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美国对华政策是决定中美关系走向的重要因素,克林顿执政时期的对华政策受到政府、国会、利益集团和新闻媒体的影响。出于不同的利益需求,各方在影响对华政策的制定上起了不同作用,使得克林顿政府的对华政策表现出曲曲折折、摇摆不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外债问题是民初国会议事的重要问题之一。得到国会批准是民初外债合同有效的基本保证,外债合法与否在一定程度决定了民初举借外债的最终结局。同时,民初国会是各种利益集团冲突、妥协的主要场所,外债在国会中的命运实际上是民初政局变化最为直接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出于国内经济建设和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在国际形势许可的情况下,周恩来在中美关系冰冻的年代依然坚持了对美和平外交工作,同美国保持了十多年的官方对话关系,努力加强民间交流,增进了两国了解,为以后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台湾问题是关系到我民族复兴的重大战略问题,同时也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核心的议题冷战后,美国国会影响对华对台决策的力度明显加大,成为影响美国冷战后对台决策的主要变量,并且常常扮演非常消极的角色、美国国会积极主动地影响并力图主导冷战后美国对台政策的制定主要出于其强烈的政治意愿.认清这一点对于我们认识美国在台湾问题的立场、态度,从而加强与美国国会的交流和交往,厘清台湾问题的种种干扰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的利益集团对于社会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影响是积极的,有的影响是消极的。对中国官僚性既得利益集团、一般经济性利益集团和西方利益集团的含义、成因与特征加以辨析,弄清它们的行为方式,是我们制定和完善各项政策和法规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6.
在中美关系中,经贸关系一直是维持中美关系正常化,避免其走向对抗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分析,指出了中美经贸关系在维护两国双边关系上的重大作用以及其中存在的“中国利益代言人”利益集团的作用,并对基于经贸关系上的中美关系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刘文祥 《红领巾》2005,(5):55-58
美国总统和国会在对中国政策上的互动,表现为在制定中国政策问题上,既有矛盾和冲突又有合作和妥协.总统的决策影响着国会,国会的决策同样影响着总统.总统和国会在处理台湾问题上都制定了正式和非正式的机制.在中美关系的经贸问题上,总统和国会合作多于冲突.在中美关系人权问题上,总统和国会目标一致,那就是给中国施压,批评中国的人权状况.美国国会内部的党派区分并不能完全决定美国国会的对华政策.美国对华政策一直受美国国内政治的影响,并随美国国内政治的波动而波动.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总统和国会在对华政策上演“双簧“,也不要认为国会总是和总统过不去.  相似文献   

8.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总体概念,立足分析人类历史上大国关系形成规律,更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未来中美关系走向的探索和展望,体现了两国高层在努力构建两国关系总体概念和总体定位上的政治智慧和战略远见。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中美就事关两国关系发展的战略性、长期性、全局性问题进行磋商的一个战略对话机制。战略与经济对话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发挥着建设性的"推进器"和"稳定器"的作用,通过落实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理念与内涵,最大限度地减轻不利因素给中美关系产生的干扰,确保中美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9.
美国宪法明文规定外交权乃是一项由总统和国会共同行使的权力。在现代外交实践中,美国总统几乎主导着美国对外事务的大政方针。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会外交出现了一些复兴的迹象。通过对国会在中美关系中发挥作用的几个重点案例的分析,提出了以后在发展中美关系中如何开展国会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美国国会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权分立的美国,国会的主要功能是立法,但冷战后国会插手政府外交政策的情况越来越多,近十年来,中美关系曲折的历程充分反映了这一点.国会与政府对外交主导权的争夺表面上给人留下府会对立、分裂的印象,实际上却有利于美国外交利益的更好实现,二者并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  相似文献   

11.
台湾问题缘起于中国内战,但其延续与持久存在,却是中美战略冲突的产物。冷战以来的美国对台政策几经变迁,但始终以美国的利益为依归。台海统一必然触动美国霸权,台海统一同时是中国复兴的战略基点。随着马英丸当选与台独势力衰落,而两岸寻求和平共存,美国的对华政策将可能被迫再度调整,退出两岸纷争。维持台海现状政策已完成历史使命,有必要重估台海形势,将统一适时提上议事日程。在中国完成统一之后,中美关系才能向正常的大国关系过渡。  相似文献   

12.
课堂演讲是构建和谐课堂文化的重要途径。课堂演讲不仅可以使学生延伸课下阅读,而且也能够为其提供展示自己观点的文化平台,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从而有利于和谐民主课堂文化的建构。课堂文化发生在特定的空间和特定的时间里,表现在教学活动的展开的全过程。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文化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也会提高教师的教学兴趣和激情,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13.
二战之后,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断调整其对华政策,以此来实现自己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但华盛顿方面调整的基点始终是支持亲美的国民党政府。由亍意识形态在美国外交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加之中国内战形势的不断变化,杜鲁门政府对华政策的变化在中美两国交往的历史上压碾出一条明晰的辙痕来。深入分析这些,有助于加深认识美国在该时期的对华政策,从而把握战后初期中美两国外交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4.
左益 《重庆师专学报》2008,27(2):1-4,16
贯彻和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其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而加强党的建设的关键在于持续提高党委领导权力质量。高校党委领导权力质量是领导权力满足高校各类顾客及相关方发展需要所呈现出的向好和趋善。就高校实际而言,规范高校内部权力关系,乃是高校党委领导权力质量得以实现的核心问题。这种领导权力质量最主要的实现路径在于规范高校党委领导权力与行政权力、学生权力、学术权力和教师权力的关系,其落脚点在于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15.
文化具有双重性,印体现人类共同价值的共同性和体现民族价值的民族性。文化交流在中美关系中一直占有重要位置。在中美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文化交流起着不同的作用。着眼未来,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我们既要积极加强中美间的文化交流,也要防止美国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渗透。  相似文献   

16.
The Cold War affected the Sino-US educational exchange between 1949 and 1990. During those years, preparation for educational exchanges, personal contact and cross-government relations characterized the three periods of the exchanges. However, even though the relationship had developed very fast, it was by no means smooth sailing. These exchanges served as a political barometer and also acted as a conduit between the two when diplomatic relations were non-existent. It eased the tension w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had problems. The 40 years of exchanges were a win-win situation for both sides and one of the valuable cultural legacies that came out of the Cold War era.  相似文献   

17.
中美互不信任是中美关系中的根本问题,中美之间信任的提升有利于其他问题的解决。造成中美互不信任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崛起和不同的社会文化与政治体制,解决中美互不信任问题的对策则是进行长期战略对话和在国际制度框架内进行有效的合作。  相似文献   

18.
The Cold War affected the Sino-US educational exchange between 1949 and 1990. During those years, preparation for educational exchanges, personal contact and cross-government relations characterized the three periods of the exchanges. However, even though the relationship had developed very fast, it was by no means smooth sailing. These exchanges served as a political barometer and also acted as a conduit between the two when diplomatic relations were non-existent. It eased the tension w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had problems. The 40 years of exchanges were a win-win situation for both sides and one of the valuable cultural legacies that came out of the Cold War era.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Journal of Historical Science, 2005 (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