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隐喻能力作为二语习得过程中对学习者更高的要求,是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有益补充。文章采纳现代隐喻认知理论观点,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结合隐喻与文化及隐喻与二语习得的关系,指出隐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是语言与文化联系最紧密的部分,二语教学要注意文化的导入,提高学生对隐喻的领悟能力。隐喻能力能够促进二语学习者的学习,用现代隐喻理论指导二语语言与文化习得是十分重要的,以达到用现代隐喻理论指导二语语言与文化习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从话语的角度来探讨隐喻,就必然涉及到隐喻与主观性、多义性、虚构以及隐喻的语言形式。隐喻表面的语词形式与逻辑并无多大关系。隐喻的不合理的语词并置本质上就是一种陌生化的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3.
隐喻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是语言与文化联系最紧密的部分,是词义转移最常见的手段之一。隐喻的这些研究成果对外语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启示作用,如隐喻与外语思维能力、隐喻与文化教学、隐喻与词汇教学等。因此,隐喻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颜色隐喻输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输入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者关注并争论的话题之一,语言中的隐喻形式以其自身的抽象性、标记性成为加大语言输入难度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汉语颜色隐喻为例,探讨人类隐喻的共性和个性,寻求影响隐喻输入的关键因素,追寻隐喻输入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语言符号是具有的"隐喻象似性"的。在符号学家看来,隐喻与象似性的关系,就是将隐喻归于象似。象似性的研究比隐喻有着更宏大的叙事倾向,在此视野下,语言理应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象征性是语言符号存在的必要前提;而从人类语言起源的隐喻性和人类语言系统的组构理据是人类认知思维的隐喻投射,又足以证实了语言符号是基于象似的隐喻建构。  相似文献   

6.
隐喻从旧时被作为修辞学的研究焦点,到现在成为一种基本的人类认知方式被大众所接受。准确的隐喻翻译可以向目的语读者准确地传递原语中隐喻要表达的语义特征和认知方式。通过研究隐喻翻译的现状,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出发,分析语境对隐喻理解的影响,试图阐述语境知识下的英汉隐喻翻译。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隐喻只被修辞学家视为研究的焦点。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隐喻这一具有语义和语用的语言现象,必须通过语境知识来体现其本体和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文章通过解释隐喻理解中互动的特点,分析影响隐喻理解的因素,阐述语境对隐喻理解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隐喻作为语言表达中的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一种认知的普遍工具和思维手段,本文从语言的本质和重要性、语言模式和思维模式的关联、语言与认知的同步发展、隐喻-连接语言和认知的桥梁、概念隐喻理论出发,试图从隐喻的角度揭示语言和认知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生活"是日常语言中最为常见的隐喻本体之一,用以喻指"生活"的喻体极其丰富。从概念隐喻理论视角看,"生活"是隐喻框架中的目标域,以"生活是X"概念隐喻为基础,衍生出多种观念和语言表达方式,其中反映出不同的民族文化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认知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意义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在本质上是认知的,深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把隐喻理论应用到英语教学中,是隐喻研究发展的必然,也是英语教学的需要。从英语基本范畴词的理解、词义的延伸和新词的创造、词义的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详释当代认知隐喻理论在词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示隐喻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强大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严尔玮 《海外英语》2014,(18):263-264,277
Ideational metaphor is a typical type of grammatical metaphor. The analysis of grammatical metaphor in English nursery rhym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ational metaphor, which tries to explore possible evidence of the existence of ideational metaphor in the language of young children-nursery rhymes. Children learn probably many equally complex systems as that of human language.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介绍Halliday语法隐喻理论中的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隐喻中的情态隐喻。然后根据该理论分析学生英语论文中语法隐喻的使用情况,认为口语特征、主观性和缺乏语法隐喻形式的衔接方式是学生论文中的主要问题,通过示例论证语法隐喻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优选手段。最后提出英语教学中语言形式的学习要和语篇环境相结合,以及应根据语境诸因素做出语言选择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卡梅伦较早的建立了隐喻的应用框架,结合卡梅伦的研究成果,庞继贤和丁展平建立符合应用语言学自身要求的理论框架,而王寅把隐喻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分为三个层面来研究,孙厌舒提到隐喻研究与英语外语教学,蔡龙权也提出了把隐喻性表达作为一项外语交际能力的设想,朱耕则系统地把隐喻在教学中的作用分步骤来实现。针对上述研究,本文做一些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4.
隐喻的认知本质与文化教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隐喻不仅仅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更重要的是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化密不可分,对隐喻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与把握.从语言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出发,探讨隐喻的认知功能和隐喻式文化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以寻找一种对当前文化教学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用超越传统理论局限性的现代隐喻理论观点,对隐喻的认知功能进行分析,并结合隐喻与语言以及隐喻与英语语言习得的关系,探讨隐喻式的英语学习策略,以求获取更完美的语言习得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隐喻不仅仅是语言修辞手段,而且还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以一个概念去理解、建构、表述另一个概念, 这就是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作为连接认知和语言的纽带,概念隐喻理论为认识人类的思维过程、行为经验以及外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从隐喻入手学习词汇网络符合认知规律,有益于突破传统词汇教学的瓶颈,培养学生的隐喻性思维和语言构建能力.本文探讨的就是以认知为基础的概念隐喻形成和理解的过程以及它派生的词汇网络系统在真实情景下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隐喻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不可或缺的认知工具。隐喻的理解是隐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且,隐喻的工作机制和效果主要是在理解过程中达成和体现出来的。因此,隐喻理解在外语教学中有其相应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刘勰运用丰富多样的比喻建构了《文心雕龙》的批评话语体系。根据负载比喻的语言单位不同,《文心雕龙》中的比喻可分为词句比喻和语篇比喻,其中,词句比喻有正格和变式两种,是刘勰分析作家作品、阐述文学理论的主要方式;语篇比喻旨在突出刘勰理论批评的核心,同时体现语言艺术的整体美。比喻作为提升语言表达效果而对其进行修饰的辅助工具,使《文心雕龙》的批评话语委婉含蓄、形象可感,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9.
隐喻能力是英语学习者语言水平达到如母语般流利所必须具备的语言能力,在英语演讲中,隐喻不仅是语言能力的体现,隐喻本身也具备很强的劝谏功能,能够潜移默化地与听众取得同一,从而达到劝说的目的.然而如何在英语演讲稿中使用隐喻的相关研究目前尚少,文章以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研究为理论框架,在分析隐喻的劝谏功能的基础上,以演讲稿的撰写为目标,探讨培养隐喻思维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从而指出建立两者关系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和更新,隐喻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各种语境之中。隐喻的正确使用可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与传神,其主要原因是隐喻话语具有双重影像的特点。对隐喻的双重影像的特点在语境中的使用进行一番探讨,可加深我们对语言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