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走向学习型组织是当前学校管理理念创新的必然抉择。构建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本质内涵就是“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而人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真正内涵。因此,“走内涵发展之路”是作为学习型组织的学校发展的应然模式。而要把学校真正建成学习型组织,就要摒弃那些“守成性”、“适应性”的学校管理策略,采取有效的发展性学校管理策略,建立起一种充满活力的、着眼于学校创新和未来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河东区第二中心小学是一所环境优美、质量过硬、特色鲜明的公办学校。学校以“文化为根,师生为本,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积极秉承“学习与生命同行”的校洲,将同学教育作为学校育人特色.在学生中间广泛开展学经典、读经典、用经典等国学教育活动,积极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稳步开展。学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目标之一是建设“学习型社会”。要创建一个形成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大社会中的一所学校,应该是“学习型学校”。提出创建“学习型学校”,既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下全面深入推进课改实践的必要选择。我们应与时俱进,把它作为新时期新的教育理  相似文献   

4.
“学习型社会”是当今社会的主流声音.培养具有一定人文素养和科研意识的社会人才是学校肩负的责任。为此.构建“学习型学校”成为新时期教育的需求,学校应使“学习”成为育人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核心价值现、主流文化观念。长治五中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利用和开拓了—切尽可能利用的资源,使“学习型”组织确确实实地渗透到了学校的每一个方面,形成了教师在学习中育人、学生在学习中发展的主流文化,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为我们打造出一个“学习型学校”的典型。  相似文献   

5.
学习型学校及其创建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学校担负着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具有奠基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人们终身学习的需要,发挥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作用,学校必须把自己建设成学习型学校。一、学习型学校的界定学习型学校是根据学习型组织理论创建的一种学校管理模式。学习型组织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提出的被认为是代表新世纪管理趋势的新型组织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是通过培养弥漫于…  相似文献   

6.
陈晔 《江苏教育》2014,(12):64-64
经典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教育的重要资源。传承经典文化,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源泉。教育,作为传承经典文化的重要推手,必须在校园内旗帜鲜明地开展国学经典的教学,这是“根的工程,花的事业”。当下,不少学校注重开展国学经典的教学,提出了“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的培养目标,形成了“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的办学特色,以经典文化为引领,使师生更多地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从而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学习型学校及其创建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学校担负着为来来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具有奠基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人们终身学习的需要,发挥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作用,学校必须把自己建设成学习型学校。一、学习型学校的界定学习型学校是根据学习型组织理论创建的一种学校管理模式。学习型组织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提出的被认为是代表新世纪管理趋势的新型组织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  相似文献   

8.
试论学校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宏伟目标。构建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方方面面,其中,学校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本课题从学习型社会的基本问题入手,以学校的社会功能为基础,认为学校既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先导、关键环节,也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础、战略性力量和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作为湖北省荆门市城区最年轻的一所小学,青山小学自建校以来就把“阳光文化”和“教师发展”作为引领学校发展的航标灯,以“共同自主发展,共享成功快乐”为办学思想,“以快乐、博学、自信、超越”为出发点,以打造“学习型学校”为目标,紧紧围绕促进教师个体反思和共同成长,积极探索以教师博客为载体的网络教研工作途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青小阳光团队”教师博客群的不断壮大和“教师工作室”、“信息化校本教研平台”、“三网合一平台”的推行,有效拓展了学习交流群体,形成了“研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工作网络,打造了一支学习型的教师队伍,实现了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和生命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黄国南 《继续教育》2003,17(4):46-47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对于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来说,以校本课程培训为契机,建立学习型学校是非常迫切的。  相似文献   

11.
一、学校文化力的概念 学校文化是师生在学校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明总和。学校文化不等于学校文化力.“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只有它转化为力量时,才能称之为文化力。”也就是说,一所学校即使拥有良好的文化要素,也未必会形成良好的文化力。只有当文化要素通过学校管理者的有效运作后,其“正能量”助力于学校、社会的发展,才能称之为“学校文化力”。  相似文献   

12.
学习型学校是一种特殊的学习型组织,具有民主性、合作性、开放性、超越性、人文性五个特征;学习型学校具有明晰的教育理念,即教师从个人学习走向团队学习、学生从“维持性学习”走向“发展性学习”,建立灵活多元的培养目标体系,成为社区文化的中心;学习型学校的创建策略有:发展共同愿景,培育学习文化,制度从“管人”转换到“促人”,结构从“封闭”走向“开放”。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建立学习型社会,这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长效治国之策,也是实践三个代表、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目标。对教育工作而言,它是提高教育品质和效能的根本保障。运城市人民路学校是一所省级示范小学,也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近年来,在致力于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同时,我校坚持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构建学习型学校作为发展的主要目标。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以教科研为载体,促进广大教师不断学习。学校制定了“听、说、读、写、看”与“学、研、讲、带、评”十字常规教研制度。“听”,即要求每名教师每学期必须听课2…  相似文献   

14.
创建一流的高等职业学院,需要全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新的学校管理和运行机制,需要一流教学设施。然而一流高职院校的底蕴是优秀的学校文化。本文在构建学习型学校文化实践的基础上,从现代学校文化的理念出发,阐述了“学习型”学校文化对创建一流高职院校的重要性和“学习型”学校文化的理念及创建“学习型”学校文化的举措。  相似文献   

15.
《浙江教学研究》2010,(3):F0003-F0003
余姚市姚北实验学校创建于2008年9月,是浙江余姚工业园区为了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以“服务园区发展,促进和谐宜居新城建设”为目标投资建设的余姚市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学校立足以人为本,借助国学特色教育的开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制定了国学教育实施方案,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弟子规》、《三字经》校本教材,建设具有国学特色的学校文化和班级文化,  相似文献   

16.
翻开各类教育书刊,有关学校文化的内容频频出现在视野中,文化已经成了当前学校发展中校长们孜孜追求的时尚。于是,“文化”在学校遍地开花.以至于谈到学校成果时,校长们莫不以“学校文化”自居,沾沾自喜。笔者认为,对学校文化的崇尚至少应该是学校发展的一种方向,一种追求.从这个意义讲,值得额手庆贺。因为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神.文化是一种信念,文化是一种思想。文化是若干年以后当学校人事全非的时候,仍积淀在学校中持续引领学校发展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当前,绝大多数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都不遗余力。在“文化热”的大潮流下,不少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出“泛”、“乱”等现象。校园文化不是随意可以“创造”出来的,它需要“孕育”。我校通过国学经典来孕育文化,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刘畅 《学科教育》2014,(3):56-61
不同于金字塔式组织结构中“权力集中”和“见事不见人”的管理理念,现代管理学改变了把人视作手段或工具的观念,以人为中心,把人作为最重要的资源,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实现人。它反映了当代社会人们对人自身价值的重新认识与人的地位的提升.也是学校管理应然的本质所在。我们所倡导的人本化学校管理以促进人自身价值的实现为核心,提出“管理走向引领”、“标准走向个性”、“行政走向学术”、“制度走向文化”、“资源走向开放”五个学校管理的品质追求。  相似文献   

19.
创建学习型学校文化,是一个触及师生精神生命的学校文化变迁过程。在创建学习型学校文化过程中,校长的作用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人们往往夸大校长的作用。学习型学校文化建设过程是群体精神生命的演进过程,校长是学习型学校文化建设的发现者、培育者和促进者。校长应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以学校先进的社会文化为资源,从学校的社会文化基础出发,通过发现先进的学习者及学习型教师初级群体、培育学习型教师初级群体文化,促进学习型教师初级群体文化的累积与增值,促进学习型学校文化的生成,从而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型学校文化建设的发现者、培育者和促进者。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所奉行“德育为本”的百年老校,宁波市镇安小学将国学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课程体系构建、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镇安特色的国学教育之路。一、建构国学教育的环境文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校以国学精神为内涵改造整个校园环境,从浩瀚的国学文化中甄选精粹,赋予校园丰富的国学韵味,让学生眼观、耳闻、身处之所皆有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