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阅读教学中剖析读者主体空白艺术主要从读者心理图式的空白入手,抓住读者在阅读文本前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与文本中所释放的经验之间所产生的对立统一点。在此基础上,教师以阅读文本为依托,基于学生心理图式的发展特性选择刺激点,直击学生心理图式的空白处,唤醒心理召唤结构,使学生在不断地同化和顺应中实现心理图式的平衡发展。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增加文学积累、提高文学素养、发展学生心理图式的佳所。  相似文献   

2.
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生成与发展独特的体验和真切的感悟,是新课程阅读教学的一个关键所在。那么,体验”和“感悟”从何而来呢?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认为,图式(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方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一个人的图式对于他感知和理解新事物有着重大的影响:他必须把头脑中已有的背景知识与新事物联系起来,依靠这些图式去理解和解释新事物。就阅读而言,读者是根据其自身的心理图式来恢复和构建文本的意义的,有效的阅读活动,表现为读者的心理图式与文本图式的协调“、同化”与“顺应”。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我们的学生囿…  相似文献   

3.
正"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程对教师这一角色的定位告诉我们,当学生思路出现滞涩、对文本的理解不够深入、或有失偏颇时,教师要发挥能动性,采取灵活有效的引读策略、方法,帮助学生消除障碍,与文本展开智慧的对话,生成课堂的佳境。一、征引:从单薄走向丰富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有效的阅读是读者的心理图式与文本图式的同化与顺应。如果学生阅读时的认知结构与文本情境距离过大,就难以进入文本的深层结构,  相似文献   

4.
构建语感图式提高英语语感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语感是主体对作为客体的语言所产生的直接感受和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进行再加工创造的心理行为能力。语言图式是以一定的形式积淀、储存在主体大脑里的语言文字规律、词句的含义、情味、意蕴等。语感培养,就是要使学生的心理世界形成对言语对象进行加工改造的图式结构。语感教学,就是不断向学生提供超出他们原有心理图式结构的言语信息,促使学生原有图式结构顺应新的言语输入,从而不断构建新的语感图式,发展自己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感是当前语文教学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从其产生的心理机制看,语感是在同化与顺应的相互作用及循环出现的过程中获得了生成与发展的,直觉性、整体认知性、情感性是其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6.
形象思维再创造过程是一个十分微妙的心理运转机制 ,本文就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形象思维再创造的原理作些试探 ,或许会有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形象思维再创造属心理学范畴 ,也属艺术审美范畴。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阅读文本的前提下 ,调动大脑已有的知识、记忆等信息 ,把文本表现的图式与大脑储存的信息沟通起来 ,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中 ,创造出一种既符合学生主观思维图式又超越文本图式幻觉的心理创造机制。这里说的图式是不可用视觉感知的图式 ,而是意象之境 ,即艺术审美的境界。形象思维再创造的基本原理遵循以下心理…  相似文献   

7.
造成文本阅读无效和低效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陈腐的机械唯物论和狭隘社会功利论;第二,是后现代教育理论中离开文本主体的绝对的读者主体论。后者把读者主体推向极端,放纵自发性的所谓多元解读。其实,读者主体的心理图式的局限,使得对文本的同化不是绝对自由的,而是受到文本主体制约的。文本,尤其是经典文本,并不如西方后现代哲学所说那样是无深度的、无本质的,而是有其稳定的立体层次结构的。要洞察文本,与文本作深度对话,必须不断地对自发主体心理图式进行专业积累,作以更新为特点的建构。建构的过程就是读者主体比照、遵循文本层次结构,旁涉作者的深层心理结构,总结阅读的历史经验,攀登上文本阅读的历史高度的过程。孔夫子早就指出的思而不学危险,如今正在中国语文课堂上泛滥。  相似文献   

8.
语文阅读中的期待视野与期待遇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待视野”又称“期待视界”.是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家姚斯在《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一文中提出的,他认为.“在文学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住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现代图式理论中的‘图式’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心理学家巴特莱特提出来的.他认为图式是一个人用于同化新信息和引起信息回忆的现有知识,作者注)。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本文的既成心理图式,就叫期待视野。在具体的文学阅读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朱露露 《教师博览》2023,(36):45-47
图式是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大量对外在事物的结构性认识。基于图式理论的深度阅读是原有图式被新阅读材料刺激后,多次发生同化或顺应,不断形成新的图式,实现新的平衡,形成高阶思维,然后进行迁移运用,解决更复杂的阅读问题。在阅读的过程中,阅读者的阅读能力主要是由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形式图式、方法图式、情感图式五个方面共同决定的。运用图式理论促进深度阅读的策略有:运用语言图式,奠定阅读基础;巧用形式图式,明晰文章结构;活用内容图式,构建方法图式,促进深度阅读;妙用情感图式,相机引导点拨。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主观能动行为,而其中的第一步就是对阅读文本的识别。图式理论认为,阅读是文本信息与读者自身拥有的意向图式共同作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读者通过激活图式系统,完成一系列的文本识别程序,如对文本错误的补偿、对意群的识别。在此基础上,意义得以构建。  相似文献   

11.
图式是输入并储存在人们头脑中所有对世界的一般知识.决定学习者阅读能力的主要是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三种.根据图式理论,阅读理解是输入的文本信息与读者头脑中的相关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本论文通过对图式、图式的类型及其功能和作用,以及阅读理解模式的分析说明,阐述了图式在英语阅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强调了图式构建以及激活图式对阅读理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认知语言学的经验主义语义观之优于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之处,在于它采用了经验主义的哲学观点,提出了主客观相结合的经验主义语义观,并用经验主义的语义观解释了阅读理解既包括对文本语言的理解,更包括对语言以外背景知识的理解之合理性.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在此过程中,大脑贮存的语言知识图式和背景知识图式相互作用,不断地对新输入的信息进行验证、分析和推断,直至完成对文本的解码.对阅读理解过程的认知解析,在于揭示阅读的心理机制和思维规律,以促进阅读理解教学.  相似文献   

13.
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同化是主体将客体纳入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认知结构中去,顺应是指主体调节和改变原有图式或建立新图式以适应外界客体的过程。同化在量上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顺应在质上改变认知结构。简言之,同化导致生长,顺应导致发展,两者的结合是认知结构发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阅读能力依赖语言知识和世界知识的有效互动。外语学习者倾向于运用母语文化的心理图式填充文本空隙。在阅读中用母语文化背景知识填充目标语文本空隙,会造成对文本的误读。本文研究了心理图式在填充文本空隙和逻辑推理中的作用,用归纳推理的方法论证了建构目标语心理图式提高阅读能力的可行性,提出建构目标语文化心理图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读者结合头脑中固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外界输入的文本信息进行解码和处理的动态交互过程。近年来,由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姆哈特(D.E.Rumelhart)提出的“图式理论”(theschematheorymodel)已被广泛地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图式理论认为:图式即是人们大脑中的背景知识。学习就是外界信息输入大脑,激活大脑中已存在的认知框架(即心理图式的启动),然后,接受者积极、主动地对信息进行解码、加工的过程。如果心理图式与外界信息一致,就可以加速学习者理解信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图式是存在于人脑中各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其通过与文本信息的相互作用,帮助读者完成阅读理解。通过对6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测试,可以了解形式图式对阅读理解的影响。回忆备忘录的定量及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受试者对有紧密结构图式文本的理解质量和回忆的信息量明显高于结构松散的文本。  相似文献   

17.
当代阅读认知理论认为,阅读不是一个被动、机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读者在疑问、印证、探究等阅读心理驱使下,通过原有经验与新信息相互作用——同化与顺应,构造新认知结构的过程.这样的理论导致了一场阅读的革命,而批判性阅读则是其中的产物.所谓批判性阅读是指读者根据一系列标准评价读物的效度、适合程度和效果的过程.读者通过怀疑、探究等活动,反省读物及自我,构建对读物的创造性的认识。批判性的阅读理念,一直深受古今中外数  相似文献   

18.
王牧群  刘鸿宇  姜炼 《教学研究》2008,(6):518-520,524
阅读能力依赖语言知识和世界知识的有效互动.外语学习者倾向于运用母语文化的心理图式填充文本空隙.在阅读中用母语文化背景知识填充目标语文本空隙,会造成对文本的误读.本文研究了心理图式在填充文本空隙和逻辑推理中的作用,用归纳推理的方法论证了建构目标语心理图式提高阅读能力的可行性,提出建构目标语文化心理图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阅读理解的图式理论阐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图式理论的应用研究表明,阅读理解是文本信息与读者已有的图式背景知识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影响这一过程主要有三个因素,即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文章在探讨这三种图式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指出了图式理论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对外语阅读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图式理论是一种将知识的学习视为同化与吸收两个过程的心理学理论。图式,作为心理 组织活动,整合了关于某事物的各方面建构的知识。如果能够建立一个关于外文阅读教 学的图式激活模型,让学生建立或改变他们的图式,那么教学活动将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