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小议“严”     
一些班主任认为,在教育学生问题上,一定要严,否则教育教学的任务也就无法顺利完成。所以,有的班主任主张在接任新班之初,一定要给学生来个“下马威”,以此镇住学生。严厉的班主任,只能让学生产生畏惧的心理,学生在这样的班主任老师面前,外表上表现得毕恭毕敬,不敢越雷池一步,但是内心是否真正诚服?是否能与老师真心交流近年来,校园内师生间的不良磨擦时有发生,许多事情都与班主任老师过份的严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我认为,一个受学生尊敬有威信的班主任,往往是在“严”字上能做到严而有“度”、有“格”、有“法”。严而有…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 ,班主任工作只要对学生做到“勤、严、爱”就可以了 ,仅仅这样是不够的 ,还必须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家长 ,尊重任课老师。首先 ,要尊重学生。老师只有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 ,才能使“勤、严、爱”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否则会出现相反的结果。所以说“尊重”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核心和灵魂。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尊重学生呢?第一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老师虽然是长辈 ,但是在法律地位上、人格上与学生是平等的。因此 ,老师在教育工作中应平等地对待学生 ,而不能以长辈自居 ,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顾学生的感受 ,出言伤害学生 ,甚至侮…  相似文献   

3.
刘琦 《班主任》2014,(11):63-63
经常听到一些老师、家长用“猴子”来形容学生的顽皮淘气。学生身上贪玩好动的“猴性”经常令不少班主任头大,于是乎打压再打压,消磨再消磨。其实,班主任若能善加引导,学生有点“猴性”又何妨。 几分“猴性”,几分求知欲。一定的行为规范是必要的,因此班主任需要时不时扮演一下“唐僧”的角色,给“猴性”十足的学生念念“紧箍咒”。然而,只会絮絮叨叨的“唐僧”,绝不是好班主任,我们也需一双“火眼金睛”,善于发现好动多变的“猴性”表层下的好奇心、求知欲。或许,一句关爱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信任的微笑,就能够激发出“猴子”的潜能,使学生发散的好奇心转化为聚焦的求知欲,专注的求知欲望又往往能产生非凡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4.
教育工作必须要把握准对学生“严与爱”的尺度,不要对学生爱得太过分,爱得太随便,失去师之尊严,也不能束得太紧、管得太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正确把握严与爱,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研究的问题。一、班主任的“严”1.严而不厉,严而有格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必要的。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但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会使学生产生惧怕的心理,久之学生依赖性、神经质等不良心理都会滋生。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严厉。“格”就是范围、分寸,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严…  相似文献   

5.
我过去曾在上海第三师范学校工作。我的昔日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曾干过小学班主任的“行当”。在前不久召开的“三师校友会”上,我和他们聚首一堂,谈笑甚欢,话题很自然地集中到“做班主任主要靠什么”的问题上。一位校友认为,过去做班主任靠的是“真诚”或云“赤忱”,只要“己身正”,学生就会“不令而从”。而现在做班主任则必须靠“噱头”,或云“权术”,才能把学生弄得“服服贴贴”。另一位校友持论与他完全相反。二人各执一词,争辩不休,就质之于我。我觉得简单表态不能使人心折,得琢磨点道道儿来回答。于是,我就“带着问题看书”,认真研读了  相似文献   

6.
黄劲东 《广西教育》2008,(34):37-37
严慈相济,要求班主任创设管中有放、既抑又扬的相互交叠的教育氛围。严,即班主任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不放松,不迁就。慈,是对学生真诚宽容,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失去了爱的教育是没有生命的教育。那么,班主任怎样才能做到严慈相济?我认为应该从“严”字入手,用“慈爱”疏导。  相似文献   

7.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有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也是我们做老师的基本素质。还有,就是讲究用科学的方法对班级进行管理,我个人认为对班级的科学管理主要体现是“:严”“、细”“、恒”和“做好表率”。一、班主任的工作要“严”“严”是对学生的要求。要求学生遵守严明的纪律、严格的行为规范,要求有严密的学习计划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也要求教师对学生有慈母般的爱,并给学生起码的尊严。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掌握教育艺术的基本功,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必须具备这样的基本功。了解学生,就有可能对学生…  相似文献   

8.
有些班主任一味强调自己的威信,忽视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感到班主任“可畏”。于是班级工作常常出现这样的状况,班主任在场,一切都好;班主任一走,乱七八糟。为了使班级工作开展得生动活泼,稳步向前,我认为要使学生对班主任从“可畏”转变为“可敬”。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指出:“教育没有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班主任对学生的情爱则是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必要条件,更是搞好班级工作的关键。无数事实证明,班主任只有热爱学生,取信于学生,才享有较高的威信。那么,班主任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可敬”的人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  相似文献   

9.
打破思维定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教育教学领域,你只要稍加留神,就会发现种种思维定势不仅多得不可胜数,而且被普遍认可、习以为常,形成了许多“传统思维”、“公共思维”和“标准答案”。比如,有些教师讲《愚公移山》,就一定要分析出“智叟不智、愚公不愚”,歌颂了一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有些教师讲《猴子捞月》,就一定分析出猴子自作聪明、愚蠢可笑,到头来是“水中捞月”、“竹篮打水”——一场空。有些教师教学生写作文,只要写青松,必须联想到先烈;只要写石子,必须联想到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只要写太阳、写春雨,必须联想到党的培育,党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班主任工作的好坏决定班风校风的好坏,班主任工作的成败,也直接关系到学校管理的成败.当然,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很多,笔者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认识.一、“爱”和“严”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事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对本职工作的挚爱程度,酷爱自己的工作,就会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有知难而上的勇气,就能步步蹬上成功的阶梯,否则就会一事无成.既要挚爱于本职,又要爱生如子.一个讨厌孩子的人是永远当不好教师的.尤其是做班主任工作既要“爱”又要“严”.但爱要诚,不溺爱,不偏爱,平等待人.溺爱是骄惯,造成只视其优点,忽视其缺点,脱离群众;偏爱不但使被爱者受到打击,还会影响班集体的团结.因此,班主任对学生要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无微不致地关心爱护,循序渐进的诱导,才是真正的爱.这种爱才会产生凝聚力.  相似文献   

11.
《新作文》2007,(2)
新制度经济学中,有所谓“路径依赖”一说。说的是人一旦选择了某种形式,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形式不断“自我强化,让人轻易走不出去”。将5只猴子放在笼中,并在笼子中间吊上一串香蕉,只要有猴子伸手拿香蕉就用高压水枪教训所有的猴子,直到没有一个猴儿  相似文献   

12.
我担任了近三届的班主任工作,在管理学生的实践中有过许多心得和体会。现就班主任管理工作谈一下看法。一、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苛求学生前苏联舒尔科夫在《在课堂上》一书中认为,一般来说,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苛求学生。这样,有助于班主任认识到:学生的调皮,就是调皮,而不是犯罪;学生说他“不知道”、“不明白”这一类的话时,是他们暂时还力所不能及,而不是存心捣乱。有时,一个学生的越轨行为是从无可厚非的疏忽开始的,假若我们没有依据地处分了他,无形中会给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或许会发生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情。二、你的“差生”属于…  相似文献   

13.
正如“教无定法”一样,管理也没有定法。情感激励关键是一个“爱”字,即热爱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只要付出爱心,枯草也会发芽;只要有一缕阳光,他们就会灿烂。从孩子角度出发,用他的眼光来审视事情。对他多观察、多了解,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心灵的桥梁要用情感去架设,用尊重、信任、体贴、关怀去充实。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是班主任必备的修养;以爱为根基的情感激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努力找到处理问题的关键点。我想这个关键点是:怎样把握对学生“爱”与“严”的尺度。对学生爱得过份,爱得太随便,就可能使得学生行为习惯也变得太随便;如果束得太紧,管得太死,以致学生“谈师色变”,就会产生逆反亡、理。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这是我们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班主任在与学生相处中 ,经常会碰到如何处理对学生严与爱的关系问题。传统教育观有一个口头禅 :“严师出高徒。”其观点是主张严格。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 ,又有一种新说 :“顺其自然 ,物极必反。”其本意是赞成宽容。这两种观点都含哲理 ,不必赘述。表面看 ,严与爱是相互矛盾的 ,好像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就不能爱 ,要爱就不能严 ,但我认为 ,把这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融为一体 ,作为一种教育手段 ,效果更佳。在整个教育界一片对学生“要以宽容为主”、“应以爱心为本”的呼声中 ,我认为教育学生首先要严格。影响教育的因素很…  相似文献   

16.
赵冬 《班主任》2009,(6):43-44
一忌动不动就请家长。有些班主任把“请家长”当作处理犯错学生的法宝,只要学生犯了错,就请家长,其实这样做极不明智。请家长要把握一个原则——“必要”时才请。如果动不动就请家长,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请家长”麻木不仁,或记恨老师;家长也会有怨言,认为班主任无能。  相似文献   

17.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要我们班主任能做到严字当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我们的“爱”去关心学生,去呵护学生的成长,即使是批评,学生也会从中读出关爱,读出真情的。  相似文献   

18.
董志平 《考试周刊》2014,(77):183-183
班主任面对学生,要用爱接纳他们;以情感人,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注重爱的引导催化;同时教育学生把握"严"与"爱"的分寸。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付出爱心,枯草也会发芽;只要一缕阳光,他们就会灿烂。文章对班主任工作中"爱"的教育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班主任要从“严”、“细”、“恒”等方面对班级进行科学的管理。 “严”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 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学生,就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尤其是新班,如果班主任摸清了一个班几十个学生的学习、思想、性格和家庭等情况,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相似文献   

20.
班主任常常有这样的困惑,对学生该是严厉还是亲和?不严厉,班主任没有一定的权威,说话不够分量,学生不当回事,不利于班级管理;不亲和,凶巴巴地总板着脸,学生就会“惹不起你躲得起”,敬而远之,同样不利于班级管理。究竟该怎么办?有时的确让班主任感到进退两难。事实上,班主任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既是一个严厉的管理者,又是一个像朋友一样为学生所喜爱的人,但班主任绝不应该是一名动辄使用家法的“严管家”,也不应该是一个一味迁就放任学生的“慈婆婆”,而应当正确把握“严厉”与“亲和”之度,刚柔相济。具体说要注意以下三方面。一、主观上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