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凌  黄芳 《视听界》2012,(6):115-116
广播法制节目在普及法律知识、解决民间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法制节目的成败与主持人的素质和能力密切相关。一、熟知节目内涵的能力主持人要对广播法制节目的基本功能有明确认识,以免出现节目定位模糊、社会效应一般、观众反应平淡等问题。一是上情下达。广播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法制节目也不例外;二是下情上达。为地方政府制定决策和发展战略提供帮助;三是普法宣传。广播法制节目具有较强的即时性和互动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人们的法制观念逐步增强,融娱乐性、情感性与教育性于一体的法制类电视、广播等节目逐步受到了人们的青睐,法制类节目已经成为广播电视节目中收视率位居前列的节目之一.总体来讲,当前的法制类节目发展是迅速而且积极的,但是在发展中难免存在一些不足,在全国几百个法制类栏目当中能让公众青睐的只有寥寥几个,所以亟待我们从不足之处人手去进一步提升节目的质量,促进节目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法制节目不外乎几种:以案说法、庭审纪实、法律帮助等,这些样态固然主题明确、经久不衰,但同时也存在着题材受限、后知后觉的弊端,而且生硬模式化,容易让听众产生审美疲劳。如何跳出这种模式?让广播法制节目更具可听性、服务性、人文关怀?紧跟法治进程,无时无刻不把它放到中国法治进程的大背景下,这样才会使广播法制节目更有生命力。同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帮助听众实现学法、懂法的目的,给他们的生活提供法律指南。维权解难不能仅仅停留在节目中,更要延伸到节目后,以此保障广播法制节目的维权力度;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借助网络媒体的力量,实现多媒体合作,并且更多地走到听众身边去,送法上门,最大力度地体现广播法制节目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如何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识,树立法治观念?如何使广播法制节目让人一听就懂、一听就会?从事法治节目制作的广播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故事化处理手段运用到节目制作过程中,使严肃、抽象的法律常识和政令法规以更加亲民的姿态走进百姓心中,达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广播法制节目在传播法律知识、树立法治精神、促进法制建设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节目主持人在其中起主导作用,优秀的法制节目主持人应该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及自身素质,经过本人多年实践,有如下感悟。一、大方向必须稳广播法制节目属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部分,它关注的内容涉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新法颁布、群众维权、弱势群体、违法犯罪等社会热点,这就要求主  相似文献   

6.
刘芙蓉 《新闻爱好者》2010,(10):113-113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推进,全国各地广播法制节目蓬勃发展,广播法制节目的整体水平已大有提高。然而,与广播法制节目蓬勃发展的态势和要求相比,当前一些地方电台的广播法制类节目主持人在业务能力、知识结构等方面还存在着各种问题,亟待充实提高。笔者以为,广播法制节目政治性强、专业性显著、服务性要求高.主持人应当从实际出发.在政治意识、业务能力、知识结构、人文关怀等四个方面综合提高自身的素质。  相似文献   

7.
李菲 《中国广播》2014,(6):74-76
随着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于法律知识的渴求也日益提升。如何打造一档适合农民听众的法制节目,塑造一位农民喜爱的主持人成为媒体人探讨的课题。本文就受众定位、主持人的塑造等分析农村广播法制节目主持人如何为农民做好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8.
法制节目的根本目的在于普及法律知识,因为其实用性、可看性,一直深受观众喜爱。可随着法律意识的提升,受众对现有的法制节目样态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面对瓶颈,法制节目必须求新求变,转换思路,把新闻当成故事讲,让法制节目故事化,尝试新的报道方式。法制节目的故事化具体体现在人物的个性化、语体的风格化、故事的情节化以及故事的细节化。通过深入浅出的故事来讲道理,让法制节目能够深入人心,从而达到更良好的传播效果和普法效果。  相似文献   

9.
广播法制节目是大众喜爱的一类节目,成为人们了解法律、学习法律的重要阵地。党的"十八大"把依法治国方略提到新高度,进一步为广播法制节目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人要根据形势的要求,熟知群众维权、弱势群体、违法犯罪等社会热点问题,在播音主持各环节,结合节目的品牌发展战略,打造法制节目主持人个性化的主持风格,发挥广播法制节目在传播法律知识、树立法治精神、促进法治建设等方面服务听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广播法制节目要长足发展,获得生存空间,方法就一个,贴近群众。基于此,结合地方媒体自办的一档《直播说法》节目,谈如何做到让节目贴近群众,受群众喜爱。  相似文献   

11.
吴旭东 《视听界》2002,(4):23-23
电视类法制节目是要让观众在收看节目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律的熏陶和教育,感受到法律就在他们身边,明白知法懂法,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因此,普法意识是其必备的因素。一、加强法制节目的法律含量。法制节目不能等同于“热  相似文献   

12.
高艳璞  冷丽  姚琨  李阳 《新闻传播》2010,(1):105-105
我国正处在法制不断完善的时期,广播电视的法制节目是最受大众喜爱的节目之一。各种类型的法制节目层出不穷,广播法制节目如何办得更好,就从我们办节目的经验上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广播法制节目承担着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的重任。如何在专业频率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满足所在频率的需求并得到听众认可,是当前广播法制节目编创人员所面对的一个现实课题。本文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的《大家说法》为研究对象,从选题、节目形态等几个角度分析了法制节目如何在专业频率中兼顾频率共性和法制节目个性的创作经验,力求为法制节目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蒋朝霞 《视听界》2009,(1):110-111
电视法制节目如果仅仅是案例的报道,或者案例加上法律条文解释,而没有对人的关注,就失去了法制节目的张力和支撑。法制节目强调的知识性并不是单纯说教和灌输法律条例,而是以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去把握新闻事件,并融入电视人的情感体验和理解,关注法律背后的人物命运,将一种人文思想贯穿于节目的内容和风格之中,让观众有所震撼、感悟。  相似文献   

15.
地方广播法制节目如何实现自我突破,适应国家发展新形势,在推动依法治国战略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是摆在广播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地方广播法制节目应当在理念上更加注重法治意识,节目组织上更加严谨的专业精神,节目内容上更加突出本地特色,节目形式上体现更高的互动水平,这些是改革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全国广播媒体都有自己的法制节目,法制节目犹如雨后春笋,一方面说明了国家对普法宣传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法制节目自身的生命力强,换句话说,老百姓爱听法制节目。应该说,河北农村广播一开播就强档推出“燕赵大律师”节目,即是大势所趋,又为频道和节目的发展壮大埋下了伏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渗透着法理。广播法制节目以它传播的快捷和观照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引起了听众的普遍关注。如何办好广播法制节目?笔者认为,可用四句话概括:重在普、淡于奇,根在法、贵于引。  相似文献   

18.
1997年元月5日,正当普法工作在我国全面展开之时,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在西部率先开播了法制类专题节目——《时代法制》。10年来广大听众对这档节目的关注和喜爱一直没有改变,当然,从客观上讲,这档节目“生逢其时”。从1997年直到今天,正逢我国向法治化国家迈进的阶段,也正是入们需求和渴望获得法律知识的年代。《时代法制》应运而生,踏着时代的节拍一步一个脚印,10年风雨铸造了在省内外广播法制类节目的金字招牌。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广播法制节目遵循自己的报道理念,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渐凸现出个性特征,成为普法宣传的排头兵。在广播法制节目中,个性鲜明的主持人是节目独特形象的塑造,是节目重要的传播中介,主持人的表现直接关系着节目收听率的高低,影响节目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20.
高颖 《声屏世界》2004,(3):32-33
法制话题是近几年的热点题材,各种媒体基本都开办了法制节目,内容形式也是百花齐放。利用广播即时、互动、直接这一优势,开办“法律服务热线”节目,邀请法律专家走进直播间,接听热线,回复来信,即时解答听众提出的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而又不知道该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的各种法律问题,可以说是电台扬长避短、增强服务性、提高节目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