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发出号召:“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国务委员陈至立要求:“大张旗鼓宣传大会精神,形成激励自主创新的浓厚舆论氛围”。最近,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徐匡迪院士指出: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是行业协会最重要的任务。为此,本刊将从本期开始在(技术在线)栏目中,推出“创新系列讲座”,以期推动教仪企业的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2.
面对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让渡迁移、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点滴侵蚀及西风东渐所引发的“人性之常”与“现实之变”的矛盾,“京派”诸贤“礼失而求诸野”地在乡土社会中寻找寄托美好人性的小屋,并形成了在所求之野的乡土社会背景上对民族文化深层结构中的人性之常、人性之美进行寻租模式的挽歌式创作。乡土社会既孕育了“京派”作家们自己生命中农耕文化情致,又承载了农耕文化所有美好的人性因素.既原型意义地构成作家的深层心理背景。又为其作品提供了土壤意义的意象体系和文化内涵。较之于革命派、人生派的乡土文学的作家的批判性,“京派”也因此染上浓重的理想色彩和挽歌情调,凸现该文化群落、文学流派的派性性征。  相似文献   

3.
杨溢  张玥 《中国研究生》2013,(12):16-19
王爱杰教授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她的办公室虽不宽敞却温暖明亮,办公室中偌大的书柜占据了整整一面墙壁,满满的书和资料衬托着一些照片和工艺品。王教授经常去一些国家和地区出差开会做学术交流,然而"很多时候都是行色匆匆,其实就是换个地方办公而已",偶尔有机会感受一下当地的风情,她就拍些照片回来,放在办公室的书柜里。林林总总的相片不仅记载着王教授有趣的见闻,也记录着她丰富的生活经历。  相似文献   

4.
古诗,是语文教学的极佳资源。古诗作为一种文体,其特点是在千百年的写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独立性,对主题、材料、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诸方面都有独特的要求。了解并围绕这些要求,立足文学本位、课程本位和儿童本位进行教学,就能将古诗的精髓讲清楚,提高学生古诗学习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为此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的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着意把一些语文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  相似文献   

6.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要加强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开发和利用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源来满足学生各种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空间资源是众多课程资源中的一部分,它包括学校、家庭、公共场所、社会实践基地等。我们在品德教学中拓展教学空间,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空间资源,能给学生以更真实的生活体验,使他们从自身的真切体验中获得情感的升华和良好品行的养成。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明清之际的思想巨子王夫之以读史论史的方式理性地体现他对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关注,那么,远在中唐时期的柳宗元则是以文学家和政治家的双重身份形象地创作了《种树郭橐驼传》《三戒》等讽喻现实政治的寓言作品。对生活的关注赋予作者以悲悯民众的情怀,失意的仕途使多年谪居偏僻之地的作者充满忧患意识。纵观历史,对民计民生的忧虑,  相似文献   

8.
鲁涛 《教学随笔》2014,(22):120
如今,"个性化"阅读已成了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阅读取向。语文阅读教学要彻底改变过去"一言堂"和一本教参"包打天下"的主要形式,教师应该鼓励每一位学生进入文本,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处处渗透一个"我"字,处处体现个性;应该引导学生从朗读、内容、方式、表达方面彰显自己的个性。在教学中,教师还要用充满赞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独特见解,以多元的阅读目标,让个性化阅读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9.
柔软而忧伤     
《家教世界》2012,(5):9
儿子桑岩和同学去爬山,出了点小事故,左腿小腿骨折了,在骨科医院治疗。这是桑岩长这么大,第一次因受伤住院,看望的人络绎不绝,带着各种营养品和水果。我和老公每天也轮流值班陪着他,每天想办法给他  相似文献   

10.
童敏 《四川教育》2008,(12):43-43
【案例】一年级《成长》 课始,孩子们在学校的“练功房”里围着老师席地而坐,老师和孩子们打过招呼之后,用富有童趣的语调讲故事,故事内容就是孩子们要学习的课文:“春天到了。一颗种子躺在泥土里,周围一片漆黑。  相似文献   

11.
处于魏晋动荡时代的阮籍在政治、思想和生活上都是矛盾的,内心很痛苦,他以仕为隐,儒内玄外,弯而不屈,放诞全真,其人格具有悲剧性。他追求宁静却浑身焦灼,力图圆通却处处分裂,而焦灼、分裂的挣扎,开拓了中国知识分子自在而又自为的一方心灵秘土,标志着一种自觉的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12.
热爱而畏惧     
教师的成长和发展,靠什么?教师的敬业精神是关键。有人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事其业"。教师的敬业精神就是心无旁骛,为教育教学全力以赴,呕心沥血,为莘莘学子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也有人说,教师的敬业精神在于他们的勤奋与努力,在讲台,在笔端,在灯下,在笑容里,在沉思中。其实,教师的敬业精神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是一种对教育事业由衷的热爱与畏惧。马丁·路德说,"我们必须热爱和畏惧上帝"。在教育者心中,受教育者应当是他们的上帝。热爱而畏惧,这样的职业情感决定着教师的从业态度和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3.
中学是孩子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所以这就要求老师和家长要在这段期间重视孩子的成长。在教育的队伍中,班主任的工作是不能忽视的,不仅要培养孩子成才,还要教育孩子成人。同时,班主任也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善于分析总结,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水平。身为班主任,笔者是忙碌的,但是能看到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也很快乐。  相似文献   

14.
短而大     
路榈 《大学生》2014,(1):114-114
前日,和朋友一起吃饭。他曾经是个文艺青年,流行的书无所不读。近年自己创业,暇余少了,我问他还阅读否,他说除了生活、财经类杂志,几乎所有的阅读都是在手机和网络上,纸质书偶尔也读,但只读传统作家的名作。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更为注重过程、注重语文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教学不只是单向、  相似文献   

16.
吴玲 《课外阅读》2011,(8):78-78
在二期课改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常常思考:应该给孩子们一个怎样的课堂,后来我逐渐领悟到教学不应当仅仅是告诉,更多的是引导学生用心灵去触摸语言,从而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在新教材的实践中我以课改为指导,优化语文课堂结构,结合一切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空间。我深深地体会到课文是个例子,是个载体而已。我们依托教材、放眼课外,引导孩子多读书,多积累,多练笔,为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瞿陈婵 《成才之路》2012,(14):66-67
美术新课改实施以来,课堂已从原来单一学科化走向人文多元化。但在日常教学中,难免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一味枯燥而乏味地讲解欣赏。这样,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难让学生真正认识理解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而让学生从生活感受中来认识这些知识,你会发现,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唤起他们认知的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18.
幼儿教育的内涵广泛,涵盖了认知、情感、性格和身体成长等多方面的因素,是有目的的教育活动,涉及幼儿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在幼儿教育中如何突出童真、童趣,实现教育科学化?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曾缨 《课外阅读》2011,(4):119-119
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数学教师,每天都会思考,今天这堂课该怎样上才能把握教材意图,怎样上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形形色色的“观摩课”和“优质课”给教师的感觉是“听听感动,想想激动,回去一动也不能动。”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原因就在于可操作性不强。总不可能每一节课都得做精致的多媒体课件吧,总不能每讲一个知识点都要和生活套上关系  相似文献   

20.
随文而教     
在上《韩国的泡菜》这篇课文之前,不止一位教师问我“你怎样在这堂课中渗透民族精神?”对这一点,我非常认同初中语文新教材主编范守纲老师说的“随文而教”。随什么文,教人什么,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即主要是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借助文本中丰富情感的熏陶和语言文字的感染,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民族精神的激励和教育,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在教《韩国的泡菜》这篇课文时,我始终围绕让学生品味语言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