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谁在生产空间,书写景观,为谁书写?运用人类学和新文化地理学的视角,通过对我国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纳浪藏族村落文化景观的危机、崩坏、记忆和重建过程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景观面纱之下隐藏着文化认同的建构和权力下沉的诉求。集体记忆对文化空间的重建至关重要,记忆的选择性乃是着眼于当下以便制造意义的能动过程。文化空间的重建不仅仅是可视的几何图形的修复和再造,更为核心的是地方感、价值观、秩序和权力以及地方组织的空间再生产,其中的象征资源是非可视的意义体系。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觉来看,谁掌握过去,谁就支配未来;谁拥有景观,谁就有说话的舞台。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进程存在"千城一面"问题,新型城镇化应强调自身文脉的传承,要求充分发扬地方文化特色,构建地方特色鲜明的城镇,首要任务是对区域文化特征进行识别与分区研究。将综合评价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引入到文化地理学研究,通过从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角度构建古村镇文化景观相似性指标体系,并对相关指标进行定量化,评价分析了湘西古村镇文化景观的相似特征,最后应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了文化景观区划研究,将湘西地区分为侗族景观区、瑶族景观区、土家族景观区和苗族景观区,并对区域文化景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对区域规划与乡土文化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浅谈文化景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文化景观的概念1.文化景观的内涵“景观”这个词原来在西方称为风景画。在地理学中,景观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地理现象的综合体。由于地理现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现象,另一类是人文现象,所以景观也分成两类,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人文景观亦称文化景观。文化景观一词是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于19世纪末在他的《人类地理学》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并认为文化景观(当时称历史景观)是一个独特组合的各种文化特征的复合体。研究文化景观最有成效的是美国的苏尔,1927年他在《文化地理的新近发展》一文中,把文化景观定义为“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  相似文献   

4.
刘春霞 《科教导刊》2019,(11):106-107
文化景观作为人文地理学五大研究主题之一,既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又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研究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后者,因此本文在分析文化景观概念、内涵及其与人地关系的基础上,分别以两个案例讲解了文化景观作为研究手段在反演历史自然环境和地方文化环境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对该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5.
景观是文化的一面镜子,文化景观是文化地理学着力研究的五大主题(乔丹和罗文垂),详释了文化景观的定义及组成。阐述了宁夏文化景观的组成及特点,分析了地理环境对宁夏南北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影响,伊斯兰文化和移民文化对宁夏文化景观的渗透和侵入。  相似文献   

6.
晚近时期英语国家人地关系地理学的发展可以大体分为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占主导地位的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思想观点都有各自的特色,但又有继承性:(1)上世纪50年代以前两大方向并列发展期:人类对地球的改变(或文化景观)和改变我们的地球,两者都是在抛弃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基础上力图重新解释人地关系。前者与历史学和人类学关系密切,强调过去的变化,所以被称为历史地理学或文化景观论。后者大量吸取生态学的观点和思想,投身于当代的资源管理事业,因而被称为人类生态学。(2)60一70年代批判和反批判时期:上世纪60年代,两个方向都遭到计量学派和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夹击。前者对批判的反应形成分化,产生了文化生态学——政治生态学和人本主义地理学——新文化地理学两大系列。后者则接受了政治生态学的观点,演变成一种跨学科研究。(3)80年代后既分化又统一时期:分化表现在难以用单一的范畴概括学科的发展特征,统一表现在大多数学者致力于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研究中,如政治生态学、全球变化和可持续性科学。  相似文献   

7.
《少年月刊》2011,(1):7-9
西安世园会四大建筑均造型新颖,风格独特。既有西安传统历史文化,又彰显了西安时尚,现代、绿色的城市魅力,充分体现了“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理念。 1.长安塔 长安塔是2011西安世园会的标志建筑。它坐落在小终南山上,是俯瞰全园景观的最好景点。  相似文献   

8.
古村落文化景观的基因表达与景观识别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景观基因法”研究传统聚落景观的内在特质、外在表达及其传承特点,是对文化地理学关于“文化景观”理论的发展。各地古村落景观之所以千差万别、多姿多彩,其根本原因在于影响景现形成的文化基因的不同,尤其是传统的原始图腾、民间傩戏、宗教信仰以及地方文化等因素对景观基因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在掌握聚落景观要素的基本构成的基础上,建立区域聚落景观的识别系统,有助于区域景观建设和文化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9.
文章探讨以遗产廊道的方式研究丝绸之路(新疆段)文化景观视觉建构的意义,讨论如何在一个涉及巨大的文化、历史跨度和地理、空间跨度的广大区域中恢复和保存历史的记忆,又如何使这些记忆在景观环境中作为景观意象呈现于世人,选择何种方式呈现。认为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在古代欧亚大陆历史进程中的特殊地位,曾创造并保有独具特色的灿烂的物质文化,需要以影像人类学的观点,用视觉档案馆等特殊方式呈现这样一种复杂的文本遗存;需要建构一种大尺度的文化景观,承担起对地域历史文脉的吸收与整合,成为此地域区别和联系更大范围之文化与历史的坐标。  相似文献   

10.
文化感知研究对于确定地方文化核心区具有重要价值,因为只有被民众广泛认同的文化特征才最适合作为文化区划分的标准.虽然典型物质文化景观可能成为判定徽州文化核心区范围最直接、有效的标准,但也应考虑将对地方文化精神有重要影响的非物质文化景观作为判定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感知的研究成果来看,不仅受访者的经历、经验等会影响感知的结果,而且访谈者的态度、技巧等也会影响文化感知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有两条内容要求与“说明自然环境与地方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有关。文章以广东揭阳老城为例,从地理学视角说明揭阳老城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设计相应学习任务,并提出过程性评价建议。教学设计的探索得出了三个基本结论:(1)两条内容要求与学生已学的地理知识和能力有紧密联系,相关活动设计体现学习进阶;(2)“一纵一横”是地理学的独特视角,学会变换区域有助于看到多要素相互作用的内在逻辑;(3)中山路骑楼、老城中心、进贤门、老城池的景观特点体现了人们应对自然挑战的智慧。最后,总结了发掘自然环境与地方文化景观之间关系的基本步骤:人地关系—空间切入—要素关联—转换尺度。  相似文献   

12.
"乡土"作为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具有其深厚的生活积淀和鲜明的地域特征。在界定妈祖文化景观和乡土元素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选取妈祖宫庙建筑、妈祖祭典、妈祖服饰和饮食文化景观作为研究范点,对其所包含的乡土元素加以解读,并从文字、图像、音乐戏曲、民俗活动和现代信息媒体等五维形式探讨妈祖文化景观的表达,指出现代保护妈祖文化景观的乡土性是维护妈祖文化景观持续禀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文学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学科分支,由于国内外研究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者主要来自文学和地理学,所以有学者强调文学地理学为交叉学科。暂搁置学科属性的讨论,从目前发表的研究来看,由于研究者学科训练的背景不同,对文化地理学的定义或理解不同,目前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展现出不同的研究路径。即便是受过文学学科训练的学者,也有不同的研究路径。这是否意味着文学地理学会呈现多研究路径并行的现象,甚至是分裂的可能?目前学者研究文学地理的路径大致有景观、区域和地方三种,分析北京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历史文学作品,其结果便可回答这个问题。该案例研究的结论为:第一,地理学有不同视角,因此导致文学地理学有不同研究路径;第二,三种主要研究途径的共同目标是发掘地方景观之美。  相似文献   

14.
象征人类学作为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被学术界广泛运用于对艺术、宗教、文学、历史、语言等方面的解释。象征是一种表达方式,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类有意识地用某种事物或行为表现一定的特指意义。在中国民间刺绣中,往往用动物、植物、人物故事、建筑、器物、文字、几何形等组成的图案符号,来传递某种文化信息,寓意深层的文化内涵,用象征意义表达人们的祈福观念、审美情趣和心理愿望。  相似文献   

15.
试论城市文化景观的演化与构建——以大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景观是地表文化现象的复合体,是人文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不同地域文化形成不同的文化景观,每种文化景观都表现出特定地域文化在空间上的差异和时间上的延续。文化景观中文化史层的研究对当前我国城市景观保护和构建具有的重要意义。以大连市为例,探讨其文化景观演化的轨迹并提出了保护和构建大连市城市文化景观的思路和对策:突出"西洋建筑"城市文化景观特色,加强保护的同时充分发挥其旅游功能;合理修缮旧建筑、理性规划新建筑,构建和谐的物质文化景观;保护无形文化遗产、重视大连市文脉传承,构造协调的非物质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6.
以莱芜颜庄居住区为例,通过对历史建筑文化特质与内涵的发掘,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形成历史地段保护区;通过对现状建设条件和建设环境的分析,结合周边水系等自然环境,对采空区不适宜建设的区域安排绿化和活动场地,打造富有地方文化特征的景观节点,在规划中充分尊重现有建筑的布局,使规划区成为一个具有浓郁地方文化氛围、规划建筑与原有建筑肌理相同、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新时代新农村居住社区.  相似文献   

17.
现代的人文景观地带系统是一个客观的存在事实 ,从世界范围看 ,存在从海洋沿岸向大陆内部分布不同的人文景观地带——发达的经济文化景观带 ,欠发达的经济文化景观带及落后的经济文化景观带。旅游科学也研究人文景观地带分布 ,因为不同的人文景观地带有不同的景观特征及“审美特征”,以便用这些客观存在的美的规律 ,指导旅游活动及人们审美过程  相似文献   

18.
夸夸我家乡     
我的家乡在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称的汉中市城固县。这里有山,有水,四季分明,风景秀丽。钟楼是城固最古老的建筑(zhu),听妈妈说,钟楼以前代表城固县城的中心位置。现在钟楼四周依然保持着古老的街道原貌(mao),是人们寻古探幽(you)的好地方。张骞(qian)是城固最著名的历史人物,他是西汉  相似文献   

19.
城市传统民居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社会风俗价值和景观审美价值.它对于丰富城市旅游景观体系、增强文化吸引力、构建特色城市旅游形象等有着重要意义.但在 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它的保护面临许多严峻挑战.进行民居的保护,对促进当地经济、增强文化活力、创造地域特色文化景观、塑造立体化形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开发成都周边古镇的文化景观,应以古镇文化特色为依托,以承载古镇文化为目的,传承古镇的民俗风情和生活情态。开发中应注意:保护性地开发具有川西特色的古镇聚落景观,让历史建筑与周边环境突出古镇文化特色;传承和开发古镇建筑景观的功能,加强其文化承载性,丰富古镇旅游的文化内涵;重视以设计景观突出古镇的文化特色,营造古镇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