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郝欣 《编辑学报》2011,23(5):411
问《图书出版管理规定》第17条指出:“经检查属编校质量不合格的图书,差错率在万分之一以上万分之五以下的,出版单位必须自检查结果公布之日起30天内全部收回,改正重印后可以继续发行;差错率在万分之五以上的,出版单位必须自检查结果公布之日起30天内全部收回。”请问,差错率恰好为万分之五的怎么处理?  相似文献   

2.
最近有关部门对全国省级党报文字编校质量进行了一次检查.专家从文字、词语、标点、语法、数字用法、计量单位等方面对31家省级党报进行了检查、评比,结果令人难以置信:31家省级党报中文字差错率万分比最低的是7.5,最高的是26.1,平均为15.3,远远超出了国家规定的报纸出版差错率为万分之三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黄克鲁 《出版科学》1999,(3):37-37,39
图书差错率是图书质量中重要的一项。《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将图书差错率分为优质、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级.以差错率不超过1个错/万字为合格线、就校对工作而言.或优质或良好或合格,这定的差错率是其所追求的主要目标。达到这一定的差错率之后再一遍一遍地校下去实属不必;反之,尚未实现这一定的差错率就终止校对则为不足。道理并不难理解,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具体地估计一部书稿的差错率.由于没有陪当的差错率估计法.所以我国各出版社都将校对遍数作死板规定.“不必”尤其是“小足”的事是普遍而经常地发生的。  相似文献   

4.
新闻出版署对图书的编校质量有个最低的要求,即差错率在十万分之一之内。现在一些出版单位的要求是差错率不应超过万分之一,与署规定有较大差距。但是,事实上新版书符合这个要求的实在不多。因此,图书重印的时候,用得上一句成语:“亡羊补牢”。将全书仔细地通读检查...  相似文献   

5.
在2001年至2002年度河南新闻出版局进行的全省社科类期刊编校质量抽查评比中,《传奇文学选刊》的差错率为2.72/10000,迈入差错率低于3/10000的先进期刊行列,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传奇文学选刊》1997至1998年底差错率曾居于落后的14.48/10000;1999至2000年度差错率也居于5.08/10000,而在  相似文献   

6.
1.26/10000差错率时事资料手册2006年第3期北京2.1/10000差错率半月谈2006年第9期北京2.4/10000差错率新民周刊2006年第16期上海2.96/10000差错率新周刊2006年第15期广州3/10000差错率财经2006年第16期北京3.03/10000差错率商务周刊2006年第15期厦门3.03/10000差错率三联生活周  相似文献   

7.
图书编校质量常见差错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中指出:"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一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合格.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一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不合格."就是说,连续检查10万字,其中有10个差错,箅合格,如果再多0.1个差错就算不合格了.我在参加图书编校质量检查活动中体会到:对于出版社来说,打造一本编校质量合格的图书并非易事,需要责任编辑、编辑室主任、总编辑和校对人员,付出艰辛的劳动,进行严肃、认真、细致的工作,才能取得.  相似文献   

8.
《今传媒》1999,(4)
采用电脑文字录入和编辑排版,然后进入胶印程序的印刷工业革命,早已让铅字印刷成为历史。但是,电脑毕竟不是人脑,它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暴露出电脑及软件本身受模式化控制局限,使得电脑排版中的文字差错率,要比过去铅字排印中的差错率高得多。有的好多错误字词的出...  相似文献   

9.
周奇 《编辑之友》2008,(3):68-69
2007年8月,新闻出版总署组织专家检查教辅读物的编校质量。京城一家出版社出版的两种教辅读物均不合格,差错率均超过2/10000,受到新闻出版总署的通报批评。该社领导很是生气,下令责任校对作出书面检讨。责任校对很委屈,打电话问我:只让校一次,而且是外校,编校质量不合格。我该检讨吗?我回答说:“果真如此,该检讨的就不该是你,只校一次,而且是外校,能把差错率控制在3/10000以下,校对质量应该说是不错的。”为什么这样说呢?这得从“灭错率”和“留错率”两个概念说起。  相似文献   

10.
倒装、缺帖,是装订质量的“常见病”。虽然装订的差错率规定不得超过十万分之一的控制标准,但是读者如果拿到这本残书,对他来说却是百分之百,既影响了阅读使用,又损害了出版社的信誉。    相似文献   

11.
搞好分项检查提高图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搞好分项检查提高图书质量浙江大学出版社涂红有些图书之所以差错率较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编校质量不过关。为了提高编校质量,笔者在实践中坚持在书稿发稿时和看清样时进行分项检查,现将分项检查的内容列于下表。分项检查的方法操作性很强,笔者已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多...  相似文献   

12.
去年,新闻出版署为了提高报纸的编校质量,逐渐消灭差错,进一步办好报纸,在4月和8月,先后对首都10家报纸、各省30家报纸,就字词、标点、常识性错误、语病等方面作了检查评比。这次检查评比,10家首都报纸的前三名是:解放军报0.88/万,人民日报2.25/万,中国教育报2.81/万;30家省报的前三名是;浙江日报7.44/万,南方日报9.59/万,新疆日报9.62/万。30家省报的差错率比10家首都报纸的差错率高出很多,即以前三名比:第一名0.88/万:7.44/万,高出近8倍;第二名2.25/万:9.59/万,高出约3倍;第三名2.81/万:9.62/万,高出2倍多。即以10家首都报纸中公布的6家看,第一家和第六家比,相差约3倍:0.88/万:3.28/万;30家省  相似文献   

13.
针对期刊编辑工作量大、烦琐、重复劳动多、期刊差错率居高不下等问题,提出使用Word模板规范写作的方法.以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从源头控制差错.  相似文献   

14.
新闻出版署对图书质量三次检查表明图书差错率高得惊人吴琼近年来,伴随着图书品种和图书总量的大幅度增长,图书编校质量却出现了严重的滑坡。1993年底以来,新闻出版署连续三次做了图书质量检查。第一次是检查了北京地区20家中央部委出版社的23种图书,结果是仅...  相似文献   

15.
刘萍  马劲  张同明 《编辑学报》2011,23(6):545-546
为了更好地为作者服务,根据《中国药房》的编辑工作流程及学术期刊的特点,从细节入手制订行之有效的控制时间和差错率的措施,提高了编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6.
质量是出版物的生命。要提高图书质量,必须从整体质量管理入手。图书的整体质量是作者的原稿质量、编辑加工质量、印校质量和发行效益的综合,是作者和出版社各部门工作质量的总和。在图书的生产环节中,校对质量的优劣对图书质量的影响更为直观,图书差错率的上升,不仅影响图书的外观质量,更影响其使用效果。应该看到,在图书制作过程中,校对质量控制的前提和基础是原稿的质量和编辑加工的质量,同时,校对工作本身的质量又直接影响出版物的差错率和图书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17.
学术期刊的差错率影响刊物的学术质量和社会评价.期刊管理制度、编辑人员知识结构的局限性、文章质量等因素都和学术期刊差错率有关系,因此,学术期刊应从完善期刊管理、提高编辑的编校质量、定期培训编辑学知识等方面,降低学术期刊的差错率.  相似文献   

18.
《青年记者》2009,(15):73-73
2008年全国省级党报文字蝙校质量检查工作已经结束。据了解,31家受检报纸的文字差错率平均为15.3/10000,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报纸出版文字差错率3/10000的要求。其中,扣分最少的是《江西日报》,差错率为7.5/10000。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信息     
甘肃省报协对公开发行的报纸进行编校质量抽查最近,甘肃省新闻出版局、甘肃省报纸行业经营管理协会对甘肃省有国内统一刊号的46家报纸的编校质量进行了认真抽查,将其结果在全省新闻单位进行公布和通报。抽查的主要内容有标点符号错误、错别字、表达不清不准、缺漏字、用词不当、明显多余、文字颠倒、逻辑错误、句子不通、简略不当、文题不符、不合规范,等等。抽查结果,甘肃科技报差错率为2.5/10000,属差错率最低的;甘肃体育报差错率为44.58/10000,属于  相似文献   

20.
为制止图书编校质量的全面滑坡,各个出版社都在当前的质量检查和出版过程中,学习、贯彻新闻出版署1922年制订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试行),增强对校对质量的管理力度,力求扭转“无错不成书”的不正常现象.但在执行图书质量管理试行规定中,大家普遍感到,把编校差错率控制在一万分之一以内(合格品起始标准),难度很大,信心不足.那么,万分之一的差错率作为合不合格的分界,是否过紧了呢?回答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