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的成长需要三个世界的丰富和成熟.即社会世界、知识世界和心灵世界.语文教师站在关注生命成长的高度寻求师生对文本和自然以及社会的共鸣,调动生活的积淀,参悟生活的真谛,是优化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生长点.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有效的通道,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教育生态,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人生中的一段生命经历",让师生的心灵在交流、撞击和放飞中得到生命的满足.  相似文献   

2.
我们要构建的"心灵绿洲"指的是一个环境和谐典雅、氛围宽松融洽、师生善教乐学的精神文化家园,它意味着一种最佳的生存、发展状态,是现代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理想.其显著特征是"和谐",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和谐.要构筑"心灵绿洲",首先必须强化"和谐"意识,即把和谐的观念、和谐的价值取向内化为师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和谐的人文心理和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3.
教育活动的本质是一种让文化浸润心灵的活动。尽管教育传递的是人类的经验与智慧,但这些经验与智慧需要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灵交汇实现传递,没有爱的投入,没有心灵的沟通,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教育活动的结果是文化环境持续浸润的结果,营造平等、自由的文化环境对师生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教师和学生大多生活在学校文化环境所营造的“教育生活”中,因此,我校致力于从学校“教育生活”的基本范畴,即学习、研究和活动等方面去构建师生互动成长的共同体,以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和有效沟通,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4.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多元文化的猛烈冲击,要求我们以全新的人才观、发展观重新审视社会、思考教育,坚持"尊重教育"的理念,提升人的地位,尊重师生发展中的心理需求、情感体验,营造和谐的、有利于师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我们应当把教学看做是师生相伴的教育过程,是心灵的对话,拥有共同的发展空间.作为教师,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坚持以生为本,方能彰显教学的生命色彩  相似文献   

5.
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有效的沟通,架起了师生心与心之问的桥梁,让学生相信我们,愿意与我们交流,愿意让我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是摆在我们辅导员面前的一门必修课.  相似文献   

6.
秦勋 《教师》2010,(13)
"涵化教育"是指我们的教育要像春风涵煦、春雨涵浴、溪流涵潺、清泉涵润一样,追求教育手段的无痕,以自然的本色唤醒教育的自觉,以生活的真情润泽生活的真知,以心灵的高尚滋养心灵的纯真.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流、心灵碰撞的过程.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更要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表现和发展状况.所以,我们应将赏识教育带入地理教学中,以情入手,以情换情,以情激情.  相似文献   

8.
关怀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正改变着学校教育和教师教育行动的气质和性格。南京师范大学班华教授指出:"教师的根本任务不是别的,就是对学生的关怀。"教育者,首先必须是"关怀者"。一、聆听与倾诉:生命关怀教育的起点"聆听与倾诉是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是防止理解变成主观想象和暴力教育的关键,聆听与倾诉不仅是简单语言的交流,还是对生命体的信任与承诺,他不是把师生作为"对象"来接受,而是视师生为"生命的鲜活"。在本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倾诉"中,来自后进生的心灵表白令我久久不能平静:  相似文献   

9.
文静 《中国教师》2013,(10):72-73
<正>教育过程是思想撞击思想、心灵唤醒心灵的过程,教育是一门"动心"的艺术。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直接实施者,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直接执行者。能否把教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师生间是否达成和谐与共融的关系,这是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一、用"爱"开启心灵之锁通常教师会欣赏学习成绩好、思想品德好的学生,而对学习成绩不好、思想品德不佳的学生感到无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原始形态是简单的"‘子’的旁边站着手持教鞭的人的灌输驱使",此过程无需智慧参与。若将教育视为舒展心灵、放飞个性的完整而健康的师生生活,则呼唤智慧的加盟。当我们站在讲台上向学生传授知识,当我们从书中寻找教育的智慧,当我们  相似文献   

11.
蒋忠 《辽宁教育》2003,(7):61-62
评语是班主任对学生一学期全面发展情况作出的评价,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书写评语是班主任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良好的评语不仅为学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它更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班主任对书写评语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所写的评语往往千人一面,缺乏个性,这种评语只能是教师"劳而无功",而学生却"无动于衷".笔者认为,融情、求真、求活、求美,让评语走进学生心灵,是提高评语教育效能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一、生命教育对灾后教育重建的重大意义 (一)灾后师生心灵重建迫切呼唤生命教育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灾区师生带来的不仅仅是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还有刻骨铭心、持续不断的心灵撞击。部分学生表现为缺少安全感和归属感、回避社交、行为退缩、丧失生活热情,对生命和人生意义持怀疑态度。  相似文献   

13.
走进学生说『谈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是个情感交流的过程,而师生之间的谈心,既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常用的形式,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心灵交流与情感沟通的桥梁。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所以,谈心教育更是心灵交流的艺术。  相似文献   

14.
2011年,我校在多次研讨的基础上提出了"建文化校园,享幸福人生"的发展目标,以"阳光教育"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通过阳光教育,让校园充满光明和温暖,让阳光、爱与善良充溢每一个人的心灵:让"阳光"融入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体现于每一项工作之中.送给师生阳光人生、幸福人生.让学校这个精神领地,成为师生在一起生活和学习时倍感幸福、令人神往的阳光乐园.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师应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建立在平等、理解、真诚、关爱、尊重、宽容原则基础上的师生间有意无意的"闲聊",既能增长教师自身知识,也能加深师生情感,取得学生心理认同,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一、教育,需要教师走进学生心灵。平时,我们时常能听到有教师在埋怨:"真不知道现在的学生是怎么想的?""我真的耐下心来跟他们交谈,推心置腹地摆事实、讲道理,可他们就是当耳边风,一点作用也  相似文献   

16.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是个情感交流的过程,而师生之间的沟通,既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常用的形式,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心灵交流与情感沟通的桥梁。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所以,沟通教育更是心灵交流的艺术。  相似文献   

17.
上作文课有很多种方法,将"玩"进行到底就是其中的一种好方法.玩,让我们有可能成为儿童平等的玩伴,找回快要失去的童心,唤醒真实的情感,走进学生的心灵.玩,让我们忘记刻板的教育,开始真正平等的师生对话,实现心灵碰撞,激活学生的潜能,释放内心的情感.  相似文献   

18.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比喻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比喻说出了教师职业的本质——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新一代灵魂的塑造者.德育的神圣使命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灵的雨露、人格的力量去感化、影响和塑造学生的心灵和人格. 一、谈话:成就孩子美丽人生的"甘泉" 1.谈话的意义 (1)拉近师生距离——真正实现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的关系可以决定孩子的学习状态和效率,"爱屋及乌"就是这个道理,而和孩子谈话是体现和谐、民主师生关系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现象学教育学认为.政治课教学须以"生活体验为教育的起始点,要关注师生的种种生活体验,并从中获取有益的反思,从而形成一种特有的教育机智和对具体教育情境的敏感性.""这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在教学实践中反对将政治课的"教学活动理论化、抽象化".这些观点与我们政治新课标倡导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原始形态是简单的"‘子’的旁边站着手持教鞭的人的灌输驱使",此过程无需智慧参与。若将教育视为舒展心灵、放飞个性的完整而健康的师生生活,则呼唤智慧的加盟。当我们站在讲台上向学生传授知识,当我们从书中寻找教育的智慧,当我们为学生的成长欢悦时,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