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数学、教育、心理三个视角来看“数学应用”,得出了如下初步结论 :(1)数学可应用 ;(2 )应用题只是数学应用的一个侧面 ;(3)数学应用既是数学教育目的 ,也是手段 ;(4)数学应用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并从多方面剖析学生“应用能力”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从数学、教育、心理三个视角来看“数学应用”,得出了如下初步结论:(1)数学可应用,(2)应用题只是数学应用的一个侧面,(3)数学应用既是数学教育目的,也是手段,(4)数学应用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发展,(5)从多方面剖析学生“应用能力”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的价值与教学教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骞  涂荣豹 《学科教育》2003,(2):5-8,13
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的数学教育改革,无不关涉到数学教育价值的抉择与建构;数学教育的“训练价值”与“实用价值”、“知识价值”与“能力价值”一直处在“钟摆”与“嬗变”之中;新世纪的数学教育、尤其是数学课程改革,应该把握住数学的本质特征和根本特点,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数学概括、抽象和推理、证明能力等)的基础之上,促进学生理性和非理性充分、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学校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是十分重要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的应用意识主要体现在:(1)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2)认识到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重视介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2)学会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周围世界出现的数学现象;(3)鼓励和支持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4)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出“喧闹”的课堂,有助于唤醒(或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6.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已成为数学教学中需要探究的课题。数学模块是根据需要所制成的具有一定 几何形状并能拼装的模型模板。运用数学模块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数学概念的优质主要表现为:(1)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直观化;(2)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3)注重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与综合,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课堂数学交流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教学过程必然伴随着数学交流,数学交流的重要性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但首次把“数学交流”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目的而明确提出的,是美国数学教师理事会(NCTM)1989年制定的((NCTM美国学校数学课程标准与评价标准》,这份文件将学校数学内容分为解决问题、数学交流、数学推理、数学联系四条线索,并详细制定了从幼儿园到12年级各年级对数学交流的教学要求与评价标准.英国在1989年制定的“国家数学课程文件”中也提出:“数学活动应能够使得学生进行数学交流,在应用数学中注意数学交流”;在1995年修订的国家数学课程文件中,有一项教学目标是发展数学语言,并将数学交流贯穿于四个学段.日本的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能够“数学地表示、表达”;法国在教学大纲中提到,使学生“能明确地表述”,“使学生在书写和口头交流方面形成清楚的习惯”.此外,在澳大利亚、荷兰、新加坡等国家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都把“数学交流”作为了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学科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可分为两个方面,即智力的和非智力的。从智力方面来看,通过小学数学教育,一是要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具体来说,就是要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二是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非智力方面来看,通过小学数学教育,一是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二是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三是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以上所述,虽然是对整个小学数学教育而言的,但由于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而小学数学习题又是解决问题的载体,因此小学数学学科的教育功能完全可以通过解答小学数学习题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在概念教学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数学概念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为指导,重视概念的生成过程,把概念学习变为“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为此,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将学生带回现实中,(2)将学生带入问题中;(3)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化;(4)在概念的实例中体会数学。  相似文献   

10.
“数学观”即对“数学是什么”的认识。数学的文化观是其中的一种解释,即认为“数学是一种文化”。本文希望从数学文化的角度剖析新教材对这一特点的呈现:(1)数学是人类文化的创造性活动;(2)猜想也是数学;(3)数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4)数学是身边的科学;(5)数学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与数学素质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学教学与数学素质培养杨斌(湛江师院教管系524048)21世纪我国公民应具备怎样的“数学素质”,数学教育应如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这是数学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从国际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我国数学教育的现状出发,根据当前国内外数学...  相似文献   

12.
本论述了信息加工模式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认为信息加工解题模式在数学教学中具体应用有四:(1)训练直觉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直感”;(2)注重对条件中蕴含的信息进行发散;(3)注重结论中的信息对思维的引导作用;(4)注意信息的转化。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对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数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加强学生应用意识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知识应用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和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实施“问题解决”形式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注意课内课外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汤浩 《中学理科》2005,(9):20-20,75
“数学生活化”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数学教育不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在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将实际问题抽象转化成数学问题,通过求解,验证,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称为数学建模.  相似文献   

16.
高等院校理科专业数学教育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在高等院校理科(非数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高等院校校理科专业数学教育改革,必须从转变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入手,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重视知识创新,实现数学教育与理科专业教育的交融、整合,全面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数学命题的应用包括两方面:一是数学命题在解决纯数学问题中的应用,二是数学命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有关我国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现状调查(刘兼、孙晓天,2002)表明,我国学生数学学习具有较强的自我封闭性,普遍注重“纯粹”技能技巧的练习和题型教学,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即使是一些数学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面对一些现实的数学问题也常常感到困难.另一个事实是,我国学生在数学观上具有片面性.中国学生一般认为“数学就是解题(而且是解比较纯粹的题)”,这与西方一些国家学生认为“数学是过程,是活动,学数学就是做数学,就是去解决一个问题,获得一种体验”有较大不同.事实上,数学发展到今天,与社会的关联越来越紧密,应用性越来越强,学生应该知道数学的应用价值,树立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8.
彭国庆 《时代教育》2007,(9Z):73-73
高职数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遗留下来的种种弊端。教师讲得多,学生自主参与探索的少;重视知识传授,淡化实际应用;重视学生知识掌握,忽略数学素质、数学技能培养。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下简称《标准》)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的应用意识既是数学教育的课程目标,也是社会公民必备的数学素养。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增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数学知识需要形式化的表述,但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必须经过朴素而火热的思考。老师的责任是返璞归真,运用适度的非形式化方法,将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展现数学的魅力,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为此,在教学中应注意:(1)把数学教材中形式化的表述顺序颠倒过来;(2)认识到学生对数学的思考往往来自于个别范例和具体活动;(3)帮助学生揭示数学的内在联结;(4)将火热的思考提高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