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技术转移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转移对区域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文比较了我国区域技术转移的差异,并通过模型定量测算了技术转移、劳动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后提出利用技术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长效机制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技术进步是转变国家或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关键因素,提高我国技术进步首先要分析影响技术进步的因素.通过对我国29个省份技术水平计算以及四大区域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实证研究表明.整体看来我国各省技术水平呈增长趋势;不同区域的经济增长、外资投入和产业结构对各区域技术进步影响关系具有差异性,表现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对技术进步具有负相关作用,FDI已经对我国东、东北和中部地区技术水平呈现出阻碍作用,产业结构对西部地区技术进步作用不显著,对东北地区技术进步具有负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1995-2012年间技术进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统计数据,采用静态分析和动态模拟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从长期来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呈相互促进关系;从短期来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是先负向后正向,存在"滞后效应",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技术进步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中国技术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87~2002年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计量经济学中G ranger Causality因果关系检验法和回归分析法对中国经济增长与技术市场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技术市场发展之间不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1987~2002年间,技术市场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15.80%,表明技术市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但作用还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5.
选用我国28个省市1997-2004年的面板数据,着重考察人力资本对外商直接投资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FDI能否给我国带来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依赖于我国人力资本积累,只有辅之以较快速度的人力资本积累,FDI才能给我国带来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源泉。MNE的技术外溢性对技术进步有重要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在发展中存在不利于技术进步的因素。文中对MNE的技术溢出效应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强化技术外溢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外商直接投资是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形式和对外经济政策实施的重要杠杆,其本身作为一种代表较高技术水平的资本形式在我国经济增长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首先从FDI技术流动效应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综述出发,进而分析一个时期以来FDI在我国的投资概况,然后重点用协整方法对FDI技术的流动效应与我国GDP增长的长期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限,但是其产出和利润效率明显高于国内投资,有着比较明显的技术溢出和技术示范效应.就实证协整分析的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应用交叉谱分析方法对1987年以来我国技术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领先与滞后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我国技术市场发展滞后于总体经济发展的结论,并提出加快技术市场发展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今,技术进步已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力量.本文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余值法,对黑龙江省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探索以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的途径,这为实现黑龙江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经济增长中技术因素研究的评述,引入技术中介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运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得出当前我国技术中介和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的结论,同时进一步分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11.
国际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但其作用机制在我国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并不相同.本文使用2003—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别估算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技术溢出促进经济增长的转折点.结果表明: 沿海地区的技术溢出转折点显著高于内陆地区水平.但是由于吸收能力的地区差异,综合吸收能力增强提高了内陆地区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由促进转向抑制的阀值,而沿海地区技术溢出转折点降低.在此基础上,通过双门槛回归模型进一步检验了影响国际技术溢出的各种吸收能力因素的门槛特征,从R&D强度、经济发展、金融发展、对外开放程度、人口老龄化和制度因素6个方面分别测算了最大化正向技术溢出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门槛值,发现各吸收能力因素对国际技术溢出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是非线性的,即吸收能力因素介于两门槛值之间时,才能最大化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2.
纵观世界经济强国建设发展的历史,总结西方国家发生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我国要在实现30年经济强劲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可持续发展,建设经济强国,除了扩大内需,激活市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外,必须由单纯重视资本积累向高度重视知识和技术积累转变.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实现了连续30年的经济增长,虽然我国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但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我国的工业化水平也由初期开始向中后期转变.  相似文献   

13.
技术进步与出口增长:一个数理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新国际贸易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结合起来,将劳动、资本和技术同时作为投入要素,通过创建出口增长一般模型和静态出口增长模型,建立出口增长率与技术进步率之间的函数,研究出口增长的决定因素,考察技术进步对出口增长的影响程度.结论是一个国家相对于其它国家的技术进步,可以对本国的出口增长起着直接的、积极的促进作用.该结论对于我国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以1987-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分析方法,对我国技术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二者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技术市场的发展滞后于总体经济发展的时间约为5~6年,而技术市场的发展大致需要3年的时间才会拉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技术进步水平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宗成  江激宇  李冬嵬 《科学学研究》2009,27(10):1480-1485
 以1990-2006年中国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在建立技术进步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技术进步水平指数(TPI),并对以技术进步水平指数测度的我国技术进步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得到以下几点结论:第一,我国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很小;第二,我国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具有双向因果关系;第三,当技术进步受到一定冲击发生变化时,能够给经济增长带来长久、持续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FDI、金融市场发展效率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市场是联接FDI技术外溢和经济增长的重要纽带,其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FDI技术外溢的效果,进而影响经济增长.通过对理论模型进行分析和实证数据检验,认为受"金融市场发展门槛"的限制,当前我国效率相对低下的金融市场,不能为FDI技术外溢效应的产生提供必要的金融环境支持,FDI主要通过增加资本积累来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自1996年实现软着陆,增长速度下滑,市场需求疲软,失业率上升,虽然采取了强有力的金融和财政措施,效果均不明显.对此,经济学界进行了多方面探讨.由于软着陆以后的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下滑恰好与亚洲经济危机在时间上交织在一起,很多人从金融制度和外贸出口等短期因素方面分析,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我国经济增长客观上进入了"次高增长阶段".最近,有专家指出,"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问题的核心是,经济发展进入了由我国技术进步特性、经济体制和城乡经济运行机制等因素所共同形成的低水平下的低就业经济均衡陷阱之中."主张从更深层次的中、长期因素分析我国目前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其中,关于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战略选择与目前经济困境之间关系的分析尤其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8.
应用SFA模型测算了我国区域经济技术效率水平,运用panel data模型研究了跨国公司R&D投资对我国区域经济技术效率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经济技术效率水平呈现出稳步上升趋势;跨国公司R&D投资对我国区域经济技术效率增长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戴魁早 《科学学研究》2008,26(3):626-632
 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吸收能力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吸收能力分别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从长期看,两者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都具有促进作用,且自主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比较明显。我国为此应该采取相关对策,促进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吸收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在如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社会,创新能力在技术转移过程中显得至关重要.只有凭借技术创新成果不断的转移和扩散,创新能力能力才能够实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依现在我国的现状看来,专利技术成果的转化率并不是很高,而是很低,对于很多企业来讲技术转移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有对其原因进行深入的探讨,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