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分析康有为在政治上从激进走向保守的必然性。传统文化对其的影响,特别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康有为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同时从康有为个案分析可以看出晚清知识分子的心理路程。  相似文献   

2.
康有为轶事     
1924年春,康有为一行在浙江乐清雁荡山游玩。当地人赵丹秋前往谒见,康有为不予。次日,赵丹秋漫步灵岩寺,正好康有为一行也在灵岩寺,两人不期而遇。康有为以人与山争地为联,向同行人征对。赵丹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康有为在维新变法时期领导并创办的报纸.向读者展示了康有为的办报思想和对中国报业做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白一之 《兰台世界》2013,(13):120-121
<正>康有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教育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维新运动的主要引导人。康有为来自于一个书香趣味浓厚的家庭,其接受到的教育理念也是西方的人权主义,正是在此背景之下康有为诞生了为女性谋权益的思想,极力为女子可以获得学习教育的权利而不断努力。康有为与梁启超进行维新进程中,办设了女学报之类的思想文学刊物,中国第一个女子学校就是他们创办的,在一定程度上给女性的教育之路开阔了空间。  相似文献   

5.
为纪念康有为诞生125周年,梁启超诞生110周年和戊戌变法运动85周年,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特将馆藏有关康有为、梁启超以及戊戊变法运动的图书资料,编成专题目录提供读者参考。目录分为三部分:(一)康有为部分,包括:①著作②③对康传记有为的评论。评论包括对康有为的一生以及他的哲学、政治、史学、教育、经济等思想,特别是  相似文献   

6.
刘萍 《湖北档案》2010,(11):44-45
康有为,1858年出生于广东南海,字广厦,号长素。1888年10月,鉴于民族危机深重。第一次上书清光绪帝,建议变法,提出改良主张,以图国强。1890年至1893年间。康有为在广州聚徒讲学,培养维新力量,致力变法维新。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时,康有为在北京联合参加会试的1300多位举人上书清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  相似文献   

7.
<正>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康有为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力图在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之间寻求一个平衡,通过中西学的整合,来证明中国文化并不逊色于西方文化。以达到必有宋学义理之体,而讲西学政艺之用的文化模式。一、康有为简介康有为于咸丰八年出生于广东南海,一个世代学习理学的书香门第。在年幼时便开始读《大学》、《中庸》、《论语》等,接受封建正  相似文献   

8.
康有为轶事     
王淼 《湖北档案》2010,(1):75-75
1924年春.康有为一行在浙江乐清雁荡山游玩。当地人赵丹秋前往谒见,康有为不予。次日,赵丹秋漫步灵岩寺,正好康有为一行也在灵岩寺。两人不期而遇。康有为以“人与山争地”为联,向同行人征对。赵丹秋趋前笑道:“‘峰夹云上天’如何?”康有为闻言大喜,连说:“对得好,对得好!”又问:“你是何人?你能吟诗吗?”赵丹秋回答说:“雁荡山地灵人杰,能诗善词者,岂止丹秋一人。”康有为便对赵丹秋说:“寺前梅花盛开.你能吟梅一绝吗?”赵丹秋略加思索,随即吟道:  相似文献   

9.
在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时代背景下,康有为受到家族藏书传统影响,同时接受西学知识,以家族藏书为基础,办学需要为动力,积累大量藏书,其中包括大量西学书籍,成为广东藏书界“粤省四家”之一。由于戊戌变法失败藏书被查抄,以及康有为个性不羁和晚年经济困窘,导致藏书管理不善、过世后家人因负债售卖藏书,最终导致康有为藏书散落广西、镇江等地。本文以相关史料和馆藏文献为基础,探寻康有为藏书的聚散过程,并结合时代背景和康有为个人特质分析其藏书聚散原因,为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宏伟 《兰台世界》2012,(18):79-80
康有为是近代中国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他发起的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重要尝试。康有为历来主张经济救国,他的国家工业化思想在其救国主张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1903年(续)6月27日章炳麟著《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文摘要在《苏报》上发表,题为《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该文充满民主革命思想,以进化论作武器,对康有为的尊孔保皇理论进行了系统清算,为资产阶级革命派批判改良派的公开论战打响了第一炮。  相似文献   

12.
康有为不仅是叱咤风云的大政治家,而且是一生好作名山游的大旅行家,他既在16年流亡生涯中周游列国,又于晚年钟情于祖国的山水,足迹遍布黄河两岸,大江南北,直到将亲人也葬于名山大川。 巍巍泰山,象征着华夏民族的雄坚挺拔。维新领袖康有为在攀援途中,突然重燃青春的火焰,然稍纵即逝。 1916年秋,康有为携随从乘轿上山,率先瞻仰了岱庙的汉柏院。泰山乃五岳之首,岱宗庙为历代帝王封禅泰山、举行大典的场所,院内古柏参天,碑刻林立。进得院内,只见五株古柏宛若华表擎天,茂密的枝叶间雁啼鸟鸣。康有为轻轻地摩挲斑驳而苍虬的树皮,庄严地向随  相似文献   

13.
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戊戍变法后又号更生,广东南海县人。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康有为虽然主要不是以一个报人而名垂青史的,但是,在中国近代报业史上却有重要地位,从1895年《万国公报》创办到1917年《不忍》杂志的复刊,康有为的报业活动长达23年之久。他一生亲自创办的报刊在7种以上,如著名的《时务报》、《知新报》、《清议报》等。康有为的报业活动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他不是作为某一家报刊的经理和主笔从事具体的办报工作,而是作为统帅者,从事资产阶级改良派报刊的领导和指挥活动。因此,康有…  相似文献   

14.
偶翻一本杂志,见有一文,题目是《康有为的“黄昏恋”》。带着好奇心读下去,原来是讲康有为晚年先后娶华侨少女、日本女佣和西湖浣纱女为三太太、四太太、六太太的故事。文章写得很诱人,老康有为的每次娶妾都是因为一次浪漫的艳遇。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带着艳羡的口气说:“尤其在晚年,他与几位中外妙龄女郎谱写了一曲曲浪漫的黄昏恋。”文章结束时,作者又一  相似文献   

15.
《大同书》是康有为个人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等方面的集中反映,它不只是全面展现出康有为独特的社会教育思想理念,并且系统性地阐述了自己的教育观念与教育主张,描绘出一个乌托邦式的大同社会教育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近代最早提倡新式音乐教育及改革的人物之一,康有为做出了一系列的近代音乐的改革理论和相关实践。这让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儒家传统乐教思想、中国文化形态、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学说等对康有为音乐改革变革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康有为作为维新变法的领袖人物和宪政制度的倡导者,对近代中国法制建设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康有为对于我国法律体系建设的总体构想,是以西方大陆法系为蓝本,取代我国诸法一体的中华法系,进而建设符合世界主流和时代要求的"六法"体系。  相似文献   

18.
<正>康有为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其学术思想对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从众多报刊资料中搜集整理出《康有为全集》之外的康有为佚文五则,并对函电作以简易考释,以供学者研究康有为生平、学术思想之用。一、致徐世昌电[1]北京国务卿徐菊人兄鉴:国危,民疗,俗坏。故人复相,深慰所望,理财息民,先在不扰。凡辛亥前历朝旧章,除牴触共和者,复之。勿忘教,勿弃疆,  相似文献   

19.
游魂无处归--读史景迁《天安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8年9月20日,得到友人密告的康有为逃到天津,上了一艘英国轮船经上海直赴香港。第二天下午, 京城御林军包围了康有为和他的广州朋友经常聚会的南海会馆,发现康有为已经逃走,便逮捕了他的弟弟康广仁。27日,经过匆匆的审判之后,“戊戌六君子”被推上了刑场。在外面得知此事的康有为用“有折翼之痛”来表达他对弟弟之死的悲痛和愤恨。其实,康广仁并没有参预变法的核心事宜,他的死,完全因为他是康  相似文献   

20.
1917年7月1日,张勋在北京拥清废帝博仪登极,宣布复辟,并颁布了《复辟登极诏》。关于这份诏书的拟稿人是不是康有为,或者是不是经过康有为修改,史料记载很不一致。综合起来,共有以下三种说法:第一种:康有为拟稿说。1917年7月1日,复辟派“拥博仪出,宣告复辟……同日颁布上谕甚多……所发布《复辟登极诏》,则出于康有为手笔”①。第二种:非康有为所拟但经康修改说。此说又有两种不同记载:1.“闻此谕稿出自万绳拭、胡嗣援两秘书之手,经康圣人笔削,始发表”②,即先由万绳拭、胡嗣援两人拟稿,然后交给康有为修改。2.“此项伪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