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大学教授、全国模范教师孟二冬病重期间,《教育文汇》强档推出了这位从安徽走出的教坛英模的感人事迹。孟二冬的事迹不仅感动了教育界,而且感动了整个社会。胡锦涛总书记对孟二冬作了很高的评价,说他为人师表,品德高尚,并专门派人向他表示问候。中华全  相似文献   

2.
为自己 为生活 为人生 为创造——中外写作理念的契合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些发达国家制定的写作教学目标中,学生写作已经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要求,机械地进行写作能力的训练,以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确切地说,学生的写作活动,既是一种按照教师的教学目标进行的学习行为,也是学生运用自己的思想进行独立创造的行为。比如,美国的课程标准中提出,除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受到鼓励去积极思考,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以外,还可以通过有意义的创造性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他们认为,写作力求条理清晰、表达正确、拼写和文法准确,这只是训练学生写作的目标之一;而为学生提供最佳创作机会,使其写出妙趣横生、富有…  相似文献   

3.
有一个人,宋神宗称之“学宗孔孟,教行苏湖。有体有用,斯文范模。诚斯文之模范,为后世之钦崇”;明嘉靖帝封之为“先儒胡子”.范仲淹赞其为“孔孟衣钵,苏湖领袖”;王安石尊之为“天下豪杰魁”;苏轼推之为“章为万世程”;司马光颂之为“苏湖之教,造士有术”;文天祥敬之为“一代瞻仰,百世钦崇”.米芾赞之为“宽厚纯诚,躬行力践”……  相似文献   

4.
有一个人,宋神宗称之"学宗孔孟,教行苏湖.有体有用,斯文范模.诚斯文之模范,为后世之钦崇";明嘉靖帝封之为"先儒胡子";范仲淹赞其为"孔孟衣钵,苏湖领袖";王安石尊之为"天下豪杰魁";苏轼推之为"章为万世程";司马光颂之为"苏湖之教,造士有术";文天样敬之为"一代瞻仰,百世钦崇";米芾赞之为"宽厚纯诚,躬行力践"…… 他就是一代名师--胡瑗.  相似文献   

5.
6.
教育与儿童生活之间的关系正在被颠倒,不是教育适应儿童生活,而是要求儿童生活适应教育。儿童生活原本渴望着教育,教育原本可以在儿童生活中自然展开,儿童则可以自由自主地吸收教育的营养而提高其生活能力,张扬其生命活力并创造美的生活。然而,不明智的教育却以成人的意志霸权控制了儿童生活,它制造着  相似文献   

7.
杨启亮 《教育研究》2012,(7):98-103
从选拔与淘汰意义上说的教学评价是为评价的教学,它关注的重心是评价,这样的教学可能会失落教学的价值,这不是教学论意义上的教学评价。教学论中所说的教学评价是为教学的评价,它关注的重心是教学,是为调节、激励、促进教学而评价。为教学的评价不是教学的"指挥棒",而是教学的"服务器",它生成并守护教学的价值。为教学的评价旨在创造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价值,教学应该从这里觉悟到良心的拷问与责任的鞭挞,评价应该从这里检省到自己是否漠视、异化、失落了教学的价值。基础教育生死攸关的使命就在于它必须百倍地关怀那些被放逐、被贬抑、被薄弱的学生所拥有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生活的教育和为教育的生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与儿童生活之间的关系正在被颠倒,不是教育适应儿童而是儿童生活适应教育,儿童生活原渴望着教育,教育原本可以在儿童生活中自然自然展,儿童则可以自由自主地吸收教育营养生长其生活能力,张扬其生命活力并创造美的生活,然而不明智的教育却以成人意志霸权控制了儿童生活,它制造着儿童不自然,不自由和不自主的认识,也制造着对教育的逆反,厌恶甚至敌意的情绪,教育也即成了儿童异已的生活,教育应当反省自我,一切为了儿童今天和明天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9.
为父为子     
高超 《广东教育》2005,(12):61-61
下午是一节语文课,我要求学生以“真情”为话题写一篇散文,很多学生写了自己的父亲..这些学生,也不过刚刚十五六岁吧,还没有越过对父亲崇拜的藩篱,他们都还天真,误以为自己的父亲是巨人,无所不能的,因为幼稚,他们忽视了父亲脆弱和卑微的一面,,我有种莫名的沉重感,在内心深处长叹一声,眼前闪过一个已经佝倭而衰老的身影,那是我父亲。  相似文献   

10.
为家为母亲     
老师在课堂上问学生:你们为什么要读书?大部分同学说是为了祖国的四化建设,而我却说为家,为母亲。是的,为家,为母亲,我是才从深山中爬出来的。“七月革命”一声炮响,炸得我粉身碎骨,我从希望的高峰跌入失望的低谷。外面渐渐有了异样的目光和声音,而在家里,犹如飘絮落入静水中,没有激起任何波纹。大家你忙你的,我忙我的,只有母亲那哀怜的目光时时触痛我负罪的神经。以前“上北大、进清华”的誓愿,全部在大汗淋漓的噩梦里破灭  相似文献   

11.
刘遂谦 《父母必读》2013,(11):60-62
谷类,是指主要的粮食作物,包括稻、小麦、玉米、小米、高梁、薏米、燕麦、荞麦等,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2.
为父为子     
下午是一节语文课,我要求学生以“真情”为话题写一篇散文。很多学生写了自己的父亲。这些学生,也不过刚刚十五六岁吧,还没有越过对父亲崇拜的藩篱。他们都还天真,误以为自己的父亲是巨人,无所不能的。因为幼稚,他们忽视了父亲脆弱和卑微的一面。我有种莫名的沉重感,在内心深处长叹一声,眼前闪过一个已经佝偻而衰老的身影,那是我父亲。父亲是个农民,老实巴交的那种,穿戴模糊,不分季节地穿一件灰色的土布衣,样式是那种老式的对襟褂儿,脚上的鞋也从来没有清洁过,沾满了泥,烂得不成样子。他常年剃着光头,这是他唯一的发型。我猜想是他年青时养…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校长,我致力于高中新课程推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投身于高中数学课改的全过程。回望过去的三年,将所思所想,与同行分享。  相似文献   

14.
为他(梵文Parrtha)和为自((Svrtha)是因明学中极为重要的思想。在因明家的著述中,能直接看出这点的就是他们在论述比量(anumna)时,都是分成为他比量和为自比量来进行的。其实,在因明学中的许多重要概念如同品、因三相等都是有为他与为自之分的。然而,这在因明研究中从来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致使在一些理论问题上产生了诸多的争议。本文仅以陈那的新因明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并以此向学界同仁请教。  相似文献   

15.
你,曾深情地抬头望着蓝天白云,你说,蓝天是面镜子,照得你的心灵如此纯洁;我,曾在绿树的环抱下尽情玩耍,我说,绿树是个伙伴,让我的生活充满乐趣;他,曾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留下足迹,他说,土地是他的根,永远系着他的心。你、我、他,都曾在这样一个  相似文献   

16.
先父终生从教,解放前教私塾,解放后当上了人民教师,先教小学,后教中学,所教学生,成百上千,可谓桃李满天下。他老人家健在时,每逢春节,远在他乡的学生回家探亲,都要上门看望老师。师生相聚,无所不谈,每当回忆起当年读书时师生双方一些有趣的往事,不管是年过花甲的老师,还是已届盛年的学生,都开怀大笑。真可谓言笑晏晏,亲密无间。及至老人家辞世,学生回来仍要上门,  相似文献   

17.
晓岚 《教育艺术》2003,(12):50-51
陕北,我生于斯,长于斯.近30年来,我在它深深的皱纹里时而俯瞰,时而仰望,时而哭泣,时而长笑…… 古老的陕北,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雕琢下,形成了山川、沟壑、高原、河流以及满世界厚厚的黄土奇观地貌. 大大小小的村落像天公随手撒下的一把谷豆,由此,便有了人迹,有了随意穴居的窑洞,形成了陕北特有的乡村景致.  相似文献   

18.
19.
为人与为己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的私欲似乎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古人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顺其意说,人若真只为己,会怎么样呢?当代社会,为己心理严重泛滥,人们私心大起。就拿挤公交车来说,多少人不是在自己挤上车后而不顾身后那些同样着急乘车之人呢?我不得不承认,人类的确是善变的动物,仅上车前后短短几分钟的时间,思想竟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不知大家是否想过,自己排挤他人的同时,自己亦是另一个他人;在别人  相似文献   

20.
自古至今,德育为首的学校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一大特色。大教育家孔子在《大学》中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 这个“德”就是要求人们具有“仁、义、礼、智、信”的品质。要养成这些优良的品质,孔子进一步指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可见,修好了身,就是做好了人;做好了人,才能做好学问。那么,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如何做到德育为先,教育好学生呢?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