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至今已近十年,而在这十年中新技术的出现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导致媒介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继报纸、广播、电视传统媒体之后网络"第四媒体"迅速崛起、蓬勃发展,预示着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这将彻底颠覆我国传统的媒介格局,同时也给我国的电视民生新闻设置了全新语境。  相似文献   

2.
电视民生新闻的本质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电视公共新闻的本质是回归新闻的公共性,两者在本质上相通。本文试图借鉴公共新闻的公共领域建设特征,结合国内民生新闻发展的现状,探索电视民生新闻向公共新闻突破的途径,由"小民生"演变为"大民生"。  相似文献   

3.
电视民生新闻评论的现实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成就了民生新闻的繁荣,民生新闻则促进了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自2002年以来,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在我国掀起了一股"电视民生新闻热"。究其原因,节目主持人在新闻中的评论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本文根据电视民生新闻评论自身定位、特点等方面尝试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预测,提出可持续性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因媒介制播机制、地域的限制、"民生"理念的缺位、从业人员的素质等方面因素造成了民生新闻多年来的发展瓶颈。通过调整目标市场扩大新闻覆盖、优化内容结构丰富民生内涵、明确传播伦理提升节目品位等方面作出改进,实现公众、社会、媒体三赢。  相似文献   

5.
电视民生新闻从《南京零距离》开始已经历了十年的发展,期间先后出现了"报道型"、"帮忙型"和"调解型"电视民生新闻类型。这三种类型不是后者取代前者,它们是在完善前者问题的同时与前者并存的,对自身问题的正视和修正体现的是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不断成熟。  相似文献   

6.
张永胜 《新闻传播》2014,(3):222+224
民生新闻是以关注民众生计、民众意愿、民众立场为主要价值取向,并致力于以民众视角,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民众生计、生存、日常生活、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新近变动事实的传播。"民生"与大众传播媒介的结合,便出现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基于此,通过探讨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以及创新,以期推动电视民生新闻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甄东霞 《传媒》2016,(9):90-91
在媒介生态系统中,电视民生新闻已成为电视新闻的一支生力军。区别于电视新闻群落的其他新闻品类,民生新闻具有独特的时间生态位、空间生态位、功能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并具有自我进化功能。这些都构成了电视民生新闻的媒介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刘琛 《新闻界》2007,(3):72-73,84
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过程中,引入了公共新闻理念,有观点认为这是民生新闻的自我提升。本文试从传播学视角对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的传者、讯息、受众、传播效果、反馈机制五个方面的传播要素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王永伦 《今传媒》2013,(1):123-124
黄远生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个卓有成就的政治记者,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黄远生在他的新闻活动中,提出了"为民生社会请命"的媒介使命观,并且通过其新闻实践来阐释这一媒介使命观。  相似文献   

10.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在科技领域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多种科技手段迅速发展起来,其中,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尤为突出。近几年来,我国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国人民的信息生活以及精神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新媒体的相关技术手段在与电视民生新闻相互结合的情况下,我国的新闻传播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及创新。并且我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在与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之后,电视民生新闻的质量程度以及收视率有了很大的改观以及进步。在多媒体电子技术的支持下,较以往的传统电视民生新闻模式相比,我国电视民生新闻播报内容无论是从信息量、互动性、实时性、技术性,还是从传播方式以及信息的搜集方式来看,都有了质的变化。本文结合笔者相关行业知识、浏览诸多电视民生新闻方面的资料,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访问以及详细的市场调研,针对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这一主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电视民生新闻是媒介生态环境中的活跃分子,它在媒介生态环境中坚守以民生视角传播新闻信息的信念,扩大了新闻种群的空间生态位,同时也改变了电视媒体的传播规律。它在时间、空间、功能、营养生态位的争夺中促进了媒介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民生新闻的发展遭遇困境。进入"后民生新闻"时代,民生新闻应该注重议程设置,积极引导舆论;开掘新闻内涵,做足深度报道;创新报道形式,持续吸引受众;加强队伍建设,优化专业素质;提高媒介素养,引领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媒介环境和舆论生态正在不断地改变,传统的传播民生的媒体,例如电视民生信息正在遭受巨大的冲击,面临挑战的同时也有机遇。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电视民生新闻和报纸等传统的民生新闻传播媒介,可以搭乘互联网这班顺风车实现行业内的转换,实现民生新闻与新媒体的融合,在信息资源共享、人才交流上实现较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介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短视频成为当下最流行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传统电视民生新闻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短视频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制作需要加强创新思考,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将短视频与电视民生新闻有机结合,不断提高电视民生新闻内容质量,才能促进电视民生新闻实现更好的发展。本文对短视频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制作创新进行了思考,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姚娟 《新闻界》2013,(13):31-34
电视民生新闻由辉煌走入困境,向公共新闻和大民生新闻转型是学界认可的两个发展方向,然而,二者都存在实际操作上的困难。电视民生新闻应适应当前的媒介生态环境,做到关注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从民生内容转向民本精神、突出社会大众的教化涵养作用、深入开掘民生新闻内涵四点,在文化视域下寻求可持续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姚娟 《新闻知识》2013,(2):23-24
"后民生新闻时代"、"公共新闻"、"大民生新闻"三个概念,是与电视民生新闻相关的三个关键词。"后民生新闻时代"似乎在宣告电视民生新闻的终结,"公共新闻"、"大民生新闻"则指出了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之路。无论电视民生新闻的前景如何,其民本取向的精神内核不能丢失。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受众对电视台的节目播出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电视行业发展的整体背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媒介生态环境之下,电视台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的压力也日益增加。做好电视台媒介的生态研究,为电视节目的变革提供理论支持,是电视节目保持活力的必要条件。本文以民生新闻为视角,主要探讨了当前我国的电视台媒介生态环境、民生新闻节目存在和发展的背景以及现行电视媒介生态环境之下,做好民生新闻的策略三个方面的问题,以便为民生新闻更好地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刘斌 《新闻传播》2009,(9):76-76
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过程中,引入了公共新闻理念.期待以人文的精神关注民生。本文探讨了“公共新闻”的内涵.和公共新闻对于地方台民生新闻栏目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群 《新闻知识》2012,(10):30-32
民生新闻是我国民生及新闻的现实语境下的时代性产物,其媒介角色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民生从基本同构转变为差异化巨大的民生现状是民生新闻产生的现实前提,媒体机构改革与媒介职能对社会生活的适应性过渡转变是其新闻语境。本文以现实语境为前提讨论民生新闻,分析民生新闻产生的语境及民生新闻的媒介角色。  相似文献   

20.
秦长亮 《新闻窗》2010,(3):100-101
中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已近十个年头,当下,"民生新闻"正遭遇着发展瓶颈,在此时谈论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定位与核心追求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