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博客正迅速融入我们的生活,由于博客本身的特征,教育技术研究者们也纷纷关注它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文章着眼于博客社群的研究,关注教育技术博客社区的结构,以及博客们所建构个人的社会关系。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描述和测量虚拟社群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杜群结构特征、群体成员的地位和意见领袖地位的形成,为博客更好的在教育技术领域发展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博客中的意见领袖现象分析——以新浪的房产博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见领袖是传播学中的经典概念之一,它本是属于人际传播的概念,网络博客的出现和发展,使博客意见领袖得以产生。博客意见领袖和一般意义上的意见领袖在概念、特征和效果上都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以新浪的房产博客为例讨论博客中的意见领袖现象,对博客意见领袖的类型、生成、特征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在教育决策与网络民意对话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公开征集意见议题为政策样本,以新浪博客为媒体样本,对关于教育政策的网络民意的幂律分布现象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幂律分布的表象背后,意见领袖与普通博客用户之间存在演变机制——一旦已有的高访问量、高影响力博客不符合意见领袖博客的特征,其他符合特征的博客将取而代之,演变为新的意见领袖.这种演变机制表明,意见领袖的出现具有不可预期性,这使得传统的由政府主导的舆论控制方式不再可行;但与此同时,演变的幂律分布机制有助于提供更丰富的网络民意分布图,从而更好地为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现代远程教育中的虚拟社群意见领袖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远程教育在我国开展以来,遍布各地的远程教育教学者和学习者通过新闻群组、BBS布告栏、电子邮件名单、议题讨论区、聊天室、qq、Insn及其他P2P平台进行远程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各自名号的虚拟社群,同时各社群自发产生了意见领袖。本文分析了在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虚拟社群及其意见领袖的由来、特点和对现代远程教育的影响,以及对教育组织管理者的启示,具有较重要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网络教学中的虚拟社群与实体社会中的群体相似,虚拟社群中的主导者也是"意见领袖".意见领袖在虚拟社群中自然生成,并扮演着信息加工者、信息扩散者、舆论引导者和社群维系者的角色.意见领袖在虚拟社群中的生成和角色扮演对提高网络教学质量,增进网络教学传播效果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QQ虚拟学习社群的社会网络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豪锋  李瑞萍  李名 《现代教育技术》2009,19(12):80-83,125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学习社群已经成为教育技术界和远程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以QQ虚拟学习社群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借助UCINET软件对社群的网络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了社群网络结构特征、意见领袖地位的形成,以及社群成员参与动机、满意度、忠诚度与网络结构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社群的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促进虚拟学习社群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博联社摄影社群的社会网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博客是一种具有超级链接功能的网络日记,现在已经发展为个人进行思想表达、知识过滤、知识积累以及深度沟通交流的虚拟社群,它彰显着虚拟社会人际关系的典型特征.本文以博联社摄影社群为案例,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个体中心研究方法和相关软件,从虚拟社群社会网络的形式化表达、博客的点度与虚拟社群的密度、距离、中心性分析、多维量表(MDS)分析五个视角对博联社的摄影虚拟社群的超链接进行了分析,探索了虚拟社群的群体结构以及博客交流模式,总结了虚拟社群的群体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8.
海盐教师博客是国内最早开展网络教研的博客社群,4年来在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探索教研方式创新等方面开展了持久的实践与研究,产生了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9.
Web2.0技术的发展加强了网络用户之间以及用户与资源之间的交互,而用户交互行为的加强则促进了网络资源的发展和利用。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内容分析法结合的基础上,以新浪微博群为例,对选取的"教育技术"群中由用户交互所带来的资源动态发展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公共虚拟学习社区中,用户之间的交互程度影响着资源动态发展利用的水平;核心用户(或意见领袖)在资源动态发展利用过程中占据主要地位;社群内小团体的发展,对知识节点的丰富以及整个社区内资源动态发展利用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根据研究结果的分析,从成员交互、意见领袖的作用、凝聚子群的建设和共建共享等方面提出建议,以促进网络资源的动态发展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访谈、问卷等多种方式,对福建省东山县教育博客群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式,为教育博客在中小城镇教育教学中的充分运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更加健康有序地进行,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教师虚拟实践社群构建之后,其持续发展问题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可以通过生成意见领袖、改善隐客现象、进行区域间协作以及建设在线和谐等维持策略促进其良性运作,推进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虽然博客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交流学习的过程中,讨论往往流于表面.为了研究如何利用博客促进教师的深度学习,本文以苏州教育博客为例,构建了一个针对博客讨论内容的分析框架,从情感响应、浅层学习、深度学习三个维度分析了基于博客的学习特征,讨论了基于博客的交流学习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利用博客促进教师的深度学习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谢英香  冯锐 《现代教育技术》2010,20(1):97-100,110
文章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整体网络研究方法,以博联社的虚拟教师社群为例,从虚拟社群社会网络的形式化表达、博客的点度与虚拟社群的密度、中心性分析、多维量表(MDS)分析四个视角对虚拟社群的群体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探索了不同网络位置的影响力,总结出了"权威"网络位置所具备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教育文汇》2014,(13):15-15
6月30日,安庆市迎江区举办第五届优秀教育博客展示评比活动,来自全区17所中小学、幼儿园将各校教育博客建设的经验和成果进行了现场展示。 本次活动于2013年11月启动,截止6月底,共收到博克15249篇,各类博客群组258个,建博写博的教师占全区教师总数的95%以上。现场的专家评委和学校评委根据管理常态化、群组参与率、教师建博率等标准进行现场打分,最终评选出十佳教育博客、十佳博客群组和优秀博客团队。  相似文献   

15.
教育博客的出现顺应了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教师在使用教育博客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缺乏深度互动。因此,当前需要一个策略模型来指导教师利用博客进行深度互动。通过以晋江教师研修网的博客平台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对博客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在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博客平台的特点,设计博文分析量表对博客进行内容分析,从宏观上和微观上总结此博客平台的教师互动情况,并对其原因进行剖析,提出了基于教育博客的教师互动策略模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科学网的博客社区作为研究样本,以博主好友链接为研究内容,以社会网络分析为方法,利用UCINET和Pajek软件,探究了该博客社区中博主好友链接的网络特征,包括网络的密度、小世界效应、中心度、中心势等,描绘了该网络的社群图,揭示了该博客社区的信息交流与人际互动特征。  相似文献   

17.
海盐教师博客是国内最早开展网络教研的博客社群,4年来在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探索教研方式创新等方面开展了持久的实践与研究,产生了广泛影响。一、海盐教师博客创建的背景和宗旨新课程实验的核心理念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促进学生发展,首先要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师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但是,以校为本的教研力量毕竟有限,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研组功能明显薄弱,备课组活动缺少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因此,校本教研需要外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师专业化的推进,教师反思出现从个体走向群体的趋势,客观上要求反思工具发生相应的变化。基于博客的教师反思,就是利用博客工具,将教师反思的内容以日志的形式发布在博客上,这从根本上是对传统的以纸笔为反思工具的一种挑战,通过对基于博客的教师反思情况的研究,明晰了教师利用博客进行反思的现状,指明了博客应用于教师反思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意见领袖在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中介怍用,高校的大学生群体中也广泛存在着能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意见领袖,这其中既有现实生活中的意见领袖,也包括虚拟网络社区中的意见领袖。文章以班级Q0群组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这一基于现实群涔而建立的虚拟群体其意见领袖的形成机制及其管理利用。  相似文献   

20.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发展的基础。信息技术使教与学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也为学生获得各种知识拓宽了渠道,高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帮助师范生建构实践性知识。基于信息技术建构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途径为:以课程网站进行案例教学,以微格模拟训练强化师范生实践能力,以博客群组创建学习共同体,通过"日志"促进师范生实践反思,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实践性学习,以电子档案袋对师范生进行真实性发展性评价。同时应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正确处理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关系,正确对待信息技术在建构学生实践性知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