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我们在阅读古文的时候,不仅会遇到一些语言文字上的的障碍,而且还往往因古人在写文章的时候用了某种修辞方式而不好理解。读古书而不了解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则往往容易造成误解。例如范仲淹《岳阳楼记》:"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语文课本中注:"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其实这里是用了互文的修辞方式,即"岸芷岸兰,汀芷汀兰",意思是岸上和小洲上的小草和兰花,并不是说岸上只有香芷而没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岳阳楼记》一文的注释中,将“岸芷汀兰”解释为“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这一注释是值得商榷的.首先,“芷”不是小草的泛称,而是专指伞形科植物白芷。白芷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夏天开花,白色”。这一点,在《新华字典》、《现  相似文献   

3.
陆雅 《阅读与鉴赏》2007,(8):52-53,39
新人教版教材语文必修四的“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单元选用了传统篇目《窦娥冤》。不同的是,以往的人教版教材只节选了《窦娥冤》的第三折,而新人教版教材则选取第一到三折,只删去了第四折,即窦天章做了高官后到楚州为窦娥平反昭雪的情节。  相似文献   

4.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诗经》中的名句出自《诗经》的首篇《关雎》。《关雎》曾多次编入中学教材,汤显祖《牡丹亭·闺塾》也选入了高中语教材第四册。其中有闺垫先生陈最良吟诵并讲解《关雎》前四句的情节。对“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好”,在教材中,有的注为“hào”,有的没加注。各类练习册和教学辅导用书有的说念“hào”,有的说念“hǎo”,让人莫衷一是。时下的电视剧也经常引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剧中人物有的将“好”读着“hǎo”,有的读着“hào”.读法也很不统一。“君子好逑”的“好”到底该怎样读.有必要进行一番辨证。[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施帮达 《学语文》2013,(5):70-70
无论是人教版还是苏敦版初中语文教材.人选的文言文绝大多数都是美文,即使像《山市》、《核舟记》这类文章,也值得学生仔细欣赏品味。但是现实中,语文课堂的文言文学习越来越乏味,美文无论怎么也“美”不起来。要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美文更需语文味,教师要充当“厨师”将“好菜”巧作烹饪,让学生乐于品尝。  相似文献   

6.
《离骚》中“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句中“皇考”一词,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课的随文注释为“皇考,太祖”。笔者认为,将“皇考”释为“太祖”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7.
教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时,我不禁眼睛一亮——第25课是《杜甫诗三首》,编排了《望岳》《春望》《石壕吏》三首诗。可以说,长期以来.对教材编排古诗词的方式一直感到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唐宋一些大家之作零零散散在各册各个单元.使我在教学时颇感不尽兴、不过瘾,也总是觉得学生在初中三年虽然学了不止一首的“杜诗”“李诗”“苏词”……但对这些“大家”的认识、感受却是零碎的.甚至于学一首忘一首,有时还会张冠李戴。  相似文献   

8.
始于2004年9月的高中课程改革为高中教材打破“人教版”一统天下的局面提供了机遇,各地依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编写并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教材就有五种。语文学科,我省各高中校或选用了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以下简称为“苏教版”),或选用了人民教育出版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开发中心、北京大学中文系语文教育研究所三家联合编著的《语文》(以下简称“人教版”)。两年多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9.
曹彪  罗洁 《中学物理》2012,(12):28-28
1“几种材料间动摩擦因数图表”不完善之处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必修一)》以及《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一)》中,教材编写动摩擦因数时都提到“动摩擦因数肛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的材料有关,材料不同,两物体的动摩擦因数也不同,动摩擦因数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情况(如粗糙程度)有关.”随后教材中列出“几种材料...  相似文献   

10.
阳超 《语文知识》2014,(6):56-5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新课标多个版本的教材都选用了这篇文章。在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两种版本(人教版和语文版)的教材和《教师用书》中,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的“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一句的注释和翻译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是杂文单元,所选人的课文,除《拿来主义》为老课文外,其它三篇《我若为王》《庄周买水》《剃光头发微》均是新课文。有人撰文说:“新教材思想上处处体现一个新字,新选人许多反映觋代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如第二册第二单元,除《拿来主义》是传统篇目外,其余三篇均为新选篇目,都反映了现代社会问题,相对老教材来说,思想更开发更大胆,  相似文献   

12.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的名篇,论述的问题重大,却又驾驭轻松,从容利落,所以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的经典保留篇目,2000年秋季开始使用的新版语文教材也不例外地选用了《拿来主义》。但是很有意思的是:此前人教版教学参考书对《拿来主义》的文章结构分析就小有瑕疵,与新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在这个问题上依然有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3.
杨远林 《阅读与鉴赏》2007,(2):79-79,49
明代魏学的《核舟记》应该算得上是一篇公认的传统佳作了,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都加以使用。笔者却对教科书(包括新版的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和过去的四年制人教版教材)的一处注释,心存质疑,颇值得推敲和商榷。鲁教版教材第117页的注释29为“其船背稍夷:船的顶部较平”。原四年制人教版的课本第113页注释14中解释“背,脊背,这里指船顶”。可见,二者都将“背”解释为顶部,“船背”即船的顶部。在《教师教学用书》课后的“有关资料”中也认可这种解释(人教版和鲁教版都有相同解释,只是页码不同),第151页中摘自《课文分析集》(隋树森著,广东教育出版…  相似文献   

14.
对初中数学实验教材修订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教学的多元化,满足不同地区的教学需求,鼓励教育创新,我国长期都实行“一纲多本”的教学策略.为此,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由多家出版社编写出版了多套初中数学实验教材.可以说,这些教材都很好地体现了《标准》的理念和要求,各套教材在体例和编写意图上各具特色.但仔细比较,由于他们对《标准》的理解不同,在具体内容的处理上甚至出现了较大的差异,这使得教师在实践中产生了很大的困惑.本人就“平行四边形”(包括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的教学内容,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三套实验教材,作了一些比较(见下表).  相似文献   

15.
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2006年)第31页,糖原的“原”字变了。在人教版以往的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如人教版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生物》第一册(2002年)第68—69页,糖元的“元”字一直都是用这个“元”的,为何突然变了?是否在印刷时出现问题呢?  相似文献   

16.
现行人教版高中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2l页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加对德国的战争,但后来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国家有A.英国B.日本C.法国D,美国”。教参答案是D美国。很多复习资料上也引用该题。笔者认为,这道习题值得商榷。本册教材第19页上面小字部分有这样的叙述:“由于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落空,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后来美国与德国单独签订合约”。  相似文献   

17.
我在教人教版教材《语》七年级上册第18课《绿色蝈蝈》前,正好读了《中学语教学》(2004.11)尹子彬的一篇章《“绿色蝈蝈”到底为何物?》。该对课中的蝈蝈进行了大胆的质疑.指出它与人们日常见到那种会鸣叫的蝈蝈不同,而更像是螳螂。我仔细地阅读了课、教参,也有同感,只是基于教材编写人员给尹子彬的回信“译难断正误,专家也说不清是非,只有等待日后进一步考证了”.我便将错就错地来教这一课。  相似文献   

18.
李荣军 《现代语文》2006,(1):125-125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雨霖铃》中有这样一句:“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教材将“经年”注释为“一年”,笔者认为这种解释不妥,原因有二:一、林申请的《宋词三百首词典》将“经年”注释为“年复一年”,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 1.《六国论》在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中。本教材在单元编排上有四部分: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自主赏析、推荐作品。各单元的“赏析示例”只有一篇。《六国论》被确定为该单元唯一一篇的“赏析示例”.可见它在该单元中的示范地位。  相似文献   

20.
说“假寐”     
贾禄娟 《学语文》2008,(5):46-46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狼》中有一句:“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教科书上注释“假寐”作“假装睡觉”,教师亦是照本讲授,但这种解释不妥,本文将对其进行一下考证.并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