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个世界上,有4000万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中,有1200万孩子是孤儿。如果有人能让这些孤儿叫上一声妈妈,足以让他们幸福得热泪横流。但是,他们还算幸运,因为至少他们  相似文献   

2.
覃锋 《广西教育》2008,(13):27-27
一、创办明天学校的初衷 孤儿乃社会大家庭里弱势群体中的最弱者。为此,南宁市委市政府创办了广西第一所孤儿学校——明天学校,旨在为丧失父母的孩子重新营造一个温馨的大家庭,以体现我们党和政府及社会对孤儿们的关心和爱护,并让每一位孤儿都成为有用之才。办学8年来,我校共接收了来自本市乃至广西区内的孤儿202人,其中36人已高中、职高毕业,并参加岗前培训就业。目前在校住读的孤儿有166人。  相似文献   

3.
隐性"孤儿",也就是父母都健在,而产生的心灵孤儿。心灵孤儿就是由于父母监护缺位而忽视孩子的思想、情感、内心世界的需求,孩子的心理教育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导致孩子长期处于孤单、寂寞、失望的境地,逐渐形成了"孤独心理"。花样随笔:隐性"孤儿"心灵沟通的最佳路径,有文就写,有感就发,有事就记,有理就说,率性而为,不必拘泥!可写、可画,诗歌、画画、随笔……让孩子们随心而为。  相似文献   

4.
韩子法 《海南教育》2013,(11):22-24
儋州市思源实验学校是二期"思源工程",招生对象为全市范围内的孤儿、少数民族学生、库区工业区失地农民的孩子和偏远生态区贫困家庭的孩子。特殊的招生政策造就了特殊的生源状况:孤儿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多、留守儿童多,成为学校一大特点,全校1800多名学生中就有孤儿57人,单亲家庭的孩子72人,另外还有200多个贫困家庭的孩子。这些孩子共同的特点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缺少家庭的温暖、  相似文献   

5.
黄红云 《时代教育》2010,(5):201-202
关注"作文后",情满"作文后".摒弃传统作文评价"达标"观这一冷冰冰的"紧箍咒",崇尚温情鼓励实施"表现"观这一发展性评价,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欣赏习作,领略"这边风光独好".变挑剔为赏识,让激励的话语如春风般滋润孩子的心田,让成功的感觉融入孩子的血液,让温情的阳光照彻孩子的心间,用情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诗意,用爱奏响孩子心中诗的琴弦.那么,让孩子在作文中诗意栖居就能梦想成真.  相似文献   

6.
我班袁红英同学是从农村中学转来的.刚来时,她很活跃,上课爱举手发言.但她的方言和农村服饰常遭到一些同学的嘲笑,喊她"土克西"、"乡巴佬".她渐渐沉默了,陷入苦恼之中.我想,应该让袁红英重新活跃起来.但对班上这些天真幼稚、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的孩子,用批评或命令的方式是不能奏效的.一天,我布置每个同学回家查籍贯,问家史.  相似文献   

7.
公告栏     
《父母必读》2008,(3):18-19
言论"许多母亲为了加强亲子关系,喜欢和女儿交朋友。但事实上,和孩子过于亲近,会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令她们在成长过程中无法体会真正意义上的母子关系,成为心理上的‘孤儿’。"  相似文献   

8.
宋亮 《教育》2013,(34):21-22
中国式寄宿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在成人层面,这种文化让家长逃避教养责任,导致择校现象,让教育资源不平衡;对孩子来说,低龄寄宿制造了大批"体制孤儿",让童年不美好,导致孩子身心不健康  相似文献   

9.
对人类来说,返老还童、长生不老是数千年来就存在的梦想.遗憾的是,人类至今没有发现返老还童的方法.然而,科学家对组成我们身体的细胞进行研究,发现人工调控这些细胞,可以让它们"返老还童".用科学的术语来说,可以让这些发育成熟的细胞重新回到胚胎时期,这个过程也称为"为细胞重新编程".两名分别来自英国和日本的科学家采用不同的办法,达到了相同的效果,因此共同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相似文献   

10.
在工作中,我们时常会碰到一些让自己感到"头痛"的孩子.然而,作为教师,不要轻易地为这些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可以试着给孩子"找"一个犯错的理由.你会发现,在你的帮助下.这些孩子会慢慢地变得"可爱"起来. 可能有人会说,孩子错了就是错了,帮他改正错误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帮他找一个犯错的理由呢?其实,给孩子"找"一个犯错的理由,并不是为孩子的错误开脱,更不是有意寻找老师或家长的所谓"不是".因为,只有帮孩子找到了犯错的理由,才能帮助他真正认识犯错的根源,进而使之逐步改正错误.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不全面,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因此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会产生很多不良的心理现象.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克服心理缺陷,快乐启航.教师必须采取与之相应的教育方法去医治这些"心痛".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竞争"、"说理"、"挚爱"、"扬长"等方式去医治这些"心痛".  相似文献   

12.
和苗 《教师博览》2008,(9):14-15
汶川大地震后,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的眼神让无数人揪心,收养地震孤儿也成了很多好心人的迫切愿望。然而,收养对于任何一个家庭而言,都是一件大事。来自日本、瑞典等国的经验表明,要给这些孩子一个温暖的家,仅靠美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13.
教育只有善于捕捉时机,随时让自己的心对准孩子的心弦,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这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而要做到这一点,班主任老师要炼就一双"慧眼",培养一颗"耐心",谱写一曲"赞歌".而如果"错过"了教育机会,可能会铸就教育过程中的"过错".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高考成绩陆续出炉,填报志愿即将开始.985、211等名校是大家心之所向的最高学府.然而,北大国发院院长姚洋的一则发言引起广大网友的热议,我觉得,这值得说一说. 通过网传的一则视频,我们可以清楚地听到,姚洋在"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多的压力"之后说道:"想要让孩子上北大之前,也应该多测一测孩子的智商,低于110就别来了.千万不要让孩子的自信心在这种学校内受到打击."有网友反对这么说,因为这听上去有些不入耳,"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也有网友说这是"话糙理不糙".我很赞同这些网友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活动意图 中班的孩子活动水平明显提高,探索欲望更加强烈,活动主动性与目的性也有所提高.针对孩子们的这些年龄特点,我设计了"操作间球杆连接"科学系列活动,鼓励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动手动脑进行操作、探究问题,并在愉快主动的尝试中获得发展.在系列活动(一)中,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了"只有借助辅助材料才能让杆子立起来".  相似文献   

16.
你眼中的孤儿院是什么样的?如果把孤儿院设计得漂漂亮亮,住在这里的孩子心情会不会更好呢?在挪威社会工作者约根·艾达的努力下,一座孤儿院真的"插上了翅膀"。他目睹了缅甸一泰国边境武装冲突将村庄弄得满目疮痍,大量儿童沦为孤儿,心里很难过,决定放弃大学计划,全力照顾孤儿。有一次,他遇到了一家刚起步的建筑公司。公司的建筑设计师们很乐意为这些流  相似文献   

17.
怀揣教育的理想行走在教育的现实中,我们会时常遇到意想不到的尴尬."为了一切孩子",但我们总在孩子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学会了冷落乃至抛弃,让"一切"缩了水打了折."为了孩子的一切",但我们总是把这个"一切"定位在考试成绩的高低上,成为"一切为了分数".  相似文献   

18.
钱海 《教育导刊》2005,(10):61-61
对儿童教育,日本人在注意加强德、智、体、美等方面教育的同时,还非常注重强化"食育". 在一位日本朋友家里做客,我多次发现,朋友家的餐桌犹如课桌,这家夫妇经常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食育".吃饭时,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粗茶淡饭,都不忘类似于中国"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教育,让孩子知道庄稼的春种秋收,都是老百姓出力流汗、辛勤劳动得来的.除了传统教育外,还让孩子参加食物的制作,亲身体验劳动的收获和快乐.这使孩子不仅常怀一颗感激之心,而且在饮食中得到了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刘路 《早期教育》2000,(8):25-25
初入园的孩子往往会把家里的毛巾、绒布圈、小玩具、小饰物之类的小物品带到幼儿园,从这些物品中寻求安全感.观察发现:这些物品常有使孩子停止哭闹的奇效,所以老师们戏称这些物品为"安全物".教师应该怎样对待初入园孩子的"安全物"呢?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需要"鼓与呼","把孩子从负螺旋状态中解放出来".改变精英教育,让每个孩子都得到适合于各自发展的新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