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化学实验中,气体反应生成物的检验,从未有过固定的仪器,由其它仪器组装实验效果较差。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让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了适应教学的要求,我设计了“气体生成物检验”这套装置,实验效果较好,直观性较强,符合演示实验的要求,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讲“根的作用”一课时,我问到:“怎样通过实验证明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有一个孩子站起来回答:“我觉得把植物的根放到盛有水的瓶子里,如果水少了,就说明根吸收水分了。”另一孩子说:“不行,水还会蒸发。”又站起一个孩子说:“我觉得把植物的根放到盛水的瓶子里,再放些食用油,在水面处做上记号,如果水少了就证明被根吸收了。”这个设计虽然和书本上的实验方法相同,  相似文献   

3.
中学化学教材中有5个金属燃烧实验:初中教材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高中教材中“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实验、“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和“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这5个实验存在着共同的弊端:①燃烧前的预热时间过长,成功率不高;②反应极为剧  相似文献   

4.
高一化学教材“碱金属”一章中有两个重要的对比实验,一是钾、钠与水反应的对比实验;二是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设计对比性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物质的性质和便于辨别该物质。这两个对比实验的共同点都是其一反应比另一反应更剧烈,那么这两个“剧烈反应”的本质和现象各有什么不同呢?对辨别该物质有何帮助呢?(1)钾、钠与水反应的对比实验将绿豆粒大小的钾、钠分别投入两个盛水(事先滴有酚酞)的烧杯里,只见它们都浮在水面上,证明钾、钠密度比水小;反应放出的热使它们熔成小球;反应产生的氢气驱使小球四处游动,并发出…  相似文献   

5.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改进河北承德民族师范学校闫小敏师范化学中的课堂演示和学生实验都安排了“铜和浓硫酸反应”实验,这些实验都是暴露在空气中进行的,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散布在室内。大家都知道,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不尽快排除,会直接影响师生的身...  相似文献   

6.
用聚苯乙烯塑料凸泡膜替代铝箔进行“钠与水反应”实验陶闽(福建建阳师范学校354200)在中等师范化学课本的“钠与水反应”收集、检验气体中,大都采用铝箔刺小孔包钠的方法.该方法经典安全。实验现象正确明显、但是铝箔成本高,且利用率低。一块铝箔反复使用二、...  相似文献   

7.
笔者研制的测量器不仅较为圆满地解决了人教版高一化学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反应在同时、同量、同步等同条件下进行的难题;还能比较准确地量出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体积,将教材中的定性实验定量化;同时为下一章中的“气体摩尔体积”教学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氯气与硫化氢气体反应的实验张禄明(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610200)现行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虽然“学生实验六”中安排了氯水跟氢硫酸的反应来说明氯、硫的非金属性强弱,但都是通过它们的水溶液间的反应来说明而不是直接的气体间反应,并且教材中也没有这样的实验...  相似文献   

9.
“玩”气球     
“一物”多用是设计实验的一种思维途径。面对手里所具有的“物”,认真分析它在外形、功能、结构等方面的特性,思考这些特性是不是已得到充分利用。这样多想一想,就有可能打开创造的思路。让“一物”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发挥它的“作用”!下面以气球为例,介绍几个实验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 ,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我认为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善于改变原来以知识为主线的教材结构 ,多增加一些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且具有拓展性和可供选学的内容 ,以增加课程与教材的弹性和灵活性 ,争取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实验是自然教学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其中对比实验是在研究某一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或原因时 ,设置两组不等效的实验而进行的实验活动。它的特点是 :通过提出自然事物或现象 ,猜想可能的原因 ,再设计对比实验。两组实验中大部分条件相同 ,仅有部分条件不同 ,通过观察差异反应 ,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1.
现行高中化学课本“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节中,教材通过两个演示实验,引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使学生了解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会伴随着能量变化,而这些变化通常又表现为热量变化。演示实验结果不可能让每个学生触摸到,普通的温度计也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看清楚。我设计制作的“热能变化显示仪”(如图1所示)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许多演示实验,只要不需指示具体温度而只需反应温度有变化量时,用此显示仪可增大灵敏度和可见度。  相似文献   

12.
“比热容”演示实验装置的改进广西玉林市沙田一中覃明德初中物理第二章第六节“比热容”的概念教学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做好这个演示实验是本章教学的关键。教材中的实验是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盛在两个杯子里的、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图1加热,如图...  相似文献   

13.
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实验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实验背景 高中生物《新陈代谢与酶》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是通过观察气泡产生的相对量以及卫生香复燃的情况,来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并进而来验证酶具有高效性。但实验时发现使用肝脏研磨液效果并不好。后改用小块新鲜肝脏重新实验,产生气泡多而快,用带火星的卫生香检验,燃烧剧烈,实验效果明显,证实了影响实验效果主要是肝脏研磨液浓度过低或放置时间过长。教学后我想:教材设计的实验中猪肝是不是最好的实验材料?是不是植物也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否相同?能否通过定量测定来反应酶的活性,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在化学气体收集方法的启发下,我着手设计定量收集氧气并研究不同植物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4.
多功能气体发生器──从钠跟水反应的实验谈起周之云(江西新干中学331300)现行高一化学课本上,“钠跟水起反应”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都是用镊子夹住铝箔(有针刺小孔)包好的铀放到盛满水并倒置于盛有水的烧杯中的试管口,使钠跟水起反应并用排水法收集氢气,...  相似文献   

15.
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能力及素质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说:“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在社会与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要变培养“知识型”人才为“能力型”人才,全面提高人才素质,更是离不开实验教学,特别是以实验为主的化学学科,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与学的活动中,不但要做实验,还要花一定功夫去自制教具、改进实验、设计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我们做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实验改进,就是要求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实验方案。人教版高二化学氨与水的反应,教材上采用了“在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充满氨气”然后进行喷泉实验的演示。本来已很经典和完善,但笔者在演示该实验时发现,还应当在氨气制备和引发喷泉两个环节上进行改进。于是,设计了如下简捷快速的喷泉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17.
溴与苯在铁催化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是体现苯化学性质的一个重要反应,在原课本上有一个演示实验,但因所使用的试剂溴和苯易挥发,有毒性以及反应非常剧烈难以控制等原因,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敢问津,也就以讲代做,这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笔者经过多次实验并不断改进,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安全且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8.
现行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的“铁与水蒸气反应”实验(化学反应原理是:3Fe 4H2O^△=Fe3O4 4H2↑),由于实验装置复杂、所用时间较长,而且实验过程中直通管极易融化和炸裂,成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硝酸的性质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演示实验,教材安排了浓硝酸、稀硝酸分别与铜反应的实验。但按照教材上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会造成有毒气体泄漏,实验现象不太理想,不能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且产生的NO、NO2没有综合利用等。为了克服这些不足,笔者设计制作了铜与浓硝酸反应演示器,经使用效果不错,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晶体和非晶体导热性能实验仪”的设计章剑和(广东省东莞市实验中学511700)在高一物理“晶体和非晶体”这一节中,需要做云母片和玻璃片导热性能的演示实验.但由于该实验的可见度小且实验原理并不复杂,所以实际教学中一般把演示实验改为随堂学生实验.然而,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