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董克亮 《甘肃教育》2014,(21):72-72
正语言是人类交际活动最主要的信息载体,但是交际工具不仅仅是语言,人们还依靠一些非言语行为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如各种手势、姿势、眼神及面部表情等。美国心理学家伯特·梅宾总结出这样的公式:交流一项信息的总效果=7%词语+38%声音+55%面部表情。凡是优秀的教师除了具有较好的语言能力外,都很重视非言语行为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技巧的主要形式,也是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过程,教师那  相似文献   

2.
从前,我们往往把教师的教学表达只理解为语言表达,特别是口头语言表达,其实,口头语言虽是表达思想的最重要的工具,但毕竟不是唯一的工具,它也有言不尽情、辞不达意的时候。而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些非言语因素(在人身上发生的),作为对语言表达的重要补充,同样也能起到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作用。欧文·戈夫曼这样说过:“尽管一个人可能停止说话,但是他不能停止通过身体习惯动作的传播。”在社会语言学中有一个分支叫“身动学”,就是研究人的非言语表达的,主要研究人的“身势语”或“体  相似文献   

3.
<正> 课堂教学语言,广义来说,包括教师的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以及非言语行为。本文着重谈谈生物学教学中的非言语行为。 非言语行为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表情、动作、手势以及师生间的人际距离,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可与有声的教学语言配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它在课堂中沟通着教师和学生。其实,在日常生活中,非言语行为也是人们普遍使用的一种重要交际工具。据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宾提供的数据表明:人类  相似文献   

4.
人类交往是一种信息交流,在这一交流过程中,不仅言语符号是信息交流的载体,而且神态和动作--非言语行为也是信息交流的载体.关于非言语行为的作用,现在被人们引用较多的是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实验得出的结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可见,非言语行为在信息的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能以为他主要是通过言语手段进行教学的,事实上,他在课堂上早已通过非言语行为将许多信息输送给了学生.毫无疑问,非语言信息在物理教学的信息表达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人际间交流思想、感情和传播信息的工具。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不仅使用有声语言 ,同时也使用无声语言。态势在无声语言交际中起重要作用 ,是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 ,也是构成言语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态势语通过手势、眼神、身姿和表情进行思想交流和传递信息 ,达到“意在不言中”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6.
教学非语言表达的特点与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学非语言表达的特点与功能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李如密教师教学中的非言语表达,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非言语因素进行教学表达的活动,它具有鲜明特点和教育功能。深入地探讨这一问题,对教师有效地提高教学非言语表达艺术水平将大有稗益。一、教学非言语表达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谢瑞俊 《教育艺术》2001,(11):47-48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口语、书面语、态势语和其它辅助语。它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启迪人类智慧的媒体 ,也是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其中态势语是以视觉感受为主的一种无声语言 ,表达有声语言难以表示的意思 ,起着以姿助语、以神传意、以形感人的作用 ,是教师口语的有力辅助手段。体态传播学者伯斯惠斯托指出 :“二人进行传递信息时有65 %是用非言语符号传递的。”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梅拉毕安也提出一个公式 :传达一项信息的总效果=7 %语言 +38 %声音 +55 %表情。由此可见态势语是教师教学语言的一个重要组…  相似文献   

8.
体态语言,指人们以身体动作来传递信息、交流感情、表示某种意义的信息系统。体态语言在言语交际中是一种外观形式,具有可观性,它给人的印象往往十分深刻。教师的体态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表示态度的非语言特点的身体姿势,表达某种特定意义的无声语言,是教学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正> 关于词语的感情色彩,学者们已多有研究。感情色彩是词义所反映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或体验,它主要有褒义和贬义两人类。感情色彩作为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段在言语中的运用及变化等问题,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但语言的交际又不限于交流思想,还可以表达人们的愿望、意志和感情。有的时候,纯粹是感情的表达……”动用到言语中之后就可以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或体验。  相似文献   

10.
非言语表达,也称无声语言或非语言行为,它包括眼神、手势、头语、体态、表情等。在传统教学观念中,课堂教学表达只是口头语言表达。口头语言是教师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但在现代教学中,口头语言表达的局限性日益显露。  相似文献   

11.
非言语沟通是教学中常用的沟通手法,它是以非语言方法系统为工具的沟通,具有输送信息量大、连续性强、可靠性高等特点,是师生交流思想感情不可缺少的工具。如何运用非言语沟通方法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文从眼神、表情、手势、身姿、服饰、距离等六个方面作了概括性论述。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一般以课堂教学为主。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师在教室这个特定空间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组织形式。它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方面构成信息交流活动。而言语和言语因素是由伴随着言语表达而来的声调、表情、手势、体态、文字字体等基本要素构成。非言语因素在信息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可以补充或强化言语表达的感情色彩,沟通师生情感,还可以起到显现视觉形象的生动、鲜明、具体的直观作用。在课堂上,教师运用非言语手段就能激发感染学生,把学生带入课文中的特定情境,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共同创造出一种亲切、和谐、融洽的心理氛围,使师生间形成心心相印的情感,从而在学生心理上产生层层推进的努力学习的激情和欲望。因此,语文教师正确认识非言语因素的审美价值,充分发挥自身的非言语因素,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教师授课需要使用多种工具。言语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工具,具备良好的言语素质是教师搞好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但是要想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仅靠言语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并善于使用非言语行为。什么叫非言语行为呢?就是指运用眼神、举止、神态等无声言语,将众多信息输送给对方的行为。美国语言学家对语言研究的结果表明:人们谈话时大约只有百分之三十五的内容是单独通过言语来表达的,而另外百分之六十五的内容主要是靠非言语行为来表  相似文献   

14.
教师非言语行为作为课堂教学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非言语行为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手部非言语行为、脸部非言语行为、身体非言语行为、副语言行为、空间语言行为。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在辅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控教学进程和增进师生情感方面有显著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规范自身的非言语行为,要加强实践练习,提高非言语表达技巧,同时要适量,掌握好"度"。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家把点头、微笑等小动作称为非言语沟通。非言语沟通是教师口语的重要辅助和有益补充,它可以传送极其丰富的信息,表达非常细腻的感情,发挥言语所不可替代的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教师可以运用的非言语形式有五种。1.副言语。我们说话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怎么说,用什么音调,强调什么词,说得响不响,说得快与慢。这些声音效果被称作“副言语”。副言语伴随着语言,帮助表达,特别有助于表现一个人的情绪状态。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声音洪亮,情绪饱满,就有助于激发感染学生,反之音调平淡,声音较小,就容易使学生倦怠。学生答对问题时,教师…  相似文献   

16.
马会梅  宗岚 《教育艺术》2007,(12):60-61
教师教学的非言语性行为艺术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非言语手段进行教学表达的活动.教师教学的非言语性行为艺术是教师教学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创造性地运用非言语手段进行教学,可以成为一种高超精湛的艺术,有时可以起到比有声语言更理想、更难以言状的教学效果.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正方兴未艾,其研究成果必将对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提高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交际体系在结构上可分为言语和非言语两大体系。在日常生活中,语言交际是人类进行交往的主要手段,但人们表达思想过程感情,传递信息的交际中,在依靠语言手段的同时也借助了大量的非言语手段,与此密切相关的非语言交际常常有着使前者相形见绌的交际功能。甚至在某些特殊的场合,人们只用非言语手段来进行交际。非言语交际与言语交际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又相互独立。言语交流通常用来表达人们思想,而非言语交际常用来表达人们的潜在意识和感情。非言语交际手段和言语交际手段不同,并无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之分。它包括除了使用言语之外的一切传递…  相似文献   

18.
王业锋 《学周刊C版》2010,(11):113-113
一、体态语言 语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进行表达思想,交流情感,彼此沟通的重要工具。它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而这个“无声语言”就是“体态语言”。所谓体态语言,是指人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言语的特定身体态势。具体来说,体态语言就是指人们借以身体动作来传递信息、交流感情、表示某种意义的信息系统。它主要包括人的手势动作、面部表情和体态姿势等。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作为传输知识信息的载体,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教育教学手段,是连接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纽带和桥梁。在师生双边信息交流这一过程中,既有语言(口述)交流也有非语言(身体语言)交流。教育教学实践表明,很多教师只重视语  相似文献   

20.
“非言语”是相对于“言语”一词提出来的。言语又是以语言为基础的。语言指的是以词为基本结构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它是一种社会现象。是音义统一的人类交际工具。言语是人们在交际中对语言的运用。它是在个体身上进行的活动。即个体借助语言这种交际工具来传递信息的过程,也就是理解语言和用语言来表达思想的过程,它必须遵从这种语言的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