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与西方古典绘画的"模仿说"相比,中国古典绘画更追求"意象"的表现,追求"意"与"象"、"主体"与"客体"在艺术中的和谐统一。"意象"既不同于西方古典的"写实"风格,也不同于西方现代主义的"抽象"表现,它是中国古典绘画追求心理和谐的文化的表征。因此,我们对"意象"审美中所积淀的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生态文化意识的秉承和发扬,在当代尤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以人伦本位为主线,西方文化则以个人本位为主线。汉英谚语在文化内涵上的差异表现为:在人文精神上,中国体现出对个人、集体、国家的积极关注,而西方更侧重于个人的“自我”的发展;在道德观念上,近现代西方受理性思维与利己主义思想的影响,与中国的孝道、交友之道、义利观呈现出差异;在文化心理上,中国表现为内倾,西方表现为外倾,中国注重平衡和谐,西方强调对力的崇拜。  相似文献   

3.
刘来 《考试周刊》2011,(20):34-35
"哲学"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形式,并不是绝对纯粹的,而是与各种文化紧密相连的。一百多年中国哲学的创作史,就是中国的知识分子以西方的哲学文化框架(这种框架可能是实用主义的、实证主义的、生命哲学的,也可能是马克思主义的)重新释解、改造中国本土文化,构造适应当代社会生活场景需要的"新"哲学的过程。本文通过中国哲学来研究中国艺术,通过中国艺术表现哲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艺术的理想主义时代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那个时期是85美术运动的开端,很多参与过85美术运动的艺术家把那段时间多的表现在艺术文化领域,这种表现与其说是改革开放认识产物更不如说是长久文化禁忌忽然放开所导致的心理压抑的减轻和解脱。称为自己创作的黄金时代,80年代也成为唯一以"群体"和"运动"命名的艺术时代。群体和运动相当准确的体现了这个时期的艺术特点,那么到底这次运动是对西方艺术的一种盲从,还是对突破官方禁忌的一种创新?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先锋性到底是一种突破还是一种"炮灰精神"?中国当代美术运动中的艺术家们是一个有着明确的现代艺术观念的组织,自改革开放以来思想的解放与对艺术的探索使"人文热情"更多的表现在艺术文化领域,这种表现与其说是改革开放认识产物更不如说是长久文化禁忌忽然放开所导致的心理压抑的减轻和解脱。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文论中的"空白"范畴有着各自独特的魅力。中国文论中的空白主要与"有"相对,空白也是一种极大的有。西方文论中的空白更侧重于隐藏,只写出全貌的一部分,在有限的空间中感受到未曾表现的"空白"的张力。  相似文献   

6.
乡土文学实质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介入和中华民族自身立足"本土"对乡土经验进行修理调整后的一种表述形式,其核心是乡土意识这样一种文化或心理结构,因此乡土意识对乡土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本土价值,也应具有新内涵。"乡土意识"是现代性冲击下的20世纪乡土中国变迁的有效研究范畴,在此视角下,可以更为合理地审视20世纪中国的文学与文化嬗变、思想演进等。基于"乡土意识"对应"现代性"的本土意义,无论在方法论和价值论上,都应重视并拓宽"乡土意识"研究范畴,这对文化艺术研究和乡土中国变迁的阐释将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单灵 《文教资料》2010,(31):83-85
本文分析了中西方哲学思想及其在古典园林中的体现.比较了中西方古典园林在艺术表现上的差异,以有助于人们深刻体会中西方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生态意识和生态美学。  相似文献   

8.
基于相异的自然观、思维方式、化环境,中西古典建筑艺术有着迥异的空间意识。中国古典建筑组群式的空间构成方式,比较模糊、变幻的空间思维意识,空间追求旨趣侧重于表现精神美;西方古典建筑集中式的空间构成方式,空间思维显得清晰、确定,在空间追求上偏向于反映形式美。  相似文献   

9.
纵观中国和西方美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民族文化心理,造成了中西在审丑观和审丑艺术实践上的明显差异.中国侧重于对丑美并存和对比性关系的认知,往往以丑反衬美,美是艺术表现的终极目的,而丑只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段.西方则不仅将艺术创造中的审丑视为能引起快感的观照生活与求知的过程,而且发展到把丑看作社会现实与心灵现实更真实的本质的显现形式,其审丑艺术的表现显得更为直接和普遍.  相似文献   

10.
《坛经》作为中国佛教中唯一称得上"经"的著作,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所体现的禅宗思想如"空灵观"、"平常心即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不立文字"等与中国艺术有密切的联系,同时与西方现代艺术的某些观念不谋而合,充分体现了禅宗思想的深刻性、重要性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美学思想核心在于一个"真"字,陶渊明美学思想核心的形成有着厚实的现实基础和深刻的哲学基础,他把人格之"真"与艺术之"真"完美的融为一体,陶渊明"真"美显示出来的境界主要表现在他对诗意乡土生活的营构和死亡意识的超然解脱以及其"自然化迁"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当前的设计作品中,充满着受西方影响的视觉语言,"国际化"符号的泛滥和"本土化"语言的缺失现象十分突出,应该关注中国传统图形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让"未来的设计师"重视中国传统图形的学习与继承。中国传统图形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表现不是简单的"移植",而应引导学生吸收传统精华,加以推陈出新,在此基础上再运用现代设计思想赋予它新的时代含义。  相似文献   

13.
翟云 《毕节学院学报》2007,25(3):119-121
素描这一艺术表现形式不论是在东方或西方,都有着大致相同的发展痕迹.只不过西方的素描表现形式侧重对结构和形体的准确表现,而东方更侧重于表现技法的多样化罢了.但不管怎样,东西方的素描艺术在早期便都具备了成为一门独立艺术形式的基础.在艺术表现形式多元化发展的今天,素描有更多条件更多理由成为具有独立意义的艺术门类.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方艺术里时空意识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西方艺术所表现的瞬间物质形态所具有的时空存在形式,以及由它们相互关联构成的外部世界,与中国艺术静观和体悟的审美方式所描绘的内在世界,实在是大异其趣。中国艺术时空风貌的获得,决定了中国艺术思维致思是导向于人的内心而不是外在感官世界。因此,在中西比较的框架中,可以进一步凸现中国艺术中所表现出的时空意识的美学特性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5.
华裔美国诗人李力扬的思想和创作理念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力扬是美国当代著名华裔诗人,他的诗歌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都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李力扬的诗歌创作主题和艺术手法深受中国文化及西方文化的影响。同时李力扬的思想及创作理念受到神秘主义思想及东西方泛神论及现代科学的影响;具体来说,李力扬的思想受中国道教、美国超验主义及西方基督教的影响。李力扬在诗中通过描写痛苦曲折的移民经历和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来表现世界的逻各斯,规律和道。  相似文献   

16.
朦胧诗作为一种新的诗歌潮流,在中国"文革"结束后的历史转折时代,为文学的"解放"注入了活力,开启了一种新的启蒙。它广泛吸收了西方现代派表现技法,充分发挥了汉语言的魅力,使诗的艺术技巧得到更完善的发挥。作为一种思想启蒙,朦胧诗雄辩、诘问、宣告的浪漫模式,展示了它不可复制的形而上意义:以怀疑求证个体的生命价值;以反思张扬时代的英雄主义;以意象成就审美意识的升华。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不断深入交流,单纯的"拿来主义"已经无法适应中国人的审美需求。在平面设计中融入中国的特色,将国画的精髓表现在西方艺术中,也是现在越来越热门的话题。本文分析了中国水墨艺术的概况及其重要意义,并简要论述了水墨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形式,以为后来设计者做个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油画家一方面受西方油画的影响 ,在艺术语言上寻求与西方对位 ;另方面又受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思维的影响 ,主观自觉地力图摆脱艺术殖民地痕迹 ,在艺术语言上又呈现出与西方不对位的势态 ,构成了中国油画风景发展的复杂状况 ,从而表现出中西文化对中国油画风景发展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西方古代的美学,由于都产生在奴隶制和封建制这个共同社会基础上,由于都受人类思维发展和文化艺术发展一般规律的制约,其思想性质大体是相同的,本质上都属于古典主义美学的范畴。但因为中国和西方历史条件,文化传统,民族审美心理的差异,美学思想又形成为东方和西方两大系统,在世界美学史上竞放异彩,各有千秋。由于中国的诗歌、书法比较发达,因此我国古代文化就出现了以“言志”为主的表现说。而西方由于史诗、戏剧、雕刻较为盛兴,则产生了以“摹仿”为主的再现说。 1“言志”的表现说。古今中外,一切进步的文学家,文论…  相似文献   

20.
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伴随着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布道,西方文化开始传入中国,从此拉开了中西方文化交织、渗透之序幕。以钢琴艺术为代表的西方艺术与在中国有着三千年历史传统的古琴艺术,这两种中西方艺术形式在不同的哲学思想影响下展现出大相径庭的音乐艺术思维特征,形成了东方的线性音乐思维与西方的和声音乐思维,东方的感性写意音乐思维与西方的理性科学音乐思维,以及东方的"对立统一和谐观"音乐思维与西方"对立斗争的和谐观"音乐思维等三个不同维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