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学完《种子发芽了》这节课,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我布置了一项作业:选一种植物的种子种在花盆里,观察它的生长过程,写连续观察日记。  相似文献   

2.
自然实验教学要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就要破除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根据学生的兴趣 ,拟定程序和方法进行探究活动。1 课前组织开放性探索 获取感性知识  组织学生进行课前开放性探究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上《植物的种子》这课前 ,教师先布置学生收集各种种子标本 ,把一些种子泡软等探索活动 ,并通过这些活动 ,增加学生对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不同点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中再指导学生做种子发芽的实验 ,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 ,并进行观察记录。学生发现先长出来的“芽”生长成植物的根 ,而真正的芽在两片豆瓣 (子叶 )里面 ,这…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比较常见作物的种子在外形上的不同,指导学生认识这些种子,并能说出这些种子的名称。2.通过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指导学生认识种子在构造上都具有胚根和胚芽两个重要部分,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细小构造的能力和把握物体共同性的能力。3.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懂得把种子“种”在玻璃杯里的方法并能在课后各自观察、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体会一粒种子就是一株植物的雏型。教学重点: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找出其共同点。课前准备:1.前次课要求每个学生带一个无色透明的玻  相似文献   

4.
贵州德江城关三小的自然科技课外活动先后受县、省科协表彰。他们的做法是:①结合课本让学生作课外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绘图,写观察报告。他们做了金属性质、种子发芽和植物繁殖等实验,绘制了春季自然历,写了空气污染调查报告。②成立了科技课外活动组。共成立了养蚕组、青蛙生长过程观察记实组,动植物标本采集组、星空观察组、节气日天气情况记录组和自然日记  相似文献   

5.
正你是不是也对生命的诞生充满了好奇?也许你也问过妈妈,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不过,那个问题也许太深奥,让你有些摸不着头脑……且跟我们去看看植物诞生的过程,亲眼见证生命的奇迹——今天上课时,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让我们每人种五粒种子,观察种子发芽及生长的过程。我高兴极了,这可是我第一次做种子发芽的实验啊!放学了,我急忙回到家,拿来一个花盆,把里面的大土块铲碎,然后把五粒"强壮"的黄豆种子埋在土里,浇上水,放在阳光下。相信有阳光的照射,水的滋润,种子一定会很快发芽。  相似文献   

6.
种子发芽     
成长启示1.让孩子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2.培养孩子勇于探索的习惯。小贴士每次观察要写下日期,这样才能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种子植物”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生物圈中的植物”中的一节内容。本课是学习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之后一节有关绿色植物的教学。种子植物在本单元乃至整个植物部分都是非常关键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细心观察、对比思考等教学活动,围绕种子结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知识展开。让学生在体验生物学科“注重观察,敢于实践”特点的同时,使学生得到快乐,获得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及团结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种子发芽,除了需要适当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外,还需要足够的空气。因为种子发芽时,只有空气中的氧气,才能把“胚”里的—部分营养物质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供“胚”生长的需要。为了让孩子们懂得植物的生长也象动物—样需要空气,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观察实验。  相似文献   

9.
生物实验技能的考核,历来采用书面考核的方法。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死,而且往往不能联系实际。为此,我们在初中植物课考试时,进行了一些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一、考核内容:1.种子萌发过程;2.根的结构;3.显微镜的使用。二、考核方法: 1.在考试前半个月,让每个学生任选一种植物的种子,做种子萌发实验,要求他们每天做好种子萌发的观察,并填写人手一  相似文献   

10.
东玲  邢艳 《山东教育》2010,(5):29-30
种子发芽了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班的主题活动是“奇妙的植物”。为了培养幼儿对植物生长的兴趣,让幼儿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我请家长帮忙收集了各种各样植物的种子,开展了“小苗苗是怎样长大的”这一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11.
三年级有一个“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的探究活动,课上,学生对种子发芽这个活动很感兴趣,但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好像对“种子发芽”这个话题显得很陌生。通过对全班调查发现,48个孩子中竞没有一个孩子完整地观察过种子发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从自然现象中选择课题。世界是奇妙而美丽的,自然界中的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都让学生充满好奇,因此许多学生在进行课题研究性学习时,都是从自然现象中选择的课题。如《美丽的海洋鱼类》、《植物的叶子》等等。五年级四班董洋等四名同学选择了《植物的种子》这一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他们搜集了许多资料,了解了种子发芽的条件、传播的方法、种子的寿命以及种子发芽时为什么一般是根先长出来。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的意趣。从社会生活中选择课题。社会是一个无形…  相似文献   

13.
《小学自然教学》2012,(8):48-49
上“种子发芽实验”内容时,按教学要求,我引导学生猜测阳光、水、温度等因素可能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并组织学生讨论了如何验证这些因素的影响,从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要求学生在家做“种子发芽实验”。一星期后,我惊讶地发现:绝大部分学生手里拿着的只是一个长满豆芽的纸杯。学生为什么更改设计好的实验方案,把一个明确的对比实验,做成简单的发芽实验?  相似文献   

14.
全套自然教材的作业,除少数阅读题外,90%都是以观察、实验、制作、调查、收集、感触体验、分析研究和想一想的形式完成的。处理这些作业时,我尽可能让学生做到课内外相结合,手与脑相结合。一、需要观察、观测、考察的题目,在教材中约占38%。对于“种子的发芽”、“植物根茎叶观察”、“天气观测”、“太阳高度变化”等等之类的题,一  相似文献   

15.
设计思想大自然是奇妙的,充满勃勃生机。一粒种子的发芽过程,体现了自然界植物类的繁殖过程,孩子们在亲眼目睹种子发芽的全过程里,能了解植物种子的外形特征、内部构造,增加自然方面的知识,能调动起幼儿的求知欲及热爱大自然、勤于动脑、积极钻研、热爱科学的良好品质。活动过程活动一:认识多种多样的种子目的:1使幼儿了解多种多样的种子;2比较种子的异同点;3培养幼儿观察力,并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所观察的结果。准备:1各种水果若干;2各种各样的种子和与种子相对应的果实图片若干张。过程:1让幼儿品尝水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观察种子形态和结构”的实验的材料和实验方案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一些改进和优化,细化实验步骤,增加发芽种子和煮熟种子的观察,使学生更能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学生知道种子的结构,但对于如何辨认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感到很困难,对于与种子萌发相关的知识也只停留于机械的记忆。鉴于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做种子萌发实验:了解植物吸水的原理;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知道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干重和湿重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李洁 《生物学教学》2005,30(10):38-39
“种子的结构”一课是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的开篇。学生透彻认知种子的结构以及萌发时种子形态结构变化,可以为以后学习“种子的营养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打好基础,有利于学生动态地理解绿色植物的生活历程。教材设计了两个观察性实验活动。怎样让活动更有效地进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时不断地分析思考?怎样在观察性实验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究学习?怎样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更好地掌握基本概念,使探究性活动促进生物学基本知识的学习?对此我做了一些尝试,与学生共同完成这一课的学习。1教…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自然课本第二册《植物的种子》一课后有这样一道作业题:为了让学生了解胚根怎样长成植物的根,胚芽怎样长成植物的茎叶,要学生把菜豆的种子“种”在玻璃杯里进行观察,并把观察的日期和结果记录下来。 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按照《教师用书》上说的方法,指导学生先把吸水纸或滤纸贴在无色透明的玻璃杯  相似文献   

20.
一、巧用实物标本 ,培养观察能力生物义务教材中用于观察的材料很多 ,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 ,需要发动学生自带实物或活体 ,以保证学生面前有材料可观察。如 :讲种子结构时 ,让学生自带玉米、水稻、大豆等数十种植物种子 ;讲根系时 ,让学生自带菜豆、玉米等植物的根系 ;讲鲫鱼时 ,让学生合伙带鲫鱼 ;讲鸟卵结构时 ,让学生自带鸡蛋和一次性碗等等。这样做不仅是让学生参与实验材料的准备工作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事先接触、观察所要捕捉和采集的动物和植物 ,增加感性认识和兴趣 ,培养观察能力。二、采集制作腊叶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