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南辕北辙     
魏国国王有一次要去攻打赵国的邯郸,大臣季梁便去劝魏王。季梁对魏王说了一个故事:有一个人要到楚国去,可他的马车却向北方奔驰。路人问他“楚国在南方,你干吗往北走呀?”他却说自己的马好,带的路费多,赶车人的技术很高明,不听劝告继续赶车向北驰去。魏王笑这人糊涂,季梁点头说:“是啊!他条件再好,可是方向不对,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哪能到达目的地呢?”后来由这个故事产生了成语“南辕北辙”。“辕”是车前驾车的横木,表示车前进的方向;“辙”是车轮留下的痕迹,表示车走的道路。“南辕北辙”的意思是应当往南,而实际上却在往北,现在人们常用…  相似文献   

2.
三人成虎     
1.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各国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将本国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2.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国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他对魏王说:"现在有一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道:"我不相信。"  相似文献   

3.
《同学少年》2008,(12):52-53
魏国大夫庞葱要陪魏国太子到赵国做人质,临行前,庞葱向魏王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有一个人对您说,看见闹市中有一只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当然不信。"庞葱又问:"如果是两个人这样对您说呢?"魏王说:"那我也不信。"庞葱接着追问:"如果有三个人都说看见闹市中有老虎,大王是否还不相信?"魏王说:"既然这么多人都说看见了老虎,肯定确有其事,我不能不信。"庞葱听了这话,深有感触地对魏王说:"众所周知,一  相似文献   

4.
南辕北辙     
战国时候,大臣季梁听说魏王准备出兵攻打赵国,急忙赶来劝说。大王,今天我来的时候,路上遇见一位驾着马车去楚国的人。干嘛和我说这事儿?楚国明明在南方,他却往北走!因为我的马好,跑得快!喂,你为什么要往相反的方向走呢?UKILEZUOAWNE作文明日之星55责编李依桐精精彩彩典典故故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完全相反。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呀!我带的路费也很充足。方向弄反了,路费充足有什么用呢?这没什么,我的驾车技术也很高明呀!别说了,那人的条件越好,就会离他所要去的目的地越远!对呀,大王您想要达到称霸的目的,就必须取信于天下,而不是靠武…  相似文献   

5.
山鸡与凤凰     
一天,一个楚国人挑着山鸡赶路。一个过路人问他:"这是什么鸟呀?"楚国人见他不认识,便欺骗他说:"这是凤凰。"  相似文献   

6.
三人成虎     
战国时,各国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能真正遵守信用,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做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个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会相信?"魏王回答说:"我不相信。"庞葱问:"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会相信?"魏王回答说:"我有些将信将疑了。"庞葱又问:"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  相似文献   

7.
自相矛盾     
正成语小故事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夸赞自己的盾:"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盾。"路人问:"坚固到什么程度呢?"他答:"任何东西都刺不破它。"他又夸赞起自己的矛:"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锋利的矛。"路人问:"锋利到什么程度呢?"他答:"它能刺穿一切物品。"路人质问他:"那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人一听,脸涨得通红,不知如何回答了。故事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能刺穿的矛是不存在的。楚国人片面夸大了矛和盾的作用,出现了难以自圆其说的局面。比喻说话、做事前后自相抵触。  相似文献   

8.
三人成虎     
<正>战国时代,诸侯国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战国策·魏策》里有这样一段记载: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一个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道:"我不相信。"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来说街市  相似文献   

9.
惊弓之鸟     
正课文: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去打猎。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仔细看了看,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更羸说:"请让我试一下。"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样的本事!"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  相似文献   

10.
【故事背景】古时候,魏国有一个很有名望的射箭能手叫更羸,他的射箭技巧很高超,能做到百发百中。有一天,天空格外晴朗,魏王带着更羸等人到郊外去打猎。当他们来到郊外,向天空望去,过了一会儿,从东边飞过来一只大雁,更羸对魏王说:  相似文献   

11.
惊弓之鸟     
<正>战国末年,秦国日益强大,企图并吞其他国家。赵、楚、燕、齐、韩、魏六国决定联合抗秦。赵国使者魏加来到楚国,楚王春申君请他一起商谈抗秦主将的人选。春申君准备让临武君担任主将。春申君见魏加摇头叹息,就问他原因,魏加说:"我讲一个故事给你听,听完了,你就会明白的。"从前魏国有个神箭手名叫更赢,拉弓射箭百发百中。一天,他和魏王一起散步,空中飞过一群大雁,一只孤雁远远落在后面。不时发出哀鸣声。他对魏王说:‘大王,  相似文献   

12.
惊弓之鸟     
更羸同魏王在高台子下面,抬头看见了飞鸟。更羸对魏王说:"我替您虚拉弓不放箭就射下鸟来。"魏王说:"难道射箭的本领竟可以达到这样的地步吗?"更羸说:"可  相似文献   

13.
秦声与越吟     
《家教世界》2012,(17):13
春秋战国时,有一次,韩国和魏国因为边境纠纷而爆发了战争。魏国派出使者向秦国的惠文王求救。要不要出兵相助?惠文王犹豫不决,正在这时,原来在秦国供职,后又到楚国做官的陈轸奉楚王之命来到秦国访问。惠文王见了陈轸,很高兴,以上国使者的礼仪接见了他,并问道:"你离开了秦国去楚国做官,还会想念我吗?"陈轸不作正面回答,而反问道:"大王,您知道越国人庄舄的故事吗?"秦惠文王摇  相似文献   

14.
15世纪,有一位宗教改革家写过一本书,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骄阳似火的日子,他路过一个巨大的工地,发现所有人都在汗流浃背地搬砖.他问其中一个人:"你在干什么呢?"那个人特别没好气地告诉他:"你看不见啊,我这不是在服苦役--搬砖吗?"他又问第二个人同样的问题,这个人的态度比第一个人要平和很多,他先把手里的砖码齐,看了看说:"我在砌墙啊!"后来他又去问第三个人,那个人脸上一直带着一种祥和的光彩,他把手里的砖放下,抬头擦了一把汗,很骄傲地回答说:"你是在问我吗?我在盖一座神圣的教堂啊!"  相似文献   

15.
曾经听过一则故事,大意是:有个年轻人,他要练移山的本领!30年后他对朋友们说:"我可以把山移到我的脚下。"于是好朋友都去看他是怎样移山的。时间慢慢地过去,当他问大家:"山过来了吗?"朋友说:"没有啊!"于是,在期待中,很多人失望而归。过了一会,他又问:"山过来了吗?"回答的人依旧很失望,又有一部分人不等了。年轻人说:"和我一起去看看究竟怎么回事?"于是大家跟着他一直走到了山脚下,这时,他回过头来问大家:"山过来了吗?"大家都觉得上了当。年轻人却说:"我练了30年,才悟出了这个道理: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相似文献   

16.
对于小语第六册31课《南辕北辙》,我实在不敢苟同。这则寓言讽刺了一个“固执己见,不听劝告,一意孤行”的魏国人。文末评道:“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离楚国也就越远了。”  相似文献   

17.
据《论语·学而》记载,一天,孔子的学生向他请教.子路问:"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合乎义理的主张,可以立刻付诸于行动么?"孔子答道:"有父亲和兄长在,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另一个学生冉有问:"先生,我要是听到合乎义理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公西华感到迷惑不解.孔子笑了笑说:"冉有畏缩不前,所以我鼓励他积极进取.子路生性逞强好胜,所以我就劝他缓慢行事,多听取别人意见."这个故事,就是大家熟悉的孔子倡导因材施教的范例.然而,反复仔细品味这个教育故事,我觉得很有进一步推敲考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古希腊有位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人问苏格拉底:"怎样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去看,才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呢?"苏便问他:"你说一个干净人,一个脏人,他们谁需要洗澡呢?"那人说:"肯定是脏人."苏说:"错了,是干净人要洗,脏人不习惯洗澡,而干净人习惯洗澡.现在你再说他们谁要洗澡呢?"那人说:"是干净人."苏说:"也错了,是脏人要洗澡,他很脏,有必要洗,而干净人没有必要洗.现在你知道谁要洗澡了吧."那人回答:"是脏人."苏说:"你又错了,他们都要洗,干净人习惯洗澡,而脏  相似文献   

19.
嘿!我掉进了时空隧道,去到了周树人那个时代. 我走进了一间屋子,里面的东西可真多啊!有陶瓷、文房四宝,还有很多古董.我又去了一个院子,看见一个小孩在那玩,我便去问他.他一见我就说: "你穿的衣服怎么那么奇怪啊?"我顿时不知道怎么回答他,我怕说了他不相信.于是,我问他:"你叫什么名字?"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