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侗族大歌特有的传承机制能够增加侗族儿童民族文化知识和技能,促进儿童社会化以及培养儿童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这一特殊的教育形式弥补了正规教育的局限性。同时,民族地区的幼儿教育从中得到很大的启示:走正规幼儿教育与非正规幼儿教育结合的道路;提供儿童一个适宜发展的环境;因地制宜开展儿童教育。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村人口大量外流,传统农村家庭教育的双系结构、乡土性、双系抚育主导性受到了冲击。传统农村家庭教育功能的变迁给子女社会化带来了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流动儿童的乡土认同减弱、自我评估普遍偏低、留守儿童的情感生活出现很大缺陷等。要减少和消除这些不利影响,政府和社会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化解城市社会中对流动儿童的排斥和边缘化,为农村流动人口家庭“团聚”创造有利条件等。  相似文献   

3.
社会化是个体学习社会规范、取得社会生活资格、获取社会生存技能的重要过程,在不同的化中,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也表现出不同的方式和内涵。佤族儿童的社会化始于婴儿出生后的仪式,喂养、游戏、角色训练则逐步深了这一过程。佤族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制约了他们对后代抚育模式的选择,故而对这一过程的评价也只能放到佤族化这一背景之下。  相似文献   

4.
侗族的饮食文化是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详细分析侗族的饮食习俗,深入探讨了侗族饮食文化的内涵及其与农耕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非洲的幼儿教育事业非常年轻。50年以前,非洲的幼儿大多呆在家里,父母、兄弟、祖父母以及大家庭中的其他成员是照料他们的人。幼儿与家庭成员之间互动的环境,为照料儿童和儿童的社会化提供了一个稳定而有效的环境。但是,近年来非洲的社会生活开始改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随之变化,传统大家庭解体了,因为经济需要母亲外出工作,于是如何照料幼儿的问题就出现了。需要强调的是,非洲的现代化国家是殖民力量的产物,它们是相互割裂的民族和化的混合物。这些国家有自己的语言、化以及抚育儿童的风格。今天我们所讨论的非洲国家的幼儿教育,包括了尼日利亚、加纳、南非、喀麦隆以及其他国家的城市在内。我们试图在给这些并不一致的城市中的儿童及他们的乡村兄弟们提供早期教育。  相似文献   

6.
家庭中儿童的社会化问题省教育科学院韩秀英儿童社会化,乃指儿童在社会和家庭影响下,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形成社会行为的过程。儿童社会化不仅是个体在社会上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儿童时期的社会化将为以后的社会化奠定基础。如果一个人实现了较...  相似文献   

7.
侗族群体文化与团体心理咨询有很多相似之处:群体创造行为准则、群体至上的意识和群体共享。从侗族群体文化及传统社交活动出发,以流浪儿童人际交往团体心理咨询设计为例,探讨团体心理咨询的要义,挖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侗族饮食习俗与稻作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的饮食文化是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详细分析侗族的饮食习俗,深入探讨了侗族饮食文化的内涵及其与农耕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侗族服饰文化是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研究侗族社会经济文化的“活化石”与“无文字史书”.本文从侗族服饰的分类、文化内涵、审美意识三个方面探讨侗族服饰文化,旨在弘扬侗族传统文化.促进侗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侗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目前国家在侗族地区实施的教育,基本上是汉族地区的教育,其发展就必然要受到侗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系统的学校教育,需要大量的投入,而侗族聚居区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地理等方面原因,经济不发达,大量投资教育有实际困难。过去社会发展较为缓慢,侗族在生产生活中感觉不到对科学知识的需要,而科学知识的传授主要依靠教育,加之目前有些学校的教育与社会实际相脱节,影响了侗族群众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侗族儿童  相似文献   

11.
侗戏是侗族传统的戏曲剧种,侗戏不仅是侗族的一种文艺形式,更是侗族的一种风俗。侗戏主要在传统节日、喜庆节日演出,与其多彩的民俗风情相统一。随着社会环境与人们生活需求的改变,侗戏的演出类型由单一型向民俗型、晚会型、展演型、旅游产品型、录像型等多种类型发展,体现其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侗戏是侗族传统的戏曲剧种,侗戏不仅是侗族的一种文艺形式,更是侗族的一种风俗。侗戏主要在传统节日、喜庆节日演出,与其多彩的民俗风情相统一。随着社会环境与人们生活需求的改变,侗戏的演出类型由单一型向民俗型、晚会型、展演型、旅游产品型、录像型等多种类型发展,体现其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侗族居住地古属样柯夜郎地,传统文明的主要标识表现在两方面:其一,自称“干”的分“佬侗”、“绞侗”和“坦侗”三大部族支系的民族融合为统一的族群生命共同体;其二,在原始认知的始初即创建了“原生性”与“建构性”互为动因的标举民族主体意识及主体精神的古俗文化。和较早时期被称之为传统残留物(rcmnants)一样,侗族古俗文化的精神特质体现在:一是至今仍在“既是文化的也是社会的基础上存活着”;二是不断创造出“那些无法用主流文化(dominant culture)来证实或表达的经验、意义或价值”的且“与残留文化相对立的”“新生性文化(emergent culture)”。已然符号化了的“侗不离酸”遗俗即是例证。分析认为,特定意义上,图符化了“侗不离酸”习俗,以“阐释性的符号”方式,表明一个族群集体对“细脖子阳人来到这世上”的处身状态.作“不知吾所以然而然”的领悟,即在存在论意义上,对“人之缘在”和族群自我生存环境“生成性”作哲学性思考。而这正是侗族古俗文化在强调习俗性的基础上选择创生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在广西客家聚居区中,有不少以"那"或"盘古"为名的社坛。这类社坛的存在与祭祀习俗,蕴含着我国民族交往与融合的重要规律——对他族、他族文化尤其是宗教信仰的理解和发自内心的真诚尊重。汉族将南方壮侗族群的盘古神话纳入自己的文化体系,对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作用甚大。  相似文献   

15.
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属于古代百越民族骆越人的一支,主要居住在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周边峻岭连绵、群山阻隔、外出艰难,历来封闭。这导致其浓郁的原始遗风及其群居生活长盛不衰。侗族大歌从产生到繁荣和发展的过程,就是与自身的生态环境不断发生关系的过程。侗族的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审美意识、社会习俗等决定了侗族大歌的内容和形式,它负载着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流行音乐所不可取代的功能和作用。而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对西部民族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侗族伦理思想综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侗族伦理思想是侗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中须臾不可缺少的"精神调节器",是侗族文化的核心内容,对侗族人民的思想和行为一直起着规范和规约的作用。对侗族传统伦理思想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概括、扬弃,无疑将有利于提升侗族人民的思想文化素质,促进侗族地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侗族保留了世界上少有的"原汁原味"的建筑群落,形成了独具历史特点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建筑风格。开发、利用这些文化遗产,对于贵州的文化旅游开发意义重大。在旅游开发中侗族建筑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研究价值,通过开发侗族建筑潜在的价值,可以发挥它的综合效益,从而助推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榕江侗族风情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榕江县是贵州侗民族集中的聚居地,侗族风情十分浓郁。有独特的侗寨建筑、民族服饰、民族歌舞和民族节日,以及传统的民族工艺,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瑰宝。针对侗族风情旅游的特点和状况,提出几点旅游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楚雄坝居族群迎送"陶凹奶奶"的传统庙会活动与大理洱海周边盛行的"姑奶奶祭"有诸多相似之处,其中就包含着作为仪式医疗的某些文化特征。在原始道教的精神结构中,"姑奶奶"作为地下水源的掌管者直接影响到每个村民的生老病死,因此她逐渐被改造成包治各种疑难杂症的民间医生,同时还是让妇女和儿童罹患怪病的罪魁祸首,这种隐藏在瘟疫背后的信仰危机也彰显出稻作民族对待饮水安全问题的早期智慧。随着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政治霸权的建构,"姑奶奶"被迫攀附成名家女眷并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