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华社有个在加拿大学习的研究生到《多伦多时报》实习时,跟该报一老记者到一家新开张的饭店去采访,回来后写了一条消息交给总编辑。总编看后,首先问他们在这家饭店吃饭了没有?他们说吃了。总编没吭声,从口袋里掏出200元钱,然后写了一个条子:某某饭店经理,我们的记者今天吃了你的饭,实在对不起,现把饭钱退给你。然后,总编把那篇稿子也退给记者,说:“吃了饭的消息不能登,得重写?”  相似文献   

2.
据《新闻出版报》载:一位在加拿大学习的中国学生,在《多伦多时报》实习时,到一家新开张的饭店去采访,回来后写了一条消息交总编辑。当总编知道他的记者在那家饭店吃了饭,就把那篇稿退还了,说:“吃了饭的消息不能用。”在众多的行业中,我们的新闻界过去一向以进行公正的舆论监督令人肃然起敬。可现在也受到了歪风邪气的侵袭,患上了社会传染病,其最突出的表现是搞“有偿新闻”。例如:参加新闻发布会、开业典礼、周年庆  相似文献   

3.
有感“吃了饭的消息不发”陈升钧新华社有位在加拿大学习的研究生到《多伦多时报》实习,跟随一位老记者到一家新开张的饭店采访,写了一条消息交给总编辑。总编辑首先问他们在那里吃饭没有?他们说吃了。总编辑没吭声,从口袋里掏出钱,然后写了张条子:某某饭店经理,我...  相似文献   

4.
杂志创新策略--访《新周刊》执行总编封新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新城用“默默无闻”来形容自己就任《新周刊》执行总编前的12年,那时他在电台工作,干的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活。但也就是在这个岗位上,他连续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封新城对其12年广播工作的“不以为然”,倒是反衬了他对平面媒体的狂热———他自称做《新周刊》是多年积累的一次大爆发。他还把“引爆”的功劳归为他当年广东电台的同事窦文涛的引荐。窦和封在同一年离开电台,前者一开口就滔滔不绝,去了凤凰卫视;后者一动笔便是滔滔江水,以说“不”的姿态使《新周刊》在青年人群中所向披靡。《新周刊》社长孙冕宣布封新城任执行总编时…  相似文献   

5.
前一阵,在报上先后读到两则消息,题目分别 是:《看人杀驴被驴踢 未吃驴肉唇先裂》和《中山热水器喷火伤人 海珠李某惨成“烧猪”》,读后感到很不舒服。 第一则消息是说,广州曾某想买些驴肉吃,在边等边看摊主杀驴时被驴蹄踢烂了嘴唇,“结果驴肉没吃成却被送到医院缝针,吃消炎药了”。第二则消息是说,“住在(广州)海珠区赤岗的李先生在冲凉(洗澡)时热水器突然喷火,身陷‘火海’的李先生全身烧伤面积达80%以上,至今还躺在医院里。”据说那热水器是他从住处附近商店购买的,系广东省中山市某电器厂生产。消息还配发照片:李某…  相似文献   

6.
刘勇 《新闻记者》2000,(4):63-63
一家市报记者小许了解到某县 烟草公司偷税135万元的情况,连夜赶写了一篇《x县烟草公司偷税135万元被查处》的消息。消息刚写好,县烟草公司便派人给他送来5000元和两条大“中华”,小许严厉回绝后,来人死皮赖脸非让他把“偷税”改成“漏税”不可。来人刚走,小许又接到该县县长的电话,希望小许在“漏税”前面加上“由于财务人员工作失误造成”漏税。小许刚改好稿件,报社总编推门进来,说刚才市领导打了招呼,烟草公司是市财政的一大支柱,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应以正面宣传为主。总编按照市领导的意图对稿件进行了精心修…  相似文献   

7.
一6月20日,北京两家报纸分别出现了这样两则标题:一则是某全国性报纸二版的标题《药监局:“黄连素”不能再吃了》;另一则是《北京晚报》六版的标题《黄连素没有被停用》。黄连素怎么了?一说“不能再吃了”,一说“没有被停用”,读后令人疑惑。再反复看消息正文,才发现某报消息第一句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8日公布了第三批停止使用的化学药品的品种名单,包括复方黄连素片、感冒清片等70个品种。”专家指出,此次停用的“复方黄连素片”并非市民家中一般服用的“黄连素”,这是两种不同的药”;黄连素,“市民可放心使用”。看来某报是想把标题写得简短,而把“复方黄连素片”简化为“黄连素”,结果出错了。标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爱心歌手丛飞去世,许多媒体都刊发了消息。这些报道介绍丛飞身份背景时,大多用了“著名歌手”的说法,但《中国青年报》用的却是“小有名气的歌手”。两相比较,应当说《中国青年报》的提法更准确,更实事求是。丛飞“感动中国”,主要是因为他多年来投身慈善活动,在自己生活艰难甚至身患恶疾的情况下,也始终坚持不懈。而作为歌手,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就很有限了,给丛飞加上“著名歌手”的头衔,并不能让他的形象在读者心目中再添光彩,反而有溢美之嫌。  相似文献   

9.
“嘿嘿嘿!我这个小报的小小总编,有什么好写的!”在地区报界中广受称道的湖北《孝感报》总编辑张仲彩,一听说我要采访他,连忙幽默打趣,不愿多谈他自己。正面出击未成,只好先来个“迂回战”了。我来到《孝感报》编辑部。年轻的同行们坦诚相待,高兴地向我夸奖自己的总编辑张仲彩。这个说:“老张领会政策精神快,点子多。”那个说:“他甘当‘摆渡人’,带兵有方,使我们年轻人进步快。”有的还说他当了总编,仍然“笔不离手”,每年都写出大小报道、文章几百篇。在与地区报纸总编交往中,我曾不止一次听到有人感叹,工作中有“两难”:报纸要办得上下都满意难;现在编辑、记者队伍的业务素质较差,要尽快提  相似文献   

10.
石峡 《青年记者》2003,(10):12-13
“喂,松竹梅餐厅吗?我是《北京晨报》办公室,订一个……对,那谢谢了。”一个晴朗的午后,北京晨报社办公室,秘书小张招待我坐下后,忙不迭地拿起了电话。“订餐怎么弄得像接头暗号?还挺心有灵犀的,不说吃什么,人家就知道了?”我暗自嘀咕。小张像看透了我的心思,笑着说“何总每天的工作都安排得满满的,为了节约时间,每天中午人还在外办事,就打来电话订餐,而对楼下餐厅的鳗鱼饭套餐更是百吃不厌”。原来如此。早就听说何宁总编的工作生活节奏很快,还没有见面我就感受到了。  相似文献   

11.
提起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政治处主任吴茂科,许多熟悉他的人都亲切地称他为吴总编。这位吴总编,恐怕是全军最小的报纸的总编辑了。他所主编的院报──《疗养之声》经常摆在军区有关领导的办公桌上,深受军区后勤某分部官兵的喜爱。吴茂科,这位农家子弟,1994年初从胶东大泽山某仓库来到青岛二疗。他在仓库任政治协理员时,就十分重视新闻报道工作。他说:“身为政工领导,不抓新闻报道怎么行,不带头写稿怎能带动大家?”一种责任感促使他拿起了笔,仅1994年以求,他先后被《政工导刊》、《新闻与成才》、《解放军报》、《前卫报》、海…  相似文献   

12.
名人书事     
清初思想家王夫之一生著书224卷之多,代表作有《读(通鉴)论》《尚书引义》等。他大女儿出嫁时,他陪送了满满一箱书稿。他说:“这就是我多年来为女儿操办的嫁妆。”清代诗人袁枚说:“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痴瘤。”善吃就是咀嚼得法,口味有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13.
从金庸“被去世”说起 新派武侠小说一代宗师金庸,“因中脑炎合并胼胝体积水于2010年12月6日19点07分,在香港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去世”,发布这一消息的是《中国新闻周刊》官方微博。很快,消息被证实是假的,对此负有责任的《中国新闻周刊》副总编辑、新媒体总编刘新宇辞职,编辑邓丽虹被解聘,新媒体内容总监汤涌被罚款、降职。刘新字说,发布失实微博的邓丽虹太年轻,从学校毕业才一年,所受新闻训练不足。  相似文献   

14.
在前不久出版的上海一家报纸上,赫然登出《<深圳青年报>可看可吃》的奇闻。时隔不久,我们又从上海和北京的另外两家报纸上看到了同样的消息。看到报纸接二连三地刊登这一新闻,我们好奇心强的几个年轻人便兴致勃勃地议论开了,都说要写信给《深圳青年报》,去买张“可看可吃”的“周末报”来“尝尝味道”。谁知,信还未来得及发出,就见《羊城晚报》头版登出了辟谣的消息,说那条“新闻”,是“某印刷  相似文献   

15.
11月16日《光明日报》“书评周刊”发表了老编辑家叶至善先生给山东画报出版社总编汪稼明的一封信《关于插图本的设想》。他谈到,百花文艺出版社在再版“五四”新文学元老叶圣陶的《小记十篇》时,不仅没有按叶氏父子开出的目录“增添些说明性和艺术性较强的图片”,反而“连原有的照片也取消了”。他无奈地说,“我和父亲都感到失望。”叶圣老离开我们已十二年了,却带走了这样的遗憾,读来不免使人心里有点不好受。差不多在两年前,笔者在《出版广角》杂志1999年第2期上发表的《书籍装帧的表与里》一文中已指出,“现在书籍的外封越来越漂亮了”,“普遍忽视的是书的内装帧”,而“紧密配合内容的插图、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由连队新闻报道成长起来的团新闻干事。平我的办公桌上总是备有一个厚的剪贴本,这个剪贴本不是站自己发表了的新闻作品,而在读报时遇到的极具特色的闻标题。我把消息、通讯、言论标题分类剪贴,还广泛地收集国各地报刊报道同一新闻时不同标题,注意综合分析研学习人家的长处。 天长日久,自己在新闻标题制作上也有了较大的进步,比我近年来发表在省以上报刊的《自觉肚里“墨水”少,业余习“充电”忙》、《畜牧专家军营经”,官兵吃上科技“快餐”》、嫂送法进军营,彩礼纠纷得解》、《他为老人尽孝心,群众也献爱心,十四村群众自发为士刘云祥捐款》等,都受到了社编辑的首肯和好评。  相似文献   

17.
我一气读完了今年《新闻记者》第一期上的《对真实性不能满足于“基本”》等文章,就象不吃辣椒的人吃了辣椒,辣在口里也辣到了心上。联想前些年采写一篇报道时的得与失,感到作为通讯员对“失实难免”之“说”,确实应该严肃认真地想一想。  相似文献   

18.
“两会”,伴随着新春的和风,丝丝缕缕拂动人心。信息密集、国内报纸品种齐全的北京图书馆报纸阅览室,一时读者骤增。3月26日上午,管理员张朝晖大发感慨:“这些天,提报量突然增大了,阅览室空位子堆找了。”刚届花甲之年的刘云,正戴着老花镜翻闲《珠海特区报》,他是河南省外经委离休干部,出差来京适逢“两会”召开,用他的话说,“到北图来是想集中地看看‘两会’的消息”。“今年的消息好读,因为短”。他介绍说,他刚读《人民日报》。第五版有一个“发言摘登”栏,都是二三百字文。我们拿来报夹,一翻,可不,3月25日的“摘  相似文献   

19.
翻开1991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二版,当我看到《乐做“洋劳模”愿当“主人翁”》的消息时,竟然吸引了我。虽然,这条消息并不在显眼的位置,可我仍爱不释手地少说看了三遍,并且确实咀嚼了一番。这条消息一反老面孔,“老外”在中国获得中国奖,并且一个“乐”、一个“愿”,足见“老外”对中国人的追求感兴趣了。这消息怎不不令国人振奋?用新闻术语讲,题材非但新鲜,而且重大。这条消息全文不足  相似文献   

20.
“虎总编”     
“虎总编”李艳芬,张为真他虎虎有生气,给人一种办报狂人的感觉。仿佛他从二十郎当岁进《运城报》当记者起,便产生了终有一天要坐上总编交椅的“野心”。他如愿执掌《山西人口报》帅印7度春秋,便又萌发了要办1份真正读者宠爱的《山西家庭报》的狂想。似乎是骨子里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