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绿色食品基地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俞丹宏 《科技通报》1996,12(4):224-228
对食品产地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是申报绿色食品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对绿色食品基地环境质量的评价实践,提出了建立绿色食品基地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由大气环境质量,农田灌溉用水水质和土壤环境质量等三个方面,共22项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绿色食品基地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把环境质量评价作为一项基本研究内容,以国家制定的绿色食品产地标准作为绿色食品基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以单项污染指标描述该项元素污染程度,以综合污染指数作为环境质量的评价结果。以昌图县为例,应用综合污染指数和单项污染指数对该县绿色食品基地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从产地环境、种子选择、培育壮苗、选茬和整地、施肥、定植、田间管理、收获、包装、贮藏和运输及质量追溯体系等环节,对黑龙江绿色食品番茄的露地生产技术进行了归纳整理,提出了符合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的生产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4.
安全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特定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包括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质量安全农产品。无公害食品是保证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最基本的需要,是最基本的市场准入条件;绿色食品达到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标准,满足人们对食物质量安全更高的需求;有机食品是按有机农业生产的国际比较通行的安全食品。一、垦区绿色食品发展的成效。黑龙江垦区是中国绿色食品事业的开拓者之一。1990年5月,农业部决定在综合条件较好的农垦系统率先开发绿色食品,并委托黑龙江农垦总局负责全省绿色食品的开发与管理,从而奠定了绿色食品发展的基础。经过14年的发展,垦区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已成为全省绿色食品产业的主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青海省重点地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布局研究”课题,参照绿色食品评价方法和相关国家标准,从课题拟定的绿色食品产区采集了6类20个初级农产品,对其所含的五种农药残留进行了检测、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被测产品中,六六六、DDT、2,4-D、氟乐灵、燕麦畏等五种农药残留量均符合国标及绿色食品的有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6.
《今日科苑》2004,(3):28-28
绿都集团是以开发、生产、销售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主的大型企业集团。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绿都集团地处世界仅存的三大黑土地带之一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这里空气清新、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国家商品粮基地、绿色水稻种植基地。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青海省重点地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布局研究”课题,参照绿色食品评价方法和相关国家标准,从课题拟定的绿色食品产区采集了6类20个初级农产品,对其所含的五种农药残留进行了检测,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被测产品中,六六六,DDT,2,4-D,氟乐灵,燕麦畏等五种残留量均符合国标及绿色食品的有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
以哈尔滨市香坊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为依托,对其农业区域环境现状进行监测、调查研究、分析与评价.研究主要依据<无公害生产基地产地环境>标准,对农产品涉及的水环境、土壤环境的情况作以监测,评价其是否具备生产无公害产品的标准.同时根据现状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环境因子进行决策计算,通过多层次、多目标决策,提出污染控制因子,通过技术分析,对该基地进行现状评价,达到基地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相似文献   

9.
绿色食品是指经专门机构认定、获许的营养食品。绿色食品基地主要是指与绿色可作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食品加工企业相配套的农产品原料基地和与绿色食品销售企业相关联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洁净的生态环境和安全无污染的生产过程是绿色食品的基本保证 ,绿色食品基地的建设是保证棣色食品质量的基础。因此 ,产品或产品的主要原料来自何处应是我们花大力气去做的主要工作。内蒙古相对内陆地区来说工业“三废”污染程度较低 ,多数地区空气、水质、土壤保持着良好的洁净水平和生态环境。发挥这一地域资源优势 ,调整农业结构 ,组建绿…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具备开发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态优势和农业资源优势,油豆角作为豆类经济作物中重要的蔬菜品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油豆角在生产过程中对于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栽培方式等方面有不同的要求。本文对绿色食品油豆角和有机食品油豆角两个地方技术标准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者从事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油豆角生产。  相似文献   

11.
常明  王西琴  贾宝珍 《资源科学》2019,41(11):2032-2042
在中国粮食生产与水资源分布日益不平衡的背景下,提高灌溉用水效率是保障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安全的战略需要。本文运用投入导向型DEA和面板Tobit模型,探究了2008—2017年中国稻谷、小麦和玉米的灌溉用水效率的时空特征和驱动因素差异。结果表明:中国稻谷、小麦和玉米灌溉用水效率均有较高提升空间,其中稻谷和小麦在研究期内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而玉米则呈现倒“U”型趋势。空间分布方面,玉米各主产区的灌溉用水效率基本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主要问题为效率值波动较大;而稻谷和小麦主产区中,华南双季稻区、北部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灌溉用水效率及增长幅度较低。进一步的驱动因素分析表明,资源环境的变化更易驱动玉米灌溉用水效率;现有节水灌溉条件下农田水利设施对不同粮食作物灌溉用水效率的驱动方向和作用程度差异较大;经济社会发展对3种粮食作物灌溉用水效率均有较大驱动力。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对因地制宜制定实施粮食水资源管理政策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吴良  沈镭  成升魁 《资源科学》2021,43(12):2369-2380
农作物潜在分布区是掌握农作物分布范围、估算农作物产量、评估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规划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以及规避自然和市场风险等的重要参考。中南半岛是全球水稻种植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对全球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本文采用物种分布模型MaxEnt,对中南半岛水稻的潜在分布区进行模拟。研究结果显示:①高程、坡度、灌溉距离成本、等温性、年温度变幅、年降雨量、降水变异系数和最暖季降雨量等8个环境与气候因子是该地区水稻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②将水稻样本按照种植类型分为3类(低地灌溉、低地雨养和高地雨养)进行模拟比利用全部样本进行模拟的精度显著提高;③中南半岛水稻的潜在分布区为1.140亿hm2,占全部国土面积的53.3%。本文模拟的潜在分布区可以为指引中南半岛、特别是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稻种植,保障区域粮食供给和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3.
闫晨健  栗萌  卓拉  杨西  吴普特 《资源科学》2023,45(1):158-173
【目的】陕西省是中国重要的粮油果基地,却大部分地处半干旱区,有限的水资源是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刚性约束。作物生产耗水及节水潜力定量评价是农业适水发展与绿色高效节水的基础性工作。【方法】本文基于1989—2019年陕西省地级市尺度10种主要作物在灌溉、雨养条件下作物生产蓝水足迹(灌溉水消耗)、绿水足迹(有效降水消耗)和灰水足迹(稀释污染负荷所需水量)时空演变特征,推演典型年作物生产工程节水潜力和真实节水潜力。【结果】结果显示:(1)近30年陕西省各作物生产消耗型水足迹均呈整体下降趋势,同一作物生产水足迹在市际间存在较大差异。省平均苹果生产消耗型水足迹下降幅度达91.3%;各市间小麦生产消耗型水足迹差异值可达3.41 m3/kg,同时,苹果和油菜籽生产灰水足迹呈上升趋势。(2)省作物生产消耗型总水足迹在2019年达160.55亿m3/a,较1989年微降1.8%;玉米、小麦和苹果贡献了省作物生产消耗型总水足迹的80%以上。(3)陕西省作物生产工程节水潜力、蓝水真实节水潜力和绿水真实节水潜力分别可达62%、68%和49%。【结论】陕西省...  相似文献   

14.
聂媛  李晓云  江文曲  刘念洁 《资源科学》2022,44(11):2315-2329
水资源短缺与水-土-粮系统不协调是制约中国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种植结构优化作为农业结构型节水的重要举措,对保障中国水资源安全与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中国北方10省,揭示水足迹视角下水资源压力与三大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关系,探讨不同目标权重情景下三大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优化趋势,并通过构建多目标种植结构优化模型,得出不同节水情景下北方10省三大粮食作物种植结构优化方案。研究表明:①中国北方10省中粮食种植规模较大的地区水资源压力指数普遍偏高,水资源约束呈趋紧态势;②当使用熵权法对经济收益、蓝水(灌溉水)消耗和绿水(雨水)利用目标客观赋权时,北方10省将增加高收益高耗水的水稻种植。随着蓝水消耗最小化目标的权重逐渐加大,水稻种植面积和蓝水耗水量会逐步减少;③在15%节水情景中,山东、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应调增玉米种植面积而减少水稻和小麦的种植面积,宁夏和新疆应调增小麦种植面积而调减水稻和玉米的种植面积,河南应调增水稻和玉米的种植面积而减少小麦的种植面积;④在节水5%、10%和15%情景中,优化的种植结构能够使北方10省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的蓝水足迹总量较2019年分别减少38亿m3、51亿m3和64亿m3,平均单位蓝水足迹的现金收益提升4%、3%和2%。本文结果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刘朝旭  刘黎明  彭倩 《资源科学》2012,34(12):2234-2241
我国南方双季稻区农户的水稻种植决策行为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极为重要。本文选择典型双季稻区湖南省长沙县作为研究样区,以312个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构建了包括土地因素、农户因素、经济因素、区位因素、政策因素在内的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户水稻种植决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农户选择种植双季稻的比例较低,仅占被调查农户的55%,农户的水稻种植意愿存在着不断下降的趋势;②在农户的双季稻决策过程中,灌溉条件、人均农业补贴、户主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土地经营规模是显著性最高的影响因素;③经过综合分析,比较效益低、劳动力缺乏、农地规模限制、灌溉条件制约是研究区农户双季稻种植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粮食收购价格保护政策、农地流转政策、农资价格调控政策和农田水利建设相关政策是今后主要的政策调控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盐碱地改良技术综述与一种新的研究模式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耕地和粮食的质量安全及稳定生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体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标志是耕地资源质量问题,其中对盐碱化土壤等中、低产改造利用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为此我国在农田盐碱地改良利用治理和研究诸多方面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根源于我国盐碱地改良整治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水利改良技术、后起的土壤生物化学改良技术、现代节水灌溉农田水盐调控技术研究内容和效果等进行了综述分析。随着我国多形式节水灌溉技术研究应用和推广,以适应新的灌溉条件下土壤水盐管理利用的新技术理论和方法也在不断呈现,如"土壤水盐定向迁移"和农田土壤"盐分上移地表排"即为近年来我国水利科技人员,创新提出并研究的土壤水盐改良利用新技术理论和解决模式,本文对这一新的技术理论和灌排模式研究内容进行了介绍,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农业多功能性多维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何露  闵庆文  张丹 《资源科学》2010,32(6):1057-1064
农业多功能性指农业除了具有生产食物及纤维这一传统功能之外,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环境及文化等独特的非商品生产功能。农业多功能性在概念提出后得到了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也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利用该理论指导其自身的农业发展。由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农业文化遗产地多具有生态环境脆弱、民族文化丰富、经济发展落后等特点,农业的多功能特征表现的更为明显,其农业同时肩负着生产、生态、文化等功能。因此对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农业多功能性分析,有利于全面认识其价值,并为农业发展提供指导。本文构建了农业文化遗产地农业多功能性评价模型,并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首批试点浙江省青田县进行了定量评价。青田县农业功能评价结果排序为生态环境保护功能0.86、景观保留功能0.83、文化传承功能0.53、产品生产功能0.32、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0.27,运用多维模型得出农业多功能性综合评价值为0.64。  相似文献   

18.
节水灌溉农业的空间认知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资源危机已经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耗水大户的农业,现在以及未来很长时间都将面临"以较少的水资源消耗生产更多粮食"的艰巨任务。自1980年以来,我国节水灌溉农业发展迅速,农业节水灌溉措施的实施极大地减少了农业灌溉取用水量,显著提高了灌溉效率,然而水资源危机并没有得到缓解,流域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的趋势并未得到遏制,这一现状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节水农业存在的问题。文章从水资源消耗的视角,充分利用遥感技术在作物分布、蒸散发、产量空间格局和时间动态变化监测的优势,在区域尺度上认识节水灌溉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利益相关者参与式的"耗水管理"是节水高效农业发展以及成功实施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9.
2001-2010年鄱阳湖圩区水稻多熟种植时空格局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文叶  姜鲁光  李鹏 《资源科学》2014,36(4):809-816
在耕地面积有限、粮食单产水平较高的地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复种指数,加大土地利用强度。鄱阳湖圩区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是我国水稻多熟种植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弄清鄱阳湖圩区时间上与空间上的水稻多熟种植变化特征,为兼顾粮食安全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提供现实基础。本文利用较高空间分辨率卫星影像(Landsat-TM/ETM+),选择合适时间窗口,识别了2001年鄱阳湖圩区水稻多熟种植的空间格局,并利用K-means算法对解译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研究表明,2001年圩堤水田面积为34.54万hm2,其中单季稻13.02万hm2,双季稻21.52万hm2,分别占水田面积的37.7%与62.3%,复种指数为162.3%。对比分析2001年与2010年的多熟种植空间格局变化表明,2001-2010年鄱阳湖圩区水田面积减少了1.09万hm2,但复种指数增加了15.9%。本文利用时间窗口阈值法不需经过目视解译即可达到81.6%的精度,是一种有效的水稻多熟种植空间格局提取的方法,并且大大减少了所需的遥感影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