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直以来,我国司法实践中“重定罪轻量刑”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这就使得“同罪不同罚、同罪不同判”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规范裁量权,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 (简称“量刑规范化改革”)被中央确定为重大的司法改革项目,也是刑事审判改革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但是由于目前量刑规范化改革还在进一步摸索阶段,在理论和实务中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因此还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和分析,从而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王志峰 《文教资料》2010,(10):114-115
文章分别从“因人而异”、“因情节而异”和“因时而异”三方面探讨了宋代“同罪异罚”的特点。同时对宋代理学家司法审判的观点和方法中作了简单陈述,指出了他们在推动“同罪异罚”实施中的作用。最后,分析了宋代施行该原则的原因.以及时代背景,并对其深层次原因作了简单解读。  相似文献   

3.
追求正义是中华民族的美德,离开正义,什么都无从谈起。在我国封建时代,虽然不讲民主,但是,在开明的君主时代,也存在着朴素的民主思想,如:“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体民情,察民意”……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时代,更要呼唤正义、民主。在正义和民主中,正义是灵魂,民主是形式,没有正义的民主是不可取的,不知正义为何物的选民更是可悲的,  相似文献   

4.
在对联中嵌进“一”到“十”这十个数字,古今屡见不鲜,且其中不乏佳作。  相似文献   

5.
很多老师在讲“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时,都是从“个”开始的。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十个“百”是“千”……史宁中教授编写的《数学基本思想18讲》给我新的启发,书中是这样叙述的:数位与数是不同的。10个一千是一万,这样的认识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6.
十人猜帽     
十个人站成一列纵队,从十顶黄帽子和九顶蓝帽子中,取出十顶分别给每个人戴上。站在最后的第十个人说:“我虽然看见了你们每个人头上的帽子,但仍然不知道自己头上的帽子的颜色。你们呢?”第九个人说:“我也不知道。”第八个人说:“我也不知道。”第七个、第六个……直到第二个人,依次都说不知道自己头上帽子的颜色。出乎意料的是,第一个人却说:“我知道自己头上帽子的颜色了。”答案:第十个人开始说:“不知道自己头上的帽子的颜色。”这说明前面的九个人中有人戴黄帽子,否则,他马上可以知道自己头上是黄帽子了。第九个人知道了九个人中有人戴…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许多的政治家和人民群众,始终一致地崇尚着一种共同的美德,那就是“廉”。“廉”,东汉的王逸释为“不受”、“不污”,清朝的段玉裁释为“俭”。故“廉”者,不受不义之物,不营一已之私之谓也。一部二十四史表明,古之尚廉,与为吏之道有关。从秦的律条、汉的荐举、魏晋的选官、隋唐尔后的兴盛起来的科举乃至  相似文献   

8.
徐今 《学语文》2013,(3):69-70
“坑爹”的流行实在有点势不可挡,近来频频现身各类新闻媒体。“十大坑爹XX”的盘点更是层出不穷,如“十大坑爹公司”、“十大坑爹坏习惯”。不难发现,这两例“坑爹”的语义内涵不尽相同,前者存在有意进行欺骗的行为主体“公司”,后者不然。时下,“坑爹”一词广受大众喜爱,在高频使用中语义得到迅速发展,让我们来梳理一下“坑爹”的多个语义。  相似文献   

9.
1.变问“总数”为问“满足条件的数”,使封闭题变成开放题。   在有些数学题中,满足条件的数往往有许多个,如满足“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要大的两位数”这一条件的数共有 36个。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题目的问题是问“总数”,那么,这个题目就成了封闭题。如果我们不问“总数”,而只问“满足条件的数”,这样就可以变成一个开放题。   例 1.请你写出一些两位数,使这些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大于十位上的数。   方法一:从个位数开始考虑。   由于个位数要大于十位数,所以个位上的数可以是 2, 3, 4, 5, 6, 7, 8, 9这九个数中…  相似文献   

10.
贞节作为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种婚姻道德和法律规范,并非仅对女性要求,它对男性也有限制,如在法律上和实际生活中对男女私通行为的惩罚所采取的“男女兼惩”、“男女同罪”原则,以及就男性对女性的性冒犯行为予以严惩的做法,都是上述观点的体现。这种做法与维护婚姻家庭和社会安定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1.
丁新 《历史学习》2007,(1):44-44
“凡将马、牛、军需、铁货、铜钱……私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物货船车人官。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因而走泄事情者斩,其拘该官司及把之人,通同夹带,货知而放纵者,与犯人同罪。”这段话是《皇明世法录》中对明代“海禁”制度的记载。“海禁”的影响需要结合它的时间跨度进行分阶段研究。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新课改虽然已经进行了近十个年头,但大家在教学实践中更多强调的是“教法”因素,而对“教材”和“学生”这两个因素则强调不够。本文探讨了历史教改中的“教材”和“学生”因素分别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区分形近字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把区分形近字的方法告诉学生,让其明白:不管字的形状多么相近,总有一些细小的区别,只要我们能将每一个字的每个细小的特征抓住进行比较就不易混淆了。比如“买、卖”。这两个字的特征是有“十”和无“十”,根据“十”和“食”的谐音,我就告诉学生“有食(十)就(读)卖()”,“无食(十)就(读)()。又如:“慌、谎”这两个字的特征是“慌”是“忄”旁,“谎”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曾经是尖子生却淡出了优秀行列?为什么曾经不被看好的学生后来却表现出色?也许这谜底就潜藏在“第十名现象”中。 周武,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高级教师,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会员,发现了耐人寻味的“第十名现象”。近期,本刊记者在杭州西子湖畔采访了周武老师。  相似文献   

15.
谁都知道“笑一笑,十年少”这句话,自从爷爷从不法书贩那里买了一本不知源自哪个出版社的盗版书籍后,他便百分之百相信这句话了。“牛孙子,快来看,这叫‘笑容广播操’,还有伴奏带呢!”“笑容也需要做操?”我拿过来看了看,“不就是几个面部表情的范图嘛,我也会画。”“那可不一样,笑是有学问的,你没听过‘笑一笑,十年少’吗?”爷爷赶快宝贝似的抢过他的书。“爷爷,这你也信呀。要是真能笑一笑就年轻了,那我们国家就不会进入老龄化了。”“那是他们不会笑,学着这本书笑,肯定会返老还童的。”爷爷深信不疑。爸爸在一旁听得“…  相似文献   

16.
同数相加法是指在一年级数学教与学中采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两个加数大于5(或是5),并且两个加数相差不超过2的式题。同数相加法的要点是:“同数相加,多加减去,少加再加。”例如:7+6,计算时用“二七十四”口诀减去1得13。也可用“二六十二”口诀再加1得13。“同数相加法”比“凑十法”缩短了思维过程,节省了计算时间,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利用凑十法思维过程是“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余数。”看大数干什么呢?就看大数和10差几,在这一步学生心算了第一道题。看大数和10差几后,再把小数分解成见和几,学生又心算了第二道…  相似文献   

17.
《咬嚼字》杂志近日在上海公布了2006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差错。这十大差错是:1,将“像”错为“象”,这在电视字幕中出现最多。2,将丙戌年的“戌”字,错成“戍”字,这在大量的台历,挂历中出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拜读贵刊2002年第8期《哪种方式解题更好》一文,对文中观点不完全赞同,下面略表本人拙见。该文中列举了学生对于80加10一题的思考方法,诸如:因为8加1等于9,所以80加10等于90;80、81、82、……89、90等等,但相比较而言还是书本上的“8个十加1个十是9个十,9个十就是90”这种方法简约、高效、成熟,学生的思考方法显得幼稚且繁琐。分析至此,该文却认为应当让学生保持自己的思考方式。并且应让学生在逐渐优化过程中“悟”出最佳方法,认为这是“把‘优化’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把‘优化’的过程变成学生反思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间的…  相似文献   

19.
备课,首先要研读教材。课堂上“引导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来回”,“导游”自己还不熟悉路,那怎么行?教了十多年的书,细细想来,每每研读一篇教材,我大抵都要经历这样一个“三读”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想起不久前看过的《红楼梦》,那里有个刘姥姥。有一回,刘姥姥被请进大观园吃饭,当吃到茄子时,刘姥姥说:“这是什么呀?”有个丫鬟笑了,说:“这是茄子。”刘姥姥惊呆了,半天回不过神来,她说:“这茄子怎么和乡下的茄子味道不一样啊?”可悲,种了大半辈子蔬菜,吃了几十年茄子的刘姥姥竞吃不出茄子的味道来了;可叹,贾府中的茄子又是烘又是炸,又是蒸又是炒,又放辣酱叉放香料,经过这数十道程序的折腾,这茄子的味道还能保留几分呢?你让刘姥姥如何从这数十种味道中辨别出属于茄子的味道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