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塔吉克族有着独特的婚姻习俗,塔吉克族的婚姻规则以及隆重的婚礼仪式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高原气息。同时婚礼仪式对塔吉克族社会造成的积极影响也是较为显著的。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婚礼是鄂尔多斯地区独特的文化习俗,也是当地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从古代流传到现代的鄂尔多斯婚礼仪式及其音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以鄂尔多斯杭锦旗"金枝,巴图"的婚礼为调查对象,试图揭示鄂尔多斯传统婚礼音乐文化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变迁与传承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苗族"巴岱"作为神职人员参与到婚礼仪式中的记录与腊尔山区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婚俗相符合,尽管在现当代的民族学调查中没有发现类似现象。究其原因乃在于上世纪频繁的政治运动及市场经济的冲击等导致苗族婚礼仪式中"巴岱"身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4.
对徽州民间婚礼仪式的音乐行为和文化表达的考察是基于仪式音声理论对徽州这一古老文化社区内民间婚礼仪式的一项贴合音乐学又结合人类学、民俗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研究。徽州民间婚礼仪式中的音声关系又是体现古徽州人文习俗的一个主要视角。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徽州民间婚礼仪式的全貌在当下难以全面窥见,也可以说这种传统的婚礼仪式在现代文明的浪潮中逐步的消逝,因而,本研究的展开主要以文献研究为基础,结合本人前期研究的部分成果,对徽州民间婚礼仪式的程式及其中的音乐行为和文化事象的表达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5.
民族服饰在婚礼仪式中的象征符号研究,就是在一个特定的场景里进行艺术人类学田野观察,并将其进行深度描述.在描述过程中不是以纯艺术形态的观点,强调的是在场景中服饰形态背后,服饰在整个婚礼仪式的场景中呈现出不同的文化象征隐喻.在婚礼仪式场景中理解和阐释服饰的表征以及符号的意义体系,最终找到一个族群是如何在一场婚礼中表述自己的文化.文章以土瑶服饰在婚礼仪式场景中为例,论述了服饰在土瑶婚礼场景中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婚礼微电影的兴起现象,论述婚礼文化作为时尚的视觉化商品,既受到时尚的矛盾制约,也在交换中完成其商品的意义生成和传播行为,同时透过婚礼仪式中的记录手段由静态图像转向动态视频的变化现象分析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陈述罗布人某些独特的传统婚礼习俗,在此基础上,采用历史比较法对婚礼中的跳火仪式与萨满教的关系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阐述对少数民族婚礼中的宗教仪式进行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张舒 《长治学院学报》2012,29(1):25-26,55
婚礼是以社会认可婚姻关系的形式。不管古代的六礼在现在如何变异,婚礼仪式中各个过程都在婚礼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丈八庙村落中婚礼仪式中的抹黑事象,是婚礼迎亲仪式中的重要部分,文章运用民俗学中人生仪礼和文化人类学中的仪式理论,重点对抹黑现象中所表现出来的结构与反结构作系统和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青庐,又称百子帐,源于北方少数民族生活习俗,因其名寓意多子多福,被唐人广泛应用于婚礼中。青庐在唐前期作为新人共度良宵的洞房,后期则演变为举行撒帐等婚礼仪式的喜帐。青庐在唐人婚礼中功能的变化说明了唐代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
沈琼莎 《考试周刊》2009,(50):40-42
人的婚姻礼俗文化广泛地渗透于人类的方方面面,它包括婚礼仪式、婚礼道具、婚礼习俗等。"十里红妆"(Ten-Mile Red Dowry)不仅是宁波旧婚俗最具震撼力的表现形式,更是宁波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对传统中式婚礼道具的翻译在中国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与特色。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婚礼是每个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仪式,举办婚礼是两个人人生一大转折,从古至今的婚礼都有公开性和公众性.婚礼庆典仪式这一根深蒂固的传统习俗也在逐渐远离其本来面貌,它作为一种典型的消费行为更加全方位地牵引着社会潮流,现代婚礼庆典礼仪空间环境配饰更注重象征和代表的意义、心情、美感、档次、地位、品位、情调和气氛等等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卓仓藏族婚礼涵盖了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宗教、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这些内容通过婚礼的各种程序仪式和各种说唱辞表现出来.卓仓婚礼虽属民俗文化,但它的各种说唱辞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古人十分重视婚姻,认为婚姻乃人生中、家族中头等大事,所以,周代婚礼仪式繁多,有"九十其仪"之说.婚礼虽然庄重,但并不热闹.人们普遍认为汉代以前的婚礼,男女双方都不贺,女子还要"哭嫁".然而,社会发展到西周末东周初,婚礼也发生了渐变,<周南·关睢>诗中所描写的新婚场面,正是给婚礼由"不贺"到"庆贺"的见证.本文从<关睢>产生的年代、地域和编诗者意图几方面作了初浅的论证,以求得出较为合理的解说.  相似文献   

14.
黄佤一生需经过三个婚礼仪式才能完成婚姻的缔结,整个缔结仪式跨度时间长,仪式繁琐,但这种缔结习俗传承至今。究其原因乃是因为其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黄佤婚姻缔结仪式是其传统文化的原传介质,族群认同的重要标志,调控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15.
在每一种社会文化中,都有举办婚礼的习俗。婚礼是开启情侣通往幸福生活的一扇门,是各个国家文化组成的重要部分,伴随婚礼的是各种各样的庆祝仪式。近些年来,中国婚礼不断借鉴西式婚礼的仪式流程,但是婚礼的内涵根本区别不仅仅在着装、婚礼地点、婚礼内容之上,更多的,则是文化、民俗、宗教的差异。本文主要对中德婚礼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中德文化的差异以及跨文化交际中价值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花瑶的传统民俗原本是花瑶人生存与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民俗中表现出来的音乐文化是花瑶人精神生活的集中体现,它滋养与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花瑶的婚礼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独具魅力.以现代背景下的湘西南虎形山崇木凼村花瑶村寨为例,对花瑶新人婚礼的实录,来窥见花瑶民间礼俗仪式音乐生存的某些境况.  相似文献   

17.
婚礼是男女双方确立婚姻关系时所举行的被社会承认的仪式。婚礼习俗与其他礼仪一样是传承的、变化的、发展的。作为地方民俗之一的湘阴婚俗,有它自己的内容和特色,也有它的过去和现在。了解它的发展变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洞庭湖区的民间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8.
印度尼西亚爪哇族的婚礼仪式过程繁复多样,在婚礼前、婚礼时与婚礼后不同的具体体现,其仪式所用的物品也具有地方民俗特色,象征意义和内涵别具一格,代表着印度尼西亚爪哇族文化的宗教性、自然性和以女性为主导的特点,这与信仰的伊斯兰文化的阿拉伯国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中的土家族习惯法与过去相比,在结婚要件、婚礼步骤仪式、离婚改嫁、族训家规、上门过继等方面的内容与形式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其变化的原因在于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所发生的结构性变化、习惯法本身存在的缺点、宗族势力逐渐削弱以及国家法律的影响等。土家族习惯法虽然在发生变化,但其所蕴含的团结互助、男女平等和融入乡民生活的制度价值应得到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20.
朱艳丽  周波  刘彦 《中国教师》2009,(Z2):47-48
我国塔吉克族的马球运动历史悠久,曾蓬勃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塔吉克族马球运动面临着将要消亡的现状。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等方法,对我国塔吉克族马球传统体育项目的起源与发展进行较为系统阐述,并针对其现状提出一些建议,为塔吉克族马球运动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