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嫁姿  柳丰  温优华 《编辑学报》2017,29(4):345-347
学术期刊编校质量审读误判的消极影响极大.本文简要分析编校质量在审读评价体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指出了审读误判消极影响,并提出了消除审读误判的策略,即:挑选适合的审读专家,并对其进行培训、动员,创新期刊编校质量的审读形式,审读结果发回期刊编辑部确认没有任何误判之后再公布,审读结束后对审读专家进行考核等.  相似文献   

2.
河北教育出版社最近推出一项提高图书编校质量的新措施,聘请社外6名离休的编辑专家组成审读室,专门审读社内已经编校完毕的重点书稿校样。该社领导认为,出版社审读成书是必要的,但审读的主要力量应用在审读付印前的书稿校样上。前一个时期,该社曾将部分经过编校程序的书稿校样,请社外编辑专家再把一次关,有效地消除了编辑在审稿  相似文献   

3.
图书编校质量审读员的职业素养要求包括高度的责任心、较高的政治敏感性和较强的编校业务能力。审读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才能胜任审读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近日,由于工作原因,有幸结识了京城一家专司编校工作的单位——萃华编校社。在京城诸多以文化事业为主业的机构中,打出编校社旗号的,此为第一家,难能可贵。该编校社成立两年多来,不懈努力,埋头苦干求发展,如今已是具有22名专业编校人员的小具规模的专业机构了。因为热爱编校工作,故而人人用心,个个敬业。在京的约20家出版社都曾委托该编校社编辑、复审,校对各种教材、科技图书、词典、文学作品,乃至样书审读。笔者所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也与该编校社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已请他们审稿、审读样书十余种。由于该编校社编校稿件质量和审读周期…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1995,(1)
精雕细刻 完美表现──试谈对报刊编校质量的审读叶子编辑工作是报刊出版链条中最关键的环节;校对是保证报刊质量的有效手段。编校质量决定着报刊的整体质量和社会价值。对报刊编校质量的审读.可以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来把握。微观指的是报刊上的一篇篇具体文章...  相似文献   

6.
当前,出版产业化的发展、出版新技术的应用和向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不同程度地影响和改变着编校工作.近年,新闻出版相关部门下大力气抓编校质量,各出版单位对编校质量也高度重视,但出版物的编校质量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往往须臾松懈就可能出现不合格后果.长期以来,各出版社普遍都在探索有效提升编校质量的方法和途径.结合本社实际,我们体会强化审稿业务、规范审读流程对提升出版社编辑人员业务能力和整体编校质量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谈期刊审读的方式︽铁道医学︾编辑部张惠民期刊审读有利于提高刊物的质量和编校人员的素质。为了使期刊审读形成制度,需要一定的形式做保证。期刊审读有多种方式:全面审读与抽样审读相结合;详细审读和简略审读相结合;专家审读和自行审读相结合。可由上级主管部门或主...  相似文献   

8.
郑帅 《出版参考》2021,(5):83-85
科技图书一般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不仅需要图书编辑具有编校相关知识,更要有专业的学科背景.在图书编校质量要求日益严格的背景之下,如何提高编辑的审读质量是目前的关注重点之一.科技图书的目录凝聚了全书的内容和观点,是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应是审读的关键环节之一.审读目录可以作为编辑审读工作的有效抓手,有助于编辑把握图书的写作方向和主要内容,提高审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更好地践行编辑出版的初心,为知识的传播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的审读制度一是发稿前的三审制,二是出书后的快样(印刷厂在一本书大批装订之前先试装进审的样本)审读制。它们对于保证出书的方向和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照理,有了如此严格的审读制度.我们的出版物的政治质量和编校质量应该是很有保证的了,然而,事实上.出版物的质量问题仍然是层出不穷.尤其是编校质量方面的问题更为严重,每次抽查,不合格品占了相当大比例,令出版界内外人士十分忧虑。为什么会这样?毛病究竟在哪里?  相似文献   

10.
图书编校读中的“统一、规范、纠错”(下简称“统、范、纠”)问题,就是指编辑加工、校对校审和通读审读中的统一、规范、纠错问题。这是编校读诸环节的共性问题,但随着环节的递进,其广度应缩小,数量应减少,深度应加大。具体说,编辑加工要对原稿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统、范、纠”,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图书奖已成为目前中国三大图书奖之一。参评单位当然是百般筛选后才申报了那些自认为质量上乘的图书。然而,在审读了有关图书后,又为有些参评著作的编校质量而惋叹。这里仅就几本有代表性的图书做些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机械类图书中常见的编校差错(上)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孟寿萱减少编校差错是提高图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是笔者对近年来在编辑加工书稿和审读成品图书中发现差错的归纳,力求通过示例和分析,使编校人员认识这些常见问题的规律,从而进一步提高编校质量。一、量和单位...  相似文献   

13.
《编校园地》是由《编辑实务》、《编辑人语》、《校对工作》合并而成的。 编校质量决定着图书的质量。出版工作要向优质高效转移,提高编校队伍素质和提高编校工作质量是个关键。本专栏的任务,就是帮助编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质量。 《编校园地》的主人,是广大编辑和校对,我们热切地期待大家都来耕耘这块沃土。 《编校园地》需要如下稿件:(1)编辑学、校对学论文;(2)编辑经验谈(包括选题设计、组稿、审读、加工及图书的评论宣传等);(3)校对工作经验谈(包括校对操作、校对管理、外校管理等);(4)优秀的审读报告书和校对报告书;(5)编校人员自身修养经验谈;(6)对具体出版物中的差错的分析(随稿附原书刊或原书刊有差借处的复印件)。 希望缩小题目,写短文章,言之有物,切勿泛泛而谈。  相似文献   

14.
一谈到图书编校质量检查,势必涉及差错认定这个关键环节,对此各出版社时下比较通行的做法是:一、成书的质检。审读员审读全书,依据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的计算方法》(以下简称《计算方法》)初步算出差错率后,将记录表与责任人见面并经过申诉、争议、反馈,最后确定差错率。二、清样的质检。程序是审读员随机抽取清样中的一部分审读,随后将记录表交责任人认定并由其在校样上改过,质检人再根据结果算出差错率,合格的即可进入付印阶段,不合格的退责任编辑重新通读余下部分,继而再检,直至合格。不难看出,差错认定…  相似文献   

15.
图书审读不当之举种种张新建图书审读对提高图书编校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在,图书审读工作基本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的路子。但令人忧虑的是,目前审读工作中的一些不当之举,影响了审读结果的可信度。1.对送审样书“再加工”图书审读。虽然有时是随机抽审,...  相似文献   

16.
蒋建斌 《采.写.编》2021,(5):125-127,124
审读工程技术类论文的数据问题关系到论文研究的结果和结论,值得编校人员研究.文章以正式录用的稿件为研究对象,从论文数据的重要性和存在问题入手,结合实例,按照编辑学方法,对数据问题做出分析,归纳出数据审读的方法和注意要点.论文数据的审读中,要进行对比检查、常识性检查和研究方法检查来甄别数据问题.数据问题需要编校人员重视数据正确率,以提高论文的学术水准与综合编校质量;数据采集、分析、积累和应用将是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研究的主要方向,文章可为工程技术论文数据的检验和编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新闻出版局于10月10日召开了全省图书审读和图书条码使用工作会议。全省7家出版社的社长兼总编辑、总编室主任、出版科长、审读室主任共计40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花山文艺出版社社长、代总编辑方愿同志,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闻宗禹同志介绍了他们是如何开展审读工作的。这两个社由于审读制度健全,措施有力,平时注意广泛开展审读工作,重视社内编校质量自查.严格三审制,把差错消灭在成书之前。所以在署里、局里组织的几次编校质量检查中均取得了较好成绩。这两个社的经验和做法使其他社的同志  相似文献   

18.
论"印前审读制"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赵更吉 《编辑学报》2004,16(6):441-442
通过审读实践,发现目前出版物中存在的编校问题仍然很多.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各出版单位应该组织印前审读班子,建立印前审读制.就审读员的权利和责任以及印前审读的可行性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编辑在审读加工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理校法,对于提高书稿编校质量和编辑审读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这就要求编辑在审读书稿时,始终抱持怀疑主义的态度,对一切文字都作有错推定,稍有蛛丝马迹,即启动推理分析,找出失理之处,再加验证核查。久而久之,编辑就可以形成发现问题的敏锐意识和推理能力,不仅提高审读质量,而且提高审读效率。  相似文献   

20.
编校结合有利于提高编校质量梁家新在编辑分流的条件下,加工编辑的职责就是传统的书稿加工,即对书稿的文字表述,具体技术内容的说明,图表的处理,各种标准、规定的运用情况等,仔细审读,找出差错、疏漏或不规范之处,予以弥补、完善,以使其符合正式出版物的各种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