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徐伟 《江苏教育》2007,(20):35-36
现代心理学认为,为学生创设适度、有效的学习情境,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思考和创造的欲望。《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相似文献   

2.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教师提出的要求。那么,课堂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的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将生活与数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已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重视,并在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创设有新意的情境,如何创设有效性的课堂情境,值得思考与探究。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会出现盲目追求热闹,狭隘地创设教学情境的现象:有的生活味浓了,数学味淡了;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创设有新意的情境,如何创设有效性的课堂情境,值得思考与探究。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相似文献   

8.
一、多媒体创设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数学家华罗庚也说过:“人们早对数学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影响。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慵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宴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数学课程应该反映现实生活”,要求教师注重创设现实情境.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提倡“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只有注重实践,多创设贴近学生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同时倡导小学数学教学.让低年级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中高年级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由此可见。教学情境的创设对新课程理念主导下的课堂教学而言.显得非常重要。本就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谈几点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体验的需要,谱写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篇章,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些理念呢?笔者认为,当前的数学教学应打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无形屏障,让数学走向生活。一、数学源于生活,激发探索欲望“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根植于生活”(弗赖登塔尔语)。因此,数学教学应像《数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那样:“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到生活中…  相似文献   

14.
围绕数学课程标准和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数学“实验”激发学生探究.可以通过借鉴“生活”数学,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创设一个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等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的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将  相似文献   

16.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广大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显然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数学“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建议。的确,给学生提供生动、具体、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体验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倡导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创设情境,诱使学生把学习活动变成自己的精神需要,发展其数学思维,已成为教育工作者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数学课程标准》主张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那么,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该创设怎样的情境呢?本文就此作探讨。  相似文献   

20.
好玩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在实现数学化的进程中体验数学乐趣、体验自主探究、体验数学价值,使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学自己的数学,让学生觉得数学好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