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先锋诗歌的文化境遇进行了简要的描述,在此基础上,对90年代先锋诗歌的内部演化状况及先锋诗歌写作的多元流向与审美格局予以了富有个性的描述与阐析.  相似文献   

2.
潘菁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3):132-134
上世纪90年代先锋诗歌,处于"边缘"位置,准备突破.而学院批评家们占据着"诗歌话语霸权","老资格"总是会有意忽略先锋诗歌.在学院派批评家那里,它成为了匿名的事实,它的缺失损害诗歌(文学)本身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事实上,上世纪90年代先锋诗歌在语言和观念、经验表达上有所突破,成为写作"时尚",优秀作品和诗人得以成长,一代新人得到哺育.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叙事"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写作经验,80年代的抒情诗歌则被视为一种与时代格格不入的传统.新世纪田湘回归诗坛,他的诗歌有20世纪80年代的浪漫主义和抒情特征,以真挚的情感闻名诗坛.其创作表明,浪漫主义诗歌能够在情感上引起强烈的共鸣,是一种需要重新审视的诗歌传统.  相似文献   

4.
辛笛20世纪40年代九叶派的主要诗人之一,他在40年代的诗歌创作经历了三个阶段。本文主要对辛笛40年代诗歌创作价值取向的转变进行了探讨。辛笛诗歌从《珠贝篇》中注重个人内心的解剖,表现个人内心纤细微妙的情感,到《手掌篇》“从缠绵的个人情感之中走出来”,“把人民的忧患融化于个人体验之中”,注重抒写人民苦难,其诗歌价值取向发生了转变:从个人情感到与人民情感的沟通。  相似文献   

5.
姜起超 《文教资料》2012,(34):88-91
随着诗歌本体意识的回归,90年代先锋诗歌的书写出现了许多转向,诸如出现了比先前抒情性诗歌写作更为深邃的"智性化"书写,及物写作逐渐替代了虚高的不及物写作,细节写作的出现强化了诗歌处理现场的能力,而且,伴随着一种本体意识的成熟,诗歌叙事特质凸显,先锋诗人先进的创作理念把"诗歌戏剧化"写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文化转型,历史进入以后现代主义为特征的大众消费文化时代。伴随大众消费文化时代的来临,90年代的诗歌也发生转型,呈现出种种断裂性的后现代先锋写作特征。诗歌写作出现了鲜明的个人化倾向,诸如散文化、口语化、叙事化、非诗化。正是这种高度的个人化写作迅速瓦解了传统诗歌美学观念,使诗歌由传统的结构主义诗学时代滑向后现代的解构主义诗学观时代,呈现出一种非历史化的平面性狂欢写作状态。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诗歌与政治、经济、化、教育、社会诸问题联系紧密,其基本走向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60年代至70年代末是“以政治为本”的诗歌;80年代至90年代是“以语言为本”的诗歌;进入21世纪以来转向“以人为本”的诗歌。多元共存、兼容自由、关注人性和生态环境,已日渐成为中国当代诗歌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谱系学的角度考察了90年代诗歌的新变.首先用"中断说"来质疑目前流行的"断裂说",同时对90年代诗歌的版图、处境、流向进行了粗略的描述;其次,着重就一些重要的写作现象,如"知识分子写作"、"民间写作"、 "女性写作"、"老诗人写作"、"流行歌词写作"等,进行了本质化的梳理和"文学史述"性质的总结;力求点面结合地呈现出90年代中国新诗真实的图景.  相似文献   

9.
康海作为“前七子”之一,在当时文坛上有重要影响,其诗歌作为时代和作者个体的重要资料,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康海诗歌的情感取向是多面的,主要有关中情结的流露,有儒家情怀的抒写,有老庄思想的宣泄,有日常情感的表达。这样的诗歌内容正是康海自身生活、情感和性格的真实体现。因情命思、缘感而发、比物陈兴的风格正是康海诗歌创作动人之处。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范型”的转换带来了先锋诗歌的转型。表面上看它是文类学意义上的变构,实质上是内在生长机制的一次自我更新。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乡土小说艺术表现出比较成熟的姿态。乡土小说作家既尊重传统又大胆探索,在创作方法上,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并存,又各自有所发展变化.在继承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创作主体的情感更趋客观,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不再是一种"符号"、"概念"、"工具",还原了"人"的真实。现代主义作品也不再像80年代的先锋小说那样片面追求形式的"革命"而使文本晦涩难懂。这给乡土小说带来了特有的生命活力和前所未有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朦胧诗浮出地面不久并渐渐获得读者的认可时,一股新的诗歌浪潮以一种一往无前的气概汹涌而来,“第三代”诗,90年代个人化写作,70后诗人群等各种诗歌流派和浪潮接踵而至,让人目不暇接。从“第三代”诗开始,先锋诗歌构成了一个连续性的艺术系列,产生了一批才华功力兼具的诗人和优秀的文本,带动了当代诗歌乃至当代文学的历史转型,对这一文学课题进行研究无疑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但由于研究难度大等原因,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十分薄弱。而罗振亚先生的《朦胧诗后先锋诗歌研究》对这一问题做了深入的研究和解读,作者凭借自已丰富的资料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对朦胧涛后的先锋诗歌做出了冷静的梳理和深入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时代的诗歌生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诗歌因回到纯粹个人世界而渐归沉寂,90年代以来商业化狂潮和"告别革命"的氛围,更让它淡出人们的视野.而互联网的适时兴起,为困境中的诗歌提供了新平台,其开放性与互动性,改变了诗歌的传播方式和阅读方式,让人看到诗歌"复兴"的曙光.但网络并没有改变诗歌的文体性质以提升读者的数量,也没有强化诗歌的艺术凝聚力和先锋性,却可能在思想和艺术准则的瓦解中,导致诗坛的分崩离析,并损害诗人体验和思考的独立性与独特性,使诗歌丧失"先锋"精神.对读者而言,它所造就的浮躁阅读心态,也削弱了交流功能.网络的不确定性,使诗歌无法摆脱对传统文学刊物的依赖,从而也不可能摆脱它在商业化的文化环境中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戴望舒是19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他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表现,但反对像浪漫派诗人那样赤裸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在他的观念中,诗歌创作的动机在“表现自己与隐藏自己之间”,诗歌既不单是真实,也不单是想像,而是“由真实经过想像而出来的”(《诗论零札》)。在诗歌创作中,戴望舒非常善于寻找意象,营造意境,艺术而真实地传达自己的心灵,这就使他的诗歌富于情感而又极其美丽。1928年发表的《雨巷》即是一首极具魅力的诗作。  相似文献   

15.
西方情感教育思想对我国的影响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个世纪70、80年代和90年代始,西方和我国分别兴起了情感教育热潮。总体来看,中国受西方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情感教育内容心理化、情感教育目的快乐化、情感教育性质手段化、情感教育价值取向社会化等方面,因此产生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翟永明在诗歌中采用独白叙述方式,真实暴露女性的内心世界,但是这种独白叙述带有很强的个人性和精神性。90年代,翟永明诗歌走向平淡的言说方式,采用戏剧手法来考量生活,在生活戏剧化中体会生命沉重,力图突出生活本质。  相似文献   

17.
在1990年代新的历史语境中,安徽诗歌克服物质主义与意识形态的巨型主题,展现出创新和先锋的特质。以《诗歌报月刊》、江南诗社、余怒为代表,共同构筑九十年代安徽先锋诗歌的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18.
伊沙是90年代口语诗的先锋代表,但自90年代后期以来,这种"先锋性"的光芒实际上逐渐收敛。相应的,伊沙的诗歌创作走向"沉潜",于文本中展现具有个人化特色的"本城"意识,以富有"男子汉"承担感的"壮年写作"状态楔入生活,获得以诗歌形式凸显生命意识、进行抒情叙事的"自在"。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诗歌"已成为当下诗歌批判界一个很重要的理论术语.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90年代诗歌"的命名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每一阶段的命名中,诗人、批评者都赋予了它不同的含义,但总体上讲是三种认识:一是大多数研究者所认定的中性的时间命名;一是以"知识分子写作"为主体的诗人、诗评家的文学史意义上的命名;三是对"90年代诗歌"命名的否定性命名.分析比较而言,以中性的时间意义命名更具有可行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读者截然不同的阅读反应,折射出1990年代先锋诗歌丰富、复杂的真相:“老问题”与“新困惑”纠结,经典诗人诗作稀少、精神孱弱,时而滑入形式主义的泥淖;同时,先锋诗歌也在可能性的寻找中提升了艺术品位,以“及物”的写作路线加强了诗与现实的关联,创造了个人化写作的奇观,为新世纪的诗歌升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