探索新途径,学习公办高校的经验,创新民办教育的办法。教育部2014年提出“2011”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为高校探索协同育人提出了指导性的方向,基于系统理论下的协同创新和协同育人研究为高校协同育人提供了新视角。在多主体共生的社会语境下的协同合作关系中提高了各主体间合作的空间维度,由简单的二维合作关系,提升到由协作而激发多方位、全时空、多主体的三维立体模型,引导民办高校主动形成教育教学系统、学生工作系统与社会协作系统共同作用的思想政治育人系统。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育人工作探索合作模式、工作规律、育人方法提供可借鉴的模型。  相似文献   

13.
综观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史,私学从自发出现到受到制约、引导、规范,可以说制度性要素起着渐行渐强的作用,它对我国近现代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起步阶段的民办高等教育,国内有很多学者将关注的目光放在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制度性要素的研究上。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影响本国民办高等教育实践的制度性要素进行研究;一是研究国外私立大学的成功办学经验,以期从中受到启示。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转型发展是民办高校突出重围,走向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由之路。从发展形势看,民办高校的前景是广阔的、光明的,因为有经济基础,还有最重要的人口基础。转型就是要从粗放式、低水平的重复发展模式,转变到精细化、高水平发展模式。要实现成功转型,民办高校应当坚定信念寻找突破口,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建立内涵丰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探索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15.
德,是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的总称。立德树人,就是要培养青少年学生具有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整体构建大中小学德育体系。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以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德育评价等要素系统为纬,以小学德育、中学德育(中职德育)、大学德育(高职德育)等层次系统为经,进行横向贯通,纵向衔接,分层递进,螺旋上升。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构建全程、全面、全员可操作的学校德育体系;二是加强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三是重视学校文化和中国德育馆建设。  相似文献   

16.
美国和日本两国“后大众阶段”的高等教育体系均为三层结构,但在具体构成上存在差异。美国高等教育体宗由私立大学、州立大学、社区学院三种类型、三个层次的高等教育机构构成,分别对应精英、大众和普及三种“理想型”;日本高等教育体系是由国立大学、私立大学和短期大学、高等专科学校、专修学校构成的三层构成,经历了一个调整完善的过程。我国缺乏面向大众化和普及化的制度设计,必须根据“后大众阶段”的发展需要,加强高等教育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曹晔 《职业技术教育》2007,28(19):11-15
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与数量的变化,主要与高校扩招、普通高中扩张、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及国家政策导向直接相关。制约中等职教扩招的主要因素在于,现有学校数量、规模变化、师资不足及普通高中的发展。为保证2010年高中阶段的普职规模相当,应加快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加强成人学校的兼并、重组,大力发展民办学校,抓好薄弱地区、学校招生工作。从政策角度,应做好初中毕业生分流工作,制定促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优惠政策,促进地区、校际合作,深化职教体制、机制改革等。  相似文献   

18.
多元化办学体制有利于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促进私人、社会和政府之间在办学上的紧密合作。清末,张謇本着父教育、母实业的朴素理念,在南通建立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相对完整的新式教育体系,推动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多元化、均衡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院校的一个改革方向,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高校的素质教育战略目前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其重要阻碍因素之一是缺乏科学的战略体系的指导。大学生素质教育战略体系的构建必须密切结合于我国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验证性因子分析可以为理论体系的有效性提供现实性检验。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学制及其改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别敦荣  陈亚玲 《教育研究》2005,26(11):49-54
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实行的是长学制,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层次,为我国各类高校和科研机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输送了数十万生力军,在未来一个时期仍然是影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教育层次和教育形式。与此同时, 短学制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强,这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因此,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当积极探索长短学制并存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改革学制的同时,加强教育观念创新,深化培养和管理工作改革,建立中国特色的硕士研究生教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