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复合菌剂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生物降解土壤中的石油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实验模拟研究了营养物(N、P)、电子受体(H2O2)、含水量和表面活性剂(TW80、SDS)等多因素对复合菌剂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影响.实验针对四个影响因素,设计了正交实验,得到实验结果表明,营养物、电子受体、水和活性剂对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都具有较大影响,当添加C∶N∶P为400∶6∶1、H2O2为10 mg/g、水为30 %和阴离子活性剂0.6 mg/g时,复合菌剂降解土壤中石油的效率可达到73.2 %.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室小试和现场中试的基础上,采用预制床处理工艺对江汉油田4种不同类型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实用规模的生物处理技术研究。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当稀油、稠油、特稠油和高凝油污染土壤中石油烃总量(TPH)为(25.8~77.2)g.kg-1时,经过86d的运行,TPH去除率为39%~66%。TPH的降解速率除与微生物的生长环境有关外,还与石油的理化性质密切相关。4种石油污染土壤的降解速率依次为:稀油>高凝油>稠油>特稠油,TPH的组分对其降解速率有重要影响。本试验研究为大规模石油污染土壤异位生物修复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F3(Trichodermasp.)、F5(Aspergillussp.)、F6(Aspergillussp.)为石油降解菌,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温度、石油浓度、振荡速度、初始pH、菌液投加量对各菌降解石油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因素对各微生物降解石油以及它们自身的生长都有较大影响.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了各单菌降解石油的最佳单因素条件.为利用微生物治理石油污染环境提供了一些基本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级氧化法修复敌百虫污染的土壤,考察了pH值、Fe2+、H2O2、敌百虫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土壤中敌百虫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芬顿高级氧化法能有效地降解土壤中的敌百虫,最佳条件为水土比2∶1,初始pH值3.0,H2O2/Fe2+的物质的量比25∶1。采用间歇式加入过氧化氢的操作方法,在污染土壤中加入Fenton试剂,敌百虫的降解率达到可达99.3%,并且其降解速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5.
应用刚果红鉴定培养基,从土壤中筛选出两种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真菌,分别命名为NY01和NY02.滤纸条降解度分析显示,NY01的降解能力高于NY02.应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两株菌rDNA的ITS区域序列分析显示,NY01与木霉的相似性高达99%,NY02与毛霉的相似性高达99%,暗示NY01可能是木霉的一个种,NY02可能是毛霉的一个种.培养基中碳氮比例对两株真菌纤维素降解酶活性的研究显示,在N/C比值较低和较高时,CMC酶和FPA酶活性都低,N/C比值在1∶8时酶活性最高,说明两株真菌降解纤维素的最佳N/C比值是1∶8.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河道疏浚底泥添加对土壤质量的影响,采用模拟实验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生物量C和N对不同添加比例河道疏浚底泥的响应.结果表明,河道疏浚底泥添加使土壤饱和含水率增加4.2%-14.7%,持水时间延长1d ~8d;土壤养分含量及重金属含量与底泥添加比例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MBC)和N(MBN)分别增加15.5%~ 35.8%和39.8% ~66.1%.底泥与土壤混合比例达到1∶1时,全量Cd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二级标准,有效态Cd含量也较高,土壤MBC和MBN开始下降.因此,河道底泥添加能够改善土壤持水性能,提高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生物量,但高比例的底泥添加可能会导致土壤污染,底泥用于改善土壤质量时,需控制好添加比例.  相似文献   

7.
采用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的传统方法,包括平板培养法、电镜方法和染色法等,对取自黄河三角洲石油污染的9个盐碱地土壤样品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了初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地区石油污染的盐碱土中有丰富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资源,通过进一步的生理生化实验分析,大部分微生物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该实验研究丰富了耐盐微生物资源,并为进一步分离耐盐解烃微生物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双季杂交稻系统中硅(Si)养分补充对水稻养分利用率与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影响的相应关系及其生态机制。创新点:发现一定量的Si养分补充可提高稻田土壤氮(N)和磷(P)养分的有效性,并促进水稻根系对养分的吸收,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其核心生态机制是补充Si养分可显著增加稻田土壤的微生物总量,从而促进土壤养分同化固定,提高土壤中N和P的矿化以及易矿化的土壤微生物量氮(MBN)和土壤微生物量磷(MBP)的储备。方法:2017和2018连续两年,在双季稻作区设计了系列田间试验,统一常规养分管理,于早稻和晚稻种植期间设置五个有效Si用量梯度处理(即0(对照)、7.8、15.6、23.4和31.2 kg/ha Si),分析收获后的水稻生长性状(株高、籽粒产量、植株生物量等),水稻根、茎、叶和籽粒中N和P的含量,土壤有效态N和P的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量碳(MBC)、MBN和MBP的含量,最后统计分析Si的供应与对水稻N和P养分利用率、土壤养分有效性、MBC、MBN和MBP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论:Si养分补充可增加双季杂交稻系统土壤微生物总量,促进土壤养分同化固定,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以及易矿化的有机养分的储备,使得土壤养分易于被水稻根系吸收利用,从而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提高水稻产量。其中Si施用量为23.4 kg/ha时双季水稻产量及N和P肥利用率均达到最大值,此时土壤有效态氮与总氮比(AN/TN)、有效态磷与总磷比(AP/TP)以及MBN和MBP也均达到最大值。上述结果表明,通过Si养分补充可适当削减双季杂交稻系统因过多化学肥料投入带来的面源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9.
石油污染的环境中存在可以降解石油烃的微生物.比较了高温微生物(包括嗜油菌)和常温微生物在菌体细胞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的性质、DNA(基因组)和蛋白质(蛋白质组)等方面的异同,并总结了一些高温微生物可能的适应机制,以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高温嗜油菌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两株草甘膦降解真菌的分离及其降解效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草甘膦是目前世界上广泛使用的一种有机磷除草剂,长期大量使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已不容忽视.微生物降解是生物修复草甘膦污染土壤的有效途径之一.从受草甘膦污染严重土壤中富集、筛选并分离到6株降解菌,包括2株细菌,4株真菌.选取降解效果较好的两株真菌HS-04和HS-05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HS-04和HS-05均能以草甘膦作为唯一的碳源和氮源生长.在基础培养基中,30℃、150 rpm条件下,6 d内对浓度为200 m g/L的草甘膦的降解率分别为85%和91%.两株真菌在草甘膦浓度为400~600 m g/L时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11.
黄土区石油污染土壤的现状及其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黄土区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方法 概述黄土区土壤石油污染的现状,比较当今国内外主要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并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前景加以科学展望.结果 生物修复技术是黄土区石油污染土壤的理想修复技术.结论 提出了利用生物技术修复黄土区石油污染土壤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2.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微生物降解与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磺酰脲类除草剂在土壤中生物降解性、降解途径及影响微生物降解磺酰脲除草剂的因子。并对其污染土壤进行生物修复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乙二胺四乙酸(EDTA)作为一种重要螯合剂,可与绝大多数金属离子配位形成1∶1的具有超强稳定结构的金属螯合物,被广泛应用于造纸、医药、食品、纺织印染等行业.大量EDTA的应用导致其在环境中的逐渐积累,这将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自1998年EDTA被首次报道可生物降解以来,国内外已针对EDTA的生物处理开展了广泛研究.本文总结归纳了目前已报道的EDTA降解菌株及其降解性能,指出EDTA的降解效果与微生物类型、EDTA金属螯合物的稳定性密切相关;概述了涉及EDTA降解的微生物菌群、降解基因与降解途径;针对EDTA高度稳定、可生化性差的问题,重点阐述了国内外关于EDTA降解优化调控的方法策略,主要包括外源物质添加、生物强化、工艺调控等;未来可从EDTA降解菌株的筛选分离、EDTA降解菌群的快速增殖以及EDTA废水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种群结构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优良菌对原油降解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原油为唯一碳源,从长期被石油污染土壤的浸泡液中分离、筛选出二株降解原油的优良菌SY4和SY6,初步鉴定为:SY4和SY6为芽孢杆菌属;通过降解性能实验的研究得出:2株菌对原油都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在摇床实验中,单一菌株在5天后的原油降解率都高于60%.摇床实验和静态曝气实验都得出:SY6的降解能力比SY4强.实验研究结果为其实际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生物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给文山烤烟膜下小苗移栽技术推广提供技术依据,研究以云烟87品种为对象,在中等肥力的山地红壤上进行施氮量及基追比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烤烟膜下小苗施氮量以105 kg/hm2最佳,基追肥比例以m(基肥N)∶m(追肥N)=40%∶60%为宜.同时,为改善文山烟叶钾含量、氯含量偏低的现状,建议改变现行常规栽烟所用复合肥的配方习惯,以基肥复合肥三要素为m(N)∶m(P2O5)∶m(K2O)=8∶15∶15,追肥复合肥三要素为m(N)∶m(P2O5)∶m(K2O)=15∶0∶45为宜.  相似文献   

16.
土壤重金属污染影响了土壤生态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微生物修复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染治理技术.本文探讨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行为特性及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酶学评价,综述了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及其微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17.
从受石油产品污染土壤中筛选出5株石油降解菌,并通过生理生化实验对其进行了初步鉴定。石油降解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其中KF-2、KF-4两株菌均为微球菌属Microrococcussp.),石油降解能力较强,其单菌落接种20天后石油降解率分别可以达到76.21%、74.82%。在对这两株菌的降解特征的进一步探究中发现:KF-2菌株在NH4NO3作为氮源的条件下石油降解率较高;而KF—4在(NH4)2SO4作为氮源的条件下石油降解率较高。环境pH为7时,KF-2、KF-4的石油降解率都最高。混合菌的试验表明,KF-2、KF-4混合菌的降解效果明显好于各单菌株接种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8.
农药尤其是化学农药中的高毒、高残留、难降解的农药是重要的环境污染源,而利用微生物降解农药来治理所造成的污染是一项很有效的手段.本文从降解农药污染的微生物的概念、种类、降解的机制、新技术研究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了在微生物降解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微生物降解农药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原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茂名炼油厂附近长期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2株能够以原油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的原油降解菌株,经鉴定分属假单胞菌属和芽孢杆菌属。进一步研究了2株菌原油降解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株菌5d原油平均降解率分别为42.8%和44.7%;在pH接近7.0,NaCI的质量浓度为10g/L,表面活性剂吐温-80的质量浓度为40mg/L时降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基质栽培试验 ,研究了荷兰 3号黄瓜N、P、K的营养特性。结果表明 :1、在黄瓜的各生长阶段 ,植株中N、P、K的含量范围分别是 4.67~ 6.5 1 %、0 .5 0~ 0 .67%、4.0 1~ 4.91 % ;2、黄瓜自苗期到盛果期 ,植株中N和K的含量逐渐降低 ,P的含量呈倒置的抛物线型变化 ;3、荷兰 3号黄瓜在苗期、挂果期、盛果前期、盛果期 4个生育阶段 ,植株中N、P、K含量比例依次为 :9.7∶1∶7.4、1 1 .2∶1∶8.0、8.4∶1∶7.6、7.7∶1∶6.6;4、荷兰 3号黄瓜果实中N、P、K的含量均要高于其它器官中的含量 ,到生长后期 ,根、叶中的N素向果实中转移 ,叶片中的K则向果实和根系中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