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上高原前,首先要打好专项训练基础,要安排2~4周的训练量较大、强度中等的训练,强化力量训练,打好有氧、力量和专项训练的基础;高原训练的第一阶段(第1周)为适应期,训练量比较小,让运动员尽快适应高原的环境、气候,避免运动性伤病和传染疾病,第3周的训练将是整个高原训练的重中之重,在这一周的训练里要完成2~3次高质量的强度训练,力量训练在整个高原训练期间也要占据很大的比重,同时特别注意训练后的身体恢复。提出高原训练期间应注意女性的生理特点,尤其要注意经期对女运动员的影响和高原特殊环境对女运动员体脂变化的影响;高原训练中营养的补充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高原训练的负面效应,应注重运动员的营养补充,提供合理均匀的营养;把握好高原训练结束后参赛的时间,距比赛时间3~12天下高原为宜,使运动员在高原训练的高原机能未消失前参加比赛。  相似文献   

2.
陈波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6):103-105,113
对女子3 000m障碍跑运动员阶段训练负荷监控发现,冬训期的连续两个高原训练使运动员产生疲劳,影响了整个冬训期的训练负荷的量和强度.李**可能存在过度训练,赵**的训练效果最好,朱**正常.同时高原训练时间太长次数太频繁,致使整个训练的量和强度不足,量的不足由训练课次不足和高原训练造成,强度不足主要与混合耐力训练比例较少有关,影响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原训练在很多项目中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开展,但是在我国的速度滑冰项目上,却开展的比较晚,所以有关高原训练方面的经验也比较少.通过分析速度滑冰高原训练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并结合国内外高原训练相关的研究现状与研究进展,提出对于首次到达高原进行训练的运动员,不能急于增加训练的强度和训练量,应调整为更好密度和频次的生理生化指标监控,配合机体适应度科学的递增训练的负荷;在高原训练中,应该多注意运动员的机体反应,适当控制强度,防止运动肌肉拉伤.应详细记录并整理好整个高原训练前、中、后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跟踪研究国家游泳队与浙江游泳队共18名优秀游泳运动员冬训期昆明高原训练的全过程,旨在了解其高原训练过程的训练方法及特征、训练监控和评价训练效果,探索我国游泳运动项目高原训练的规律,为指导游泳运动的高原训练提供科学依据。结论:①高原训练要合理把握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关系,通过适合的负荷强度刺激使运动员身体器官对训练负荷产生良好的适应性变化;②要加强速度与力量的训练,防止出现运动员耐力素质获得较多,而速度素质丢失较多的现象;③高原训练中的恢复应成为训练的一部分;④高原训练应通过调整训练强度与运动负荷来控制运动员机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及范围,以追求最佳的高原训练效果和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5.
研究对象:女子马拉松运动员3名,年龄:23.25±2.5岁;运动等级:国际健将1人,健将2人。研究方法:监控法、测试法、监测法、数据处理法、统计学检验法。结果与讨论1.高原训练期间训练量的监控(1)高原训练期间训练量的监控(km);(2)高原训练期间训练强度的监控(min)。本研究所采取的训练量的安排为,第一周为适应周,训练量比较小,从第二周开始训练量大幅度提高,随着高原训练时间的延长,适当调整训练量,增加训练强度,训练强度的安排为,不论是5km还是40km的训练强度均高于以前高原训练的最佳强度。2.高原训练期间CK变化规律的分析血清中CK(磷酸肌酸…  相似文献   

6.
根据甘肃省高原训练基地的特点,以及多年从事中长跑训练工作的实践,提出中长跑运动的高原训练,应以有氧训练为中心,完成一定训练量的积累,在阶段性训练中突出训练强度;在中长跑不同专项的高原训练中,强调针对性.并就中长跑高原训练中的高度控制、时间等,提出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优秀女子长跑运动员高原训练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原训练是我国长跑、马拉松项目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径。如何更加充分地利用高原自然环境,进一步发挥高原训练效果,提高高原训练的成功率,还需要不断探索。一个完整的高原训练过程包括平原大运动量训练阶段、高原大强度训练阶段和赛前平原大强度训练阶段3个部分,应妥善处理三者之间的负荷关系。  相似文献   

8.
对自行车高原训练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其海拔高度差在全国独一无二,是理想的高原训练基地.甘肃自行车队的成功经验表明高原训练是自行车运动必不可少的一种训练手段.高原训练以一年3次为宜,冬、夏、秋各一次.每次训练的时间以3-4周为宜,海拔高度在1600m-2800m,逐次提高海拔高度效果最佳.拉练训练量一般为800km-2500km,强度为2.5-3.5mmol/L,高原结束至比赛时间以3周为宜.  相似文献   

9.
古典式摔跤高原训练和强度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专项性质的糖酵解供能在古典式摔跤中占有很大比重。该项目对有氧耐力也有较高的要求。高原训练对速度耐力项目的糖酵解代谢和一般有氧代谢有重要影响 ,因此 ,古典式摔跤的高原训练是可以接受、可以尝试的。通过对高原训练的一般认识和训练实践 ,认为 :在海拔 15 0 0米至 16 0 0米的高度进行摔跤项目的高原训练 ,效果可能较好。一个标准的古典式摔跤项目高原训练时间应在 12周或以上 ,其中上高原前 4~ 6周 ,高原 4周左右 ,下高原至比赛时间约需 2 .5~ 3.5周。为摔跤项目在高原训练及其前后不同时期对训练强度的控制与调整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0.
优秀中长跑、马拉松运动员高原训练探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原训练高原高度的选择、训练的最佳次数、训练的持续时间、下高原的时机、训练过程阶段划分及训练课的安排、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身体机能生理和生化指标的评定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高原训练有一个降低训练负荷的环境适应期;与海平面地区的训练相比,高原训练中的训练强度略有下降;在野外的训练多于在田径场的训练;为了确定与某一地区的地理环境相适应,应力争前往某一固定地点进行经常性的高原训练;应根据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生理机能的变化特点和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制定相应的评定方法监控身体机能状况,保障高原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皮划艇项目高原训练强度监控的方法.方法:以9名国家皮划艇队划艇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到达高原第5天,利用递增强度划船测试分析不同浓度乳酸对应的船速和心率,并与上高原前3天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测试高原训练期间的血红蛋白、血尿素和肌酸激酶.结果:两次递增强度划船测试表明,在相同乳酸浓度的情况下,高原训练的船速低于平原,但随着训练强度的增加,高原和平原之间的这种船速差异逐渐减小;而在相同乳酸浓度的情况下,乳酸浓度低于6mmol/L时,高原训练的心率低于平原,在乳酸浓度等于6mmol/L时,二者心率相同,乳酸浓度高于6mmol/L时,高原心率高于平原;高原训练可以提高血红蛋白水平,血尿素和肌酸激酶在高原训练期间随着训练负荷的变化而出现变化,但未出现明显的异常值.结论:利用递增强度划船测试可以确定高原训练的合理强度,不宜利用平原的船速或心率来控制高原训练强度,以此方法来确定高原训练强度,可以维持运动员良好的机能状态,并能够发挥高原低氧的促红细胞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付善民 《体育世界》2013,(12):80-81,77
以文献资料法为主,对高原适应的生理机制进行了阐述,对高原训练法的三种主要模式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影响高原训练效果的三个主要因素:海拔高度、高原训练的周期和每天的高原暴露时间,提出了进行高原训练应注意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我国速骨运动健将级运动员经高原训练前、后运动成绩变化情况,运动生化有关指标变化情况,在高原环境中对运动员施加运动负荷情况,以及高原训练时间和下高原后参赛时间等进行研完,分析高原训练对速滑运动员机能水平和成绩的影响,探讨高原训练效应和规律性,为我国速滑运动训练提供高原训练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原训练构成因素中,最核心的因素是训练的量和强度。以往高原训练失败的原因,大多将其归咎于缺乏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进行科学的控制以及强度控制不当所致。Mester(2003年)对近15年来国际上150项高原训练研究结果的分析认为,迫切需要建立评价高原训练时的个体负荷强度与负荷量的科学指标。因此,为探讨高原训练个体负荷强度、负荷量的监控手段,促进个性化的高原训练,通过对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3周高原训练的研究,找出高原训练的负荷规律,希望为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在高原训练的负荷安排、科学监控以及个性化的训练方面,提供科学的理论及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力求从高原训练中所承受的缺氧负荷及训练负荷的关系对平原自行车队的高原训练强度做定量化探讨,并在此础上初步提出平原自行车运动员赛前高原训练负荷强度的安排模式,以便为进一步研究高原训练规律提供有关理论依据研究对象:以平原自行车队15名男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结论:1.经最大摄氧量和通气阈的初步测定,短时期适应平原运动员在2300m高原进行极量运动时较平原下降20%左右可以理解为高原训练所承受的缺氧负荷强度约为20%。2.由缺氧负荷约为20%,平原自行车队高原训练强度与平原训练强持平…  相似文献   

16.
对女子赛艇运动员亚高原训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通过对北京女子赛艇队18名队员在海拔1500m的亚高原环境训练期间生理、生化指标的测试分析发现,为期18周的亚高原训练能提高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和有氧能力,提示由于亚高原的自然环境,在血乳酸为4mmol/L以上强度训练时,应注意训练节奏的安排。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50年代成为竞技训练的一种思想和方法以来,高原训练已经从最初的高住高训的单一模式发展到现在的包括高住低练、低住高练、高住高练低训等多种形式。在高原训练的实用功效得到普遍承认的同时,如何针对具体的运动项目、具体的运动员机能状态,合理地设置高原训练的时间、强度、模式,已经成为当今训练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高原训练的思想变迁脉络进行梳理,对高原训练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旨在为我国的高原训练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高原训练原则 1.在耐力项目中,通过较高的高原与较低的高原训练所提高的运动成绩,有明显的界限。 2.在高原训练和居住的运动员,未必比在平原训练,然后完全适应高原训练的那些运动员成绩更好。 3.高原训练时必须考虑每个运动员对高原训练的适应程度和速率特点。某些运动员需要更长的调整时间。  相似文献   

19.
有关高原训练中强度训练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体能类项目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提出在高原训练中加强高速持续跑能力和冲刺跑能力训练的客观依据,使高原训练平原化,从训练理念上纠正因高原PO2降低带来的训练强度难以达到平原训练相似强度的观念,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高原训练"耐力是基础,速度是关键,素质是保证"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20.
高原训练作为一种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我国速度滑冰项目运动员在高原地区训练和比赛的相关研究较少,通过对我国速滑运动员高原训练的系统分析,以期对项目的训练方法、手段和理念的创新、研究、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以黑龙江省速度滑冰队16名队员为研究对象,对他们在高原训练期间血常规指标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原训练会对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影响,高原训练期间,白细胞会在短时间内降低,一段时间后会恢复,血红蛋白指标缓慢升高,但会随着强度的加大而降低;高原训练后,人体内的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球压积指标会呈现出一致性的变化,具有显著的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