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劳动教育的关键时期,要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劳动教育因素,进行立体化的劳动教育实践探索。在生活教育视域下,让教材中的闻知安根于学生的亲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实施教学做合一,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通过开展交流与激励活动,培养学生劳动品质。  相似文献   

2.
劳动蕴含独特的育人价值,劳动教育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和必经之路.劳动教育能够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强化使命担当,筑牢立德树人和时代新人培养的价值根基.劳动教育培养造就时代新人,需要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上固本拓新,正确把握"新与旧"的关系,创新劳动教育内容;正确把握"知与行"的关系,拓新劳动教育方法;正确把握"显与隐"的关系,革新劳动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3.
在2015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当中明确地指出:"要想有效地提升广大中小学生自身的劳动素养水平,以及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劳动态度,就一定要加强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视度。"本文重点将结合中职语文课教学实践,从语文教学和劳动教育的关系中,寻找进行劳动教育的契合点,劳动教育实践作为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理解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以及引导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来理解劳动之美,正确认识劳动四个方面来探讨把劳动教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方法和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娄鹏鸽 《教师》2022,(9):63-65
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将劳动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融合,可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素养,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通过案例分析,诠释如何引导和帮助学生就地取材,并从不同角度调研、获取区域地理知识要素,用成果验证劳动教育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可行性、可复制性.  相似文献   

5.
<正>创新教育是引导学生去思考、追求、探索和发现,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创新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创造性劳动奠定基础,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切实走上  相似文献   

6.
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乡村场域作为天然的劳动场所,是开展劳动教育的最佳文化场域."文化回应性教学"对乡村学校劳动教育教学的价值,在于启发学校利用现有资源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根据学生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强化教师劳动教育教学的实施.与此同时,"文化回应性教学"在乡村学校劳动教学中的实现需要依赖教学...  相似文献   

7.
将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可以从心理学的认知、情感和意动视角循序渐进开展,构建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逻辑,即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实践教育。认知教育重在充分挖掘教材,帮助学生理解劳动教育;情感教育重在创新教学方法,创设特定情境激发学生的劳动情感;实践教育重在探索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劳动。这一过程促使学生对劳动从认知内化为情感,进而从情感外化为自觉行为,最终达到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8.
劳动教育对于学生劳动精神、劳动能力、劳动价值观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使劳动教育融入语文教学具有可行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熟悉教材选文编排的特点,充分挖掘作品的内涵,在阅读中激发学生的兴趣,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写作中认识劳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劳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传统教育模式走的是知识灌输式教学路子,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互动教育模式主张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开放性,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及学生的课堂参予性,教师处于引导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劳动创造性、实践性为目的.后者更适合服装设计课教学的发展和要求.教学过程,应该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变化过程.教学过程只有通过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因此学生能否主动地参与成为教学成败的关健.  相似文献   

10.
劳动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小学科学课程的探究性、实践性与劳动教育的内涵不谋而合.文章针对当前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可基于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立足教材内容,开发有层次的劳动教育主题,引导学生在劳动中认识、实践、创新,从而形成教育合力,达到劳动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劳动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过程中,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较高的劳动素养能够让学生受益终身.文章从论述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入手,分析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劳动教育;立足语文教材,发掘劳动教育素材;丰富作业...  相似文献   

12.
劳动教育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当前小学学生普遍缺少劳动自觉性和主动性;劳动教育实践场所相对较少;学生劳动教育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劳动体验;用劳动技术教学代替劳动教育等问题.针对这些现状,永康街小学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新方案,通过构建康乐课程图谱,开展校内外多种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收获成长,在劳动中体验快乐,在劳动中学会感恩.  相似文献   

13.
加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对于提高学生劳动知识和技能,使其确立正确劳动态度、丰富劳动情感具有积极意义.目前,社会上存在职业院校本来就是教育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的、劳动教育可有可无等误读和曲解,劳动教育被严重弱化、形式化和单一化,劳动教育目的被遮蔽、途径被窄化、文化被消解.因此,必须针对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实施困境进行理性反思,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强化价值观落地生根;加强舆论引导,注重劳动文化浸润;开展体验式教育,重建学生劳动认同.这些措施可以解决劳动教育开展中存在的误读、误解、误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思想品德生活化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要求教师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加深知识理解的需要,更是让学生学会生活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从偏重于认知目标向注重"生活化"的多维目标转变;挖掘生活化的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开展生活化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生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达到知与行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李诗悦 《教师》2022,(7):9-11
当前,劳动教育与数学课堂教学脱离,是劳动教育无法真正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文章梳理了劳动教育在当下的新内涵与特色,分析了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意义.基于此,通过文献研究等方法,文章作者提出从历史浸润中,把握劳动教育内涵;真情实景中,陶冶劳动的高尚情操;营造氛围,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参加劳动实践...  相似文献   

16.
地理实践力是当代高中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是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工业区位因素"为例,将劳动教育与地理教学相结合,积极实践产教融合,通过参观江苏省苏州市某日化工业园,加强对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人工智能语境下劳动教育的适应路径是对现实需求的积极回应。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劳动教育以劳动认同、劳动思维的培养为核心目标,以协作劳动为主要组织形式,以劳动实践为关键路径,力求在具身体验中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情感。为应对城乡、设计者与参与者、生生间的数字鸿沟、教师教学能力孱弱及大众传媒把关不力等一系列挑战,将人工智能的优势贯穿于劳动教育教学、管理与资源建设中,在"亲职教育"和"亲子教学"过程中转变家长观念;以典型劳模为载体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凭借"云教学"模式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并以区为项目、以校为单位,建立学校劳动教育智能监测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8.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对A职业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偏重认同于脑力劳动,轻视体力劳动;劳动动机偏重自我实现,利他性缺失;职业院校落实劳动教育课程不到位;职业院校思政、专业等课程融合劳动教育不理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有机融合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是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功能价值实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劳动精神是学生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它着眼于公共福祉的创造。学生作为未来的公民,只有具备"独立、勤勉、担当"的劳动精神,才能更好地融入未来的社会生活。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需要教育的指引,作为教育大系统重要构成部分的劳动教育,则是一种涵养学生劳动精神的有效方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在具有教育性的劳动中"展现学生的交往本性、开辟学生的言说路径以及赋予学生的行动空间",从而化育学生的精神世界,培育学生的劳动精神,引导学生逐步趋向良善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劳动与劳动课程以及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独特性的分析,揭示了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内涵。依据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对《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劳动内容进行分析,指出了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落实的前提条件:学生要有必要的心理准备、学生要对劳动工具有所了解、学生要对劳动对象有改造预期。借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出了四点实施建议:运用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指导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鼓励学生在劳动活动中事事躬行,体验感悟劳动精神;创设结构不良的劳动情境,引导学生在劳力上劳心;从“做”的实际考虑,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