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唐都长安的胡食□韩建武胡食是唐代都城长安对西域传入的各种少数民族食物的通称。它在当时长安十分流行,《旧唐书·舆服志》载唐代长安“贵人御馔,仅供胡食。”说起胡食的来源应追溯到汉,张骞通西域,开通了至今仍誉满中外的“丝绸之路”。由丝路传入中原的食物有胡豆...  相似文献   

2.
唐代中外图书的交流朱小秋唐代是我国历史上进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活跃时期。首都长安成为各国使节、商人、学者、僧侣聚集的国际大都会。特别是统归国子监领导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中央学校,广收各国的留学生。他们带来各国的文化典籍,带走大批汉文书籍,将灿烂的...  相似文献   

3.
苏惠萍 《寻根》2014,(2):32-35
在河西走廊,粟特商人聚居的第一个城市便是敦煌。敦煌之所以成为东来昭武胡商的第一个重要据点,与其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阳君 《世界文化》2006,(6):17-19
名琴上面的恐怖魔咒 南非赫赫有名的钻石大王胡贝卡,身家有数亿美元。尽管胡贝卡是个商人,但是他却喜爱艺术品的收藏;拥有一个可以和不少博物馆媲美的陈列室,里面陈设着他从世界各地收购回来的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5.
唐女大有胡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 《华夏文化》2002,(1):22-23
鲁迅曾说“唐室大有胡气”。和前朝后世相比,此种“胡气”弥漫下的唐代女子健硕丰腴,朝气蓬勃,能大胆追求和创造美,具有较强的个人意识,更有一番迷人风情。  相似文献   

6.
王川 《东方文化》2003,(6):146-148
陈寅恪先生(1890—1969)平生注重姓名的研究,在讨论唐代九姓胡之“胡名”时指出,“胡姓”之研究,经桑原骘藏(1879—1931)等人的耕耘,已有成果;而“胡名”则“急待研讨”,他曾指导清华学生姚薇元(1905—1985)研究“胡名”,并在姚《北胡姓氏考》的“序”中举例说“胡名”对于历史研究重要非常,如“清代史事,则满名字之考证,殊与推求事实有关。治史不得置而不究”。  相似文献   

7.
唐代的胡酒     
唐代 ,由于最高统治者实行不问华夷 ,对外开放的政策 ,唐王朝与周边诸国尤其是西域、中亚地区诸国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日益发展 ,交往日益频繁。当时的都城长安 ,不仅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而且成为中外交往的重要都市。唐代的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领域受到西域、中亚的影响 ,而且在饮馔习俗方面也形成了胡化的风气 :胡食 ,胡酒备受青睐 ,胡人开设的食店、酒肆遍于坊市间 ,“胡姬貌如花 ,当炉笔春风” ,吸引了众多的酒客狂饮其间 ,留连忘返。当时在城市中流行的胡酒比较著名的有三个品种 :葡萄酒 ,三勒浆 ,龙膏酒。…  相似文献   

8.
[要]禁断屠宰、禁打猎采捕等唐代禁止杀生的政策是唐代好生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本通过对唐代推行好生化而实行的断屠政策具体情况和原因的分析,揭示了这一政策在唐代长期延续的原因及其对唐代社会经济和化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國以盛產瓷器而聞名世界,並享有“瓷國”之稱。早在公元四、五世紀的南朝時期,浙江青瓷已遠渡重洋銷往海外,公元七世紀初建立了强大的唐代封建帝國,經濟有了較大發展,長安和揚州成為東方國際貿易都市,西亞各國商人從事貿易者絡繹不絕,唐代絲綢、陶瓷等商品沿着絲綢之路及海上通路大量銷往海外。宋代隨着造船業的發展,進一步擴大了海外貿易與交往,為了適應當時需要,  相似文献   

10.
唐代儒学研究长期以来遭到忽视。但唐代儒学作为汉学与宋学的过渡,儒家学术思想上的重大转向正是在这一时期酝酿发端的。笔试图通过对唐代儒学历史演变的梳理,来探讨隋唐儒学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1.
正唐代帝王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其旅游活动不可能完全与政治脱离,旅游时仍然要处理繁忙的政务,因而帝王旅游活动往往具有浓郁的政治色彩。鉴于此,本文从唐代帝王众多旅游活动中选取狩猎游、古迹游、封禅游这三个倍受帝王喜爱的旅游活动略加论述,以期对唐代帝王旅游活动的内涵和历史意义有所认识。一、狩猎游唐代帝王在狩猎时不仅专注于娱乐身心,而且带有政治目的,使得狩猎活动的影响和意义更加扩大。如贞观五年(631年)正月癸酉,太宗带  相似文献   

12.
正吴兴姚氏是汉唐之间颇具代表性的士族。尤其唐代,吴兴姚氏从入仕人数、政治事功的贡献度来说,均可与琅琊王氏、吴郡陆氏、兰陵萧氏合为唐代江东士族中最繁荣昌盛的四大士族。但长期以来,研究者将关注的目光多集中在山东士族、关陇士族,对江东士族的关注和研究主要集中在琅琊王氏、  相似文献   

13.
德川幕府末期日本武士与商人的结合陈永祥武士与商人,一尊一卑,泾渭分明,是中世纪日本历史上长期界限严格的两个等级。但是,到德川幕府末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二者逐渐接近,武士侧身商人之中,商人挤进武士之列,出现武士变商人,商人变武士...  相似文献   

14.
莎剧《威尼斯商人》的主题思想与儒家思想之比较徐颖果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巨人、伟大的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名作《威尼斯商人》写成于1596年左右。四个世纪过去了,我们重读这篇西方名作,却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威》剧当中体现的基督教的教义精神,和我国古代的...  相似文献   

15.
葛承雍 《寻根》2000,(5):100-106
在中国北方汉语方言中,有许多地方将用湿适中的黏土放在模子中夯打而成的方形土坯,叫作“胡墼”。例如陕西关中“胡墼”,又写用“胡基”、“胡期”或“胡其”,山西太原、忻州、万荣等地就叫“胡墼”,青海西宁地叫“胡墼”  相似文献   

16.
唐代妇女的面妆朱伟奇生活中许多人为了美而化妆,尤其是妇女的面部化妆,这是有历史渊源的。妇女的面部化妆,即依次而下的所谓净脸、打粉底、定妆、上眼影鼻影、画眼线与眉及口红,其实早在唐代就已存在。唐代妇女的化妆就有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点面靥、描...  相似文献   

17.
唐代的击鞠游戏与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的击鞠游戏与政治武原唐代是我国体育文化史上的黄金时期,从宫廷到民间,流行有击鞠、角抵、蹴鞠、拔河、武术等许多运动项目。其中击鞠在国都长安最为兴盛。从政治文化学的视点观照一下就不难发现,击鞠与唐代政治的关系显得特别密切,透过去鞠这一体育文化现象,我...  相似文献   

18.
唐诗与茶事     
从文化诗学的角度看,诗歌不仅是审美的,也是历史的,它是历史记录的一种方式。将唐代诗歌作为一个文化窗口,可以窥探到这一时期发生在茶事与茶学观念上的重要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19.
也说“雕胡”游修龄《寻根》1995年第2期上刊有李晖的论文《“雕胡”探源》,对雕胡这一古代相当普涌而现今非常陌生的谷物.作了周详的文献引述和考证分析,使读者含糊疑惑的,得以豁然明朗,并对古人食用雕胡的风俗习惯,及其历史变迁情况,有了生动深刻的了解。这...  相似文献   

20.
唐代夫妻分葬现象论析——以墓志铭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墓志材料,探讨了影响唐代夫妻分葬的文化现象,大致因素有:宗教信仰、妇女结婚后无子嗣、打搅亡灵禁忌、再嫁、占卜和时辰禁忌等。可见,唐代在夫妻合葬这一主流文化背景下,仍然存在着诸多次文化潜流,它们对主流文化的冲撞,形成了唐代夫妻关系和丧葬文化的多元性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