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申 《编辑学刊》2015,(2):38-41
问:"有朋目远方来,不亦乐乎"——句中的"乐"字读yue还是读le?答:读le。很多人读yue,这是一个流行性的错误。"乐"有三个常用的读音:读yue时是名词,义为音乐,如乐声大作、鼓乐齐鸣;读l e时是形容词,义为高兴,如乐不可支、乐而忘返;读yao时是动词,义为喜欢,如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里的"朋"字学界解释不一,但肯定是同道中人。有朋自远方来,一起切磋学问,不是很开心的事吗?"乐"字当然应该读  相似文献   

2.
当我们在读一部人物传记的时候,我们在读什么?会当凌绝顶的高度我想读,但更想读到下山时的风度;峰回路转的惊喜我想读,但我更想读到水到渠成的愉悦;诗意栖居的远方我想读,但我更想读到余音绕梁的当下;世人的称赞我想读,但我更想读到家人的眷恋;神采飞扬的  相似文献   

3.
付征俊 《大观周刊》2012,(32):271-272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第一要诀。但是,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本来应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却存在着三种偏向:第一,课堂上教师一味地讲和问,学生读书的机会很少;第二,先读后讲,读讲脱节,读时不讲,讲中无读;第三,课堂上学生读,老师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对学生的读书活动缺乏指导。  相似文献   

4.
版图与秤砣     
我们写文章时总想多占“版图”,读文章时又想拣短的读。记者要想抓住读者,要多发有重要信息的短消息。不要靠占地盘,要靠稿子自身的分量,秤砣虽小压千斤,要求“秤砣效应”。  相似文献   

5.
正农村娃有个梦我出生在温州乐清的农村,那时我们的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农村的生活就更加艰苦。我有三个兄弟姐妹,家庭负担很重,要填饱一家人的肚子也很不容易。读小学时,我参加了少先队,发红领巾要交3角钱,我也拿不出;读中学时,大冷天下面也只是加了一条旧衣服改的薄衬裤;读高中时,我每周的生  相似文献   

6.
飞花拾零     
如何博读 (一)凡用例子证明文体者,读时如懂得其理,则对其例证或论证,可略而不读;应用此法,可增读书的速度、涉猎学术著作及报刊论文,可用此法。 (二)凡用注疏文体写出者,读时,如懂得其主句,则对于疏解或释文,便可略而不读;经史子集和典籍均可用此法。 (三)凡用小说体写出者,读时可注意其对于第一角色描写,把握其结构之承接处,至其枝节,则可略不读;欣赏纯文艺  相似文献   

7.
读书与读网如同单车与汽车,各有体悟,各有所得。 古人品茗读、映雪读、登高读、泛舟读,种种读法羡煞今人。读书本清雅,智慧接古今。古人今人都一样,读书兴起时可以忘百忧,离干愁,妙趣不胜数,今古同理。不同的是,那个缺乏娱乐精神和娱乐环境的时代,古人阅读率肯定好于现在。  相似文献   

8.
在长期的采访实践中,对于如何写好一篇合格的新闻稿件,我有以下几点感受:多读。“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是关键,闲暇时多读些好的作品充实自己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好的新闻作品离不开作者的知识经验和感受,多读多看报纸及杂志上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9.
樊金童 《大观周刊》2013,(6):161-161
三国时的董遇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北宋文学家苏轼有诗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由此可见,读书很重要,作为教师,正确地指导学生读书更为重要。那么,怎样通过形式多样的“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呢?今天.我来谈几点自己浅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强 《视听界》2012,(5):127-127
广播人的生活狼奔豕突,能保有阅读的习惯,既是修炼,亦是提升。做DJ时疯狂读闲书,除哲学、成功学和心灵鸡汤外,碰到什么读什么,生怕某天节目里说出不合时宜的话,误导听众贻笑大方。离开话筒后,读闲书的习惯不改,且有变本加厉之势——广播人的生活狼奔豕突,能保有阅读的习惯,既是修炼,亦是提升。这个分外炎热的酷夏,读了几本外国文学作品,字里行间指涉广播  相似文献   

11.
在我与新中国的出版事业中,每每回忆起我在湖南省出版局工作期间的往事时,我总会想起文艺界的许多新朋旧友,其中有不少是在延安时的老朋友。他们对我工作给予的热情支持和帮助,我一直铭记在心,永远不能忘却。每当我沉浸在往事思念联翩之中时,一个久经考验、饱经风霜、乐观开朗、慈祥和蔼的形象,就会活现在我的眼前,她就是丁玲。 1935年秋,我在上海投身革命。我喜欢读书,读马列的书,读左翼社会科学的书,读左翼文艺的书。就在这时,我读过丁玲的《田家冲》和《1930年的上海》,这是我第一次读丁玲的作品,后来  相似文献   

12.
今之版本     
读书要讲究版本,我想是对的。既然要读,总要找一个比较可靠、比较有用的版本才不致越读越糊涂。就读书论,版本的好坏,主要在于是否可靠,是否有用,倒并不全在年代的早晚、装潢的精粗、纸张的好坏。要求可靠,就要校勘精良;要求有用,就要笺释精当。当年在学校读书时,老师要求读《三国志》,用裴松之注本;读《文选》,用李善注本,  相似文献   

13.
《出版史料》2007,(1):65-65
“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涉览的。因为我们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不够用,不能博搜资料。诸经诸子、《四史》《通鉴》等书,宜人精读之部,每日指定某时记得读他,读时一字不放过,读完一部才读别部。想抄录的随读随抄。  相似文献   

14.
阅读的乡愁     
陈元 《科技与出版》2007,(12):45-46
让一双双大大小小握着图书的手,摩挲、翻读、掩卷时不会感到沉重和累赘。  相似文献   

15.
《读者》封面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自1981年创刊至今,发行量由起步时的每月3万册,到2004年已发展到405万册,居亚洲第一,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排第四位,一度创造了“读传奇”。《读》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封面设计当然是功不可没的。  相似文献   

16.
“作”字读ZUOE时与“做”字同音,是两个很容易混淆的字。使用时可依据以下几条:  相似文献   

17.
明清之际的奇才金圣叹在其《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中,曾对写作时眼与手的作用作了精微的阐述。《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共八十一则,仅眼与手的作用就用了  相似文献   

18.
读书从儿时开始 我没有高学历,初中没毕业,至今还只有一个自学考试的大专文凭。但是我很爱读书。我读小学时,就读完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只有《红楼梦》读不起兴趣。什么《说唐传》、《说岳传》、《封神演义》读了若干遍,如今我对唐朝十八条好汉从李元霸一直到单雄信还可以不排错位讲下来。  相似文献   

19.
李艳丹 《出版广角》2015,(13):32-33
当阅读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而是一种对生活的体味和感知工具时,"亲子共读"这种形式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从绘本出版业的角度看,如果能够及时掌握亲子共读方式的转变,从绘本编制初期就做相应的迎合调整,儿童绘本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本文在浅析亲子共读多种方式的基础上,试探讨其对儿童绘本编制出版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有个“三味书屋”。它在浙江绍兴城内鲁迅先生故居附近,是鲁迅先生少年时读书的地方。那么,何为“三味”呢?原来,“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的古语。其大意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读经典史记味如吃喝佳肴美酒;而读诸子百家学说之类的书,则味如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