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明代是一个以严惩官吏职务犯罪为特点的时代,在明代早期,皇帝十分重视,监察制度在打击官吏犯罪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到了后期,由于统治者的不重视,将这些制度搁置,造成了官吏的贪腐之风。  相似文献   

2.
文档官吏也称文吏,是汉代官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两汉政治发展有不可小视的推动作用。统治阶层治国理念的变迁对文吏群体影响深远,文章结合两汉统治思想之流变,阐述了统治思想变迁对两汉文档官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彭惠莉 《兰台世界》2007,(12S):67-68
隋朝统一全国后,鉴于南朝吏治腐败之教训,制定了对官吏的考核制度,以此为准则来强化对官吏的管理,所谓“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然而,所创制度未能发展完善,社稷沦亡,继之而起的李唐王朝承袭了这些制度,完善健全了官吏的管理考核,在考核方式、评定标准、奖惩措施等方面进一步严密。贞观年间,唐朝统治者修定了考课法作为《唐令》的第一篇颁布施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隋海燕 《兰台世界》2013,(11):27-28
唐代的官吏管理制度受到民本思想的影响,十分重视对官吏的选拔和对官吏权力的控制,建立了和完善了科举取士制度、官员责任制度和监察制度等等,在规范官吏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唐代的官吏管理制度受到民本思想的影响,十分重视对官吏的选拔和对官吏权力的控制,建立了和完善了科举取士制度、官员责任制度和监察制度等等,在规范官吏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乾隆朝为加强对云南官吏的治理,实施了一系列的考察和监督制度。清高宗通过云南督抚对下级官吏分别进行定期考察和监督,然后再核对云南督抚所呈具的考语,以了解远离京师的云南官吏的才能和品行。为了储备人才,还对重点培养的个别官吏进行专门考核。乾隆朝通过对云南官吏的考察与监督制度,终清之世都保证了云南政治局势的稳定,可谓是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龙燕 《兰台世界》2013,(15):16-17
清代一直注重对官吏贪污渎职犯罪的治理,在早期的《大清律例》当中体现了严刑峻法治理官吏的特征,在后期,随着摘要官吏权力的膨胀和国家内忧外患的影响,无法真正预防官吏犯罪,于是在宪政思想的影响下制定了《大清新刑律》。  相似文献   

8.
<正>自古以来,官员的贪污贿赂就是影响国家长治久安和国家机器有效运作的"毒瘤",因此,从秦汉到明清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直特别重视吏治问题,为后世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封建鼎盛时期的唐王朝主张以法治吏,在赋予官吏权力的同时,更是设置了大量的惩治官吏贪污贿赂的法律条文,内容详尽,条理严密,开后世官吏贪污贿赂罪立法之先河,其完备的吏治章法被宋元明清沿袭,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重大影响。作为  相似文献   

9.
<正>古代帝王都是通过从中央到基层各个官吏来稳固其统治的,因此官吏是链接帝王与民众之纽带,直接管理社会与普通人民。所以,管理治理的好坏对封建专制政权的兴衰有关键性作用。一、明朝初期惩处贪官污吏的法律规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尤为注重封建法制制度的建设。他想通过构建完备的封建法制,将各个官员的日常管理行为都走入法制  相似文献   

10.
西夏官吏请假制度反映了西夏官吏管理制度。通过对西夏故地甘肃武威出土的2份汉文请假条和《天盛律令》中有关请假规定的研究,我们知道西夏的官吏请假制度手续严格,程序规范,宽严适度,这有力地激励了官吏的信心,提高了办事效率。这一制度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朱元璋惩贪     
柯云  丽阳 《湖南档案》2008,(1):34-35
明太祖朱元璋(1528-1598,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瑞,安徽风阳人)登基之后,认真吸取了历代皇朝,尤其是元朝纪纲废驰、吏治败坏被灭亡的教训,建国不久,就颁布《明律》,明确规定各级官吏的职权、任务以及对违法乱纪者的惩治办法。朱元璋认为,“吏治之弊,莫过于贪”。凡官吏贪污获赃60两以上者,处以“枭首示众,剥皮实草”重刑。  相似文献   

12.
王莹莹 《兰台世界》2013,(11):68-69
《唐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代法典,其中有将近一半的条款可归入官吏职务犯罪的范畴.本文以唐代官吏职务犯罪为切入点介绍唐代官吏职务犯罪的主要规定,并对其立法特点及局限性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3.
《唐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代法典,其中有将近一半的条款可归入官吏职务犯罪的范畴。本文以唐代官吏职务犯罪为切入点,介绍唐代官吏职务犯罪的主要规定,并对其立法特点及局限性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4.
云梦秦简中《为吏之道》作为古代官箴文献,所提出的"怵惕之心"、"正直无私"等德性要求和"五善五失"的评价标准,有利于吏治的优化和效能的发挥,其倡导的为官之道以及对官吏考课的标准,对于当下的政治生态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唐代,官吏请假文书以牒的方式出现。吐鲁番出土的唐代官吏请假文书,请假程序严格,文书条款齐全,而且其内容还具有一定的人文精神,这些对提高官吏的办事效率以及国家行政机关的正常运转起了重要作用,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廷杖,是在朝廷对官吏实行的一种惩罚措施,明代最为盛行,并有愈演愈烈之势。皇帝亦将之当作维护权威的手段。臣子虽不认同廷杖,但出于道义和责任,仍然坚持进谏,这种忠义精神获得了群臣和天下知识分子的欣赏和认同,进而使得廷杖制度得以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7.
在唐代,官吏请假文书以"牒"的方式出现。吐鲁番出土的唐代官吏请假文书,请假程序严格,文书条款齐全,而且其内容还具有一定的人文精神,这些对提高官吏的办事效率以及国家行政机关的正常运转起了重要作用,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汉代官吏最早重视和利用档案的实例,当属萧何.<汉书@萧何传>载:"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相似文献   

19.
在清代,州县官吏之薄俸,公费之奇廉,直等儿戏[1]399。州县官为了保证政务的执行,挖空心思筹措经费,于是,在中央集权财政的框架之外,出现一种由州县官主宰的独立财政形态,并一直存在于清代。因此,有  相似文献   

20.
晚清俸禄微薄,官吏贪污成风。奕劻作为宗室远支素来贫寒,易沾染贪污习气。奕劻身居要职,肆意贪污,利用上下结交、结拜干亲、办理寿辰典礼等形式行贪污受贿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