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分段指标评估法,对张继科近年4场国际比赛决赛进行技战术统计与分析。在技战术统计上,将张继科的发球落点和发球抢攻方式相结合、接发球技术运用与接发球抢攻相结合进行统计与分析,归纳技术组合的运用特征,并分析此种现象的原因,探讨横拍进攻型打法的技战术特征。认为比赛中积极主动、抢先上手是主导思想;为了限制对手的高质量接发球及为自己得分创造条件,发球主要集中在正手位和中路偏正手位;发球后抢攻反手技术的使用与正手技术同样需要具有高质量;接发球贯彻积极主动思想,主要采用反手拧拉,辅以摆短技术;接发球后抢攻以反手拧衔接反手拉为主要得分技术组合;相持段攻防转换加快,亦攻亦守是今后相持段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直拍四面攻打法的可行及其技术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直拍四面攻技术的击球速度、旋转、力量作了实验研究 ,并对其主要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以了解直拍四面攻技术的可行性及其特点。研究表明 :1.直拍四面攻可以用正手正、反面和反手正、反面的四个面击球进攻 ,各个面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击球速度、旋转、力量以及主要技术在比赛综合运用上没有技术死角。 2 .在击球速度上正手反面攻球不如正手正面攻球 ,正手正面更适合于扣杀。3.在拉球的旋转上正手正面不如正手反面 ,并且正手反面拉球带有明显的侧旋。4.正手正面攻球与反面攻球在力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5 .在发球技术上占有明显的优势 ,但是要加强发抢意识 ,提高发抢命中率。6 .在相持能力上必须解决好正、反面的拉打转换 ,充分发挥反手能用两个面拉打的威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赛录像观察法和专家访谈法,对樊振东的技术体系进行详细了解和全方位的考量与评析.研究表明,樊振东的技术颇具特色,其中富有特色的逆旋转发球、更具压迫性的反手台内拧拉、单板质量极高的正手弧圈、反手挤压式弹击防守等是其技术体系中的亮点,沉稳的性格也塑造了樊振东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意志品质;但过分依赖反手台内侧拧接发球技术、整体技术风格过于单一、发球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等是其技术不足.对樊振东的未来发展道路进行了思考,对其技术优化提出了建议.以期为今后横板选手技术结构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摘要: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测试方法对近期国家乒乓球队提出的正手台内进攻技术的创新——直板正手撇拉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对直板正手撇拉技术与另外两种台内进攻技术(正手挑打技术、反手拧拉技术)进行了动作技术对比分析、击球效果分析及实战效果分析。其结果显示,直板正手撇拉技术击球后的球速可达到正手挑打后的球速,其转速略小于反手拧拉的转速,而大于挑打的转速;该技术动作结构与正手挑打相似,但有明显的外撇动作,击球方向以向前向上为主,带有一定的迷惑性,球拍运动轨迹像似做一个“勾子”运动。本研究成果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直板乒乓球运动员的正手进攻能力,对于维持我国乒乓球技术训练的先进性也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第48届世乒赛王励勤正手反拉弧圈球技战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录像观察法对世界冠军王励勤的正手反拉弧圈球技战术在发球后反拉段,接发球后反拉段,相持中反拉段的使用率和成功率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其正手反拉弧圈球技术在三段中的合理使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加力与先加力是乒乓球乓球比赛中技战术变化的重要体现,目前对于乒乓球技战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接抢段、发抢段、相持段等三段式相关指标上,尚未发现先加力的系统研究.应用北京体育大学蒋家珍博士研究的《乒乓球比赛数字编码技术与技战术统计分析系统》,对李晓霞、丁宁、刘诗雯在近三年中共30场比赛进行录像观察分析,在所获得的135470项有关击球站位、击球技术、击球落点、击球效果、击球线路等技术数据的基础上,从先加力的角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刘诗雯最擅长率先加力,打法最为积极主动,不但先加力的比率最高,而且得分效果也颇佳.李晓霞的正手先加力效果最好,更擅长于在相持中后发制人;而丁宁先加力的比率较低,但相持能力较强,是主要得分手段.刘诗雯的打法最为积极主动、灵活多变、先发制人,李晓霞与丁宁均属于后发制人型,其中李晓霞的变化最少,李晓霞的优势在于力量、相持能力强,正手加力攻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马龙台内球技战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马龙的台内球技术的运用进行了定量分析,认为从总体看马龙技术全面,特长突出,在相持技术不逊于其他选手的前提下,其台内球技术及运用具有其他横板选手难以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运用三维摄影与影片解析技术,对刘国梁正手近台攻打前冲孤圈球技术进行了定量分析与研究,第一次较完整地阐述了直拍正拉快攻选手正手近台攻打前冲孤圈球技术的特点与规律。研究显示,该项技术具有动作幅度较小、回球速度快、瞬间发力集中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减少击球时来球的旋转对于球拍的作用力,从而降低击球难度,提高击球的稳健性,作者提出了正手挤打弧圈球的技术。并通过实验法对施加此技术训练前后同组队员在以弧圈球的命中率方面进行比较,论证了正手挤打弧圈球是一种较好的相持技术,具有一定的稳健性,需继续深入研究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东京2020奥运会”的推迟为国乒积极应对深入备战争取了时间,同时也对日本新星伊藤美诚为代表的现代颗粒打法带来了机遇。在传统三段法的基础上,运用卡方检验对伊藤美诚与国乒主力近期的比赛样本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伊藤美诚的发球落点和第3板抢攻方式对比赛结果无显著性影响,接发球击球技术对比赛结果有显著性影响,相持段最后1板的击球方式对比赛结果有非常显著性影响,同时验证了回合中按照时间序列所运用技术对于比赛效果的显著程度。发抢段中发球质量高,“中路长球”的威胁最大,“反手弹”和“正手拍”是第3板抢攻的主要手段,抢攻配套稳定,“正手拍”技术特点突出。接抢段中“反手侧喇”技术的运用丰富了接发球体系,但是过于凶狠的弹打技术以及对反手的依赖也会造成较多失分。相持段防守技术的运用是伊藤美诚的明显漏洞,直接导致了相持段得分率不高。建议在与其对阵中必须抢先上手、占据先机,提高击球质量以遏制颗粒打法“弹”“拍”等特长技术的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