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阐释了著名诗人余光中对中国现代诗歌的理论构想——在“中国诗的现代化之后,进入现代诗的中国化”,前者是中国现代诗歌的逻辑起点,后者是中国现代诗歌的历史归宿,并进而分析了余光中诗论中有关“现代诗的中国化”的特征、途径、步骤及其诗人的主观条件。  相似文献   

2.
“境界”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范畴之一,并一直对我国现代诗歌的创作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对何其芳早期诗歌的“境界”论考察,也就是发现它在现代是如何影响着现代中国诗人的创作并实现其现代转化的。  相似文献   

3.
生命的体验与沉思──论卞之琳30年代诗歌的思想发展[韩]具范精湛的艺术“技巧”①和深刻的思想深度的高度统一,是卞之琳对中国现代诗歌的杰出贡献,也是他被称为中国现代杰出诗人之一的原因所在。②就思想性而言,我以为卞之琳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就在于,它是诗人对...  相似文献   

4.
以“五四”白话新诗为肇始发展而来的现代诗歌创作一直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追求诗歌的“散文美”,至艾青达到理论和创作的一个高峰。本文拟对现代诗歌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略加杭理,揭示出:诗歌的“散文美”的追求在诗歌发展成熟的进程中往往扮演看“拯救者”的角色;诗歌的“散文美”是一种无关诗人派系,无关诗歌“主义”的具有独特地力的风格,是一种超越时空具有永久生命力的诗歌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5.
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众多的诗人和诗歌团体,形成了风格多样的诗歌派别,创造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现代诗歌,为中国新诗的发展、丰富和完善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闻一多先生“新格律诗”理论的倡导及其新诗批评,在确立现代新诗的艺术形式与美学原则方面,为世人所瞩目。究其本质,闻一多的新诗理论及其创作并非“中西艺术结婚后产生的宁譬儿”,在他的诗歌观念中,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事实上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基础内核。其诗歌“三美”的倡导,是传统诗歌理论基础在美学方向上的发展,是现代诗歌审美理念的建立;他对新诗的批评乃至对某些诗人、诗作的否定,以及诗歌创作以“时代”、“民族”为经纬的倡导,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歌观念在新时代的发展与更新。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李金发是20年代象征派诗的什创者。在后来30年代的“现代派”、40年代的“九叶派”、50-60年代台湾的“现代派”诗歌乃至新时期的“朦胧诗”中,都可以发现他的影响的深刻印痕。对于这样重要的一位诗人,学术界虽然众说纷法,毁誉参半,但真正全面、系统的研究是不多的,特别是他的家世生平,对许多人来说那是一个相当神秘陌生的领域。而正是这种陌生,造成I对诗人的不少不恰当的贬斥和误解。可喜的是,学术界已逐渐注意到这个问题。就笔者所见到的而言,至少在新时期已有两本书在全面、系统研究李金发方面取得了重要…  相似文献   

8.
穆旦诗歌充满了不同的自我的声音,展示了人类心灵最为丰富而神秘的一面。以“带电的肉体”和“丰富而且危险”的写作方式直逼当前中国诗歌中“那一团模糊不清的诗意”,颠覆了现代诗歌中残留的古典性和传统性,在此之上建立的是一个独异的穆旦世界:多重、分裂的现代自我,苦涩的现代感情,人与世界、人与自身之间更加暧昧而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真与美”是方敬作为一位现代诗人、散文家、翻译家、教育家一生的人生追求目标与价值取向原则,更是他诗歌创作一以贯之的“诗之思”的集中体现。他是“凭着爱的名义写诗”的,因爱而求“真与美”,为求“真与美”而担当而奉献。方敬诗歌创作生涯,呈现“真与美”寻绎过程。透视方敬诗歌精神之旅,不仅易于贴近方敬诗歌意义世界,同时也对于把握20世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人生追求与20世纪中国现代诗歌发展脉络,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0.
海子是当代诗人中乡村的发现者。中国人历来讲究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所以山水田园一直是中国诗人的“母亲”。但到了现代,这种情形有所改变,很多诗人虽然在农村土生土长,但对乡村似乎很隔膜。海子把断了的那根乡村诗歌之线又接了起来,《两座村庄》就是其中的代表。它的内容并不复杂,写五月村庄的麦地、风和星光以及诗人面对村庄的各种意识。这首诗歌最大的特点是构思巧妙,它把自己的村庄 (海子的村庄 )和普希金的村庄并置在一起,诗人看到的现实和诗人的意识纠缠在一起,这增加了理解诗歌的难度,但同时也加大了诗歌的容量…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文学是外来文学的民族化与本民族传统文学的现代化相交融的产物。中国新持自然屯不食价。长期以来.在对以自由体为形式主导的中国新诗的认识与研究中,人们较多注意到的是西方现代诗歌观念与诗歌形式的影响,对新诗的价值判断大多在肯定新诗与传统诗歌相背离中的新的创造。然而,只有对整个中国新计在向外选择与面向传统选择的”双向选择”作全面考察、才可科学地展示中国新讨发展中的“立体形象”。而中国新诗与民族诗歌传统关系较之与外来诗歌关系相比,要更复杂,更具潜在性。青年学者李始的新着忡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  相似文献   

12.
本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所处的社会和化语境以及中国现代诗歌内在的“现代性”冲动为基础,一方面,力图描述西南联大诗歌“现代性转变”的轨迹,另一方面,是想通过对于具体诗人诗作的个案研究,阐明诗歌在内容与形式、思想和技巧上“转变”的证据。通过分析和探讨诸如反工业、战争、个体存在这样的诗歌主题,我们可以发现西南联大现代诗歌和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化语境之间的联系,也可通过诗歌窥见当时的人知识分子所具有的精神状态;而与这些主题结合一体的诗歌技巧和诗歌美学,也反映出西方现代诗歌和中国新诗传统的交错影响。所以从一个更宽泛的视角来看,研究西南联大诗人群和他们所承载的中国新诗的现代性转变,也就是在中国现实化语境和西方化影响的交叉点上来看中国新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诗歌一向以含蓄蕴藉为美,诗人往往寄情于物、托物言情,创造出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诗歌境界。当客观外物打上了诗人主观思想情感的烙印后,就不再是客观存在的无意识的事物,而是投射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意象。意象是“意”和“象”的融合,“意”是诗人的思想情感,“象”是客观物象,意象是渗透了诗人思想情感的客观物象。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含蓄蕴藉之美和意象创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朱光潜先生认为:“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把握了诗歌的意象也就把握了诗歌的灵魂。但是意象不等同于客观外物,在古典诗歌中,最普通的小草、古树、大雁、杜鹃都有着“言外之意”、“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如何才能由“象”得“意”,品味到诗歌意象之美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开启想象之门,找到“物”与“心”,“象”与“意”的关系,在想象的世界里画出诗歌意象,构筑出诗歌所描写的艺术境界,这样才能真正品味到诗歌意象之美。在由“象”到“意”的过程中,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14.
"迷惘的一代"的重要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T.S.艾略特是欧美现代派最有影响的著名诗人。他的代表作《荒原》开启了英语诗歌发展的新方向,被誉为"西方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而中国"新月派"前期的重要作家闻一多是深受艾略特影响的著名现代爱国诗人,他的代表作《死水》是中国现代诗歌的名篇。在对两位诗人的生年及作品进行了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荒原》与《死水》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及艺术观进行了分析对比,并对其不足之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庞德和斯奈德是两个二十世纪最受亚洲影响的美国诗人。本文以马丁·布伯的"我—你"主体间性哲学概念为线索,将他们做了平行比较,认为庞、斯译诗继承了古汉诗的诗歌主题和艺术手法,又反向影响了中国近现代诗歌,故而他们的译诗与中国诗之间存在"我"与"你"的主体间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高产的诗人,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传统诗词向现代诗歌转型发展期间,陶行知创作了许多不仅借用了传统诗词的形式,又在平仄、用韵等方面不完全符合传统诗词格律的新诗,著者将此类介于传统诗词与现代自由体白话诗之间的新诗,统称为“类格律诗”。文章探讨了陶行知“类格律诗”创作的历史情境,及其在诗歌史上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意象派是20世纪初最早出现的现代诗歌流派,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与对话在诗歌上的一个重要表征。英美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有极其相似的理论基础,在创作风格、语言运用方面英美意象派学习和模仿中国古典诗歌,意象派诗人们以一种全新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开启了一条新英美的现代诗歌之路。  相似文献   

18.
轰轰烈烈的朦胧诗在一片“pass”声中轰然倒地,第三代诗人诗人们打着纷乱的旗号在中国诗坛各立山头,招兵买马,不妨把赵翼的名诗句改一下,形容中国诗坛的这种戏剧性的变化:“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五年”(这种改动也不妨说是本所涉及的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表现吧)。第三代诗人的表演最高潮是1986年的“中国诗坛1986年现代诗群体大展”,“在这四五年间,令人眼花缭乱的诗歌社团、流派、实验纷纷登场,其‘喧哗与骚动’的声势,是新诗史上罕见的景观。”在众多第三代诗歌团体之中,以韩东为核心的“他们”是颇有成就的诗派。“他们”诗派是以韩东1985年在南京创刊的诗歌刊物《他们》为主要阵地集结的松散的诗歌团体,主要成员有韩东、于坚、翟永明、丁当、小海、小君、吕德安等,陈东东、王寅、陆忆敏等也在此刊物发表诗作。  相似文献   

19.
改进现代诗歌教育的意义 现代诗歌主要指两方面的诗歌:一是用现代汉语写的诗歌,即通常所说的“现代诗歌”;二是用现代汉语翻译的外国诗歌。目前中学语教材中的诗歌分为古代汉语的古代诗歌和现代汉语的现代诗歌两大部分。诗是最高的语言艺术,现代诗歌更是一种特殊的新兴体,需要专业化的审美方式和审美教育。目前大多中学语教师的现代诗歌知识贫乏;现代诗是与中学生的心灵最亲近的本。很多人都有写现代诗歌的冲动,  相似文献   

20.
惠特曼的诗歌以其自由宣泄的炽热激情影响了中国以郭沫若、艾青为代表的一批中国现代诗人,为中国诗歌注入了一种新的精神因素,从而改变了中国传统诗歌含蓄蕴藉温婉柔和的特点,使中国现代诗歌呈现出激情澎湃的昂扬气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