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没有水平的校长抓门房,有水平的校长抓课堂。"只有经常深入教学一线,走进课堂,听课评课,才能了解课堂教学的现状、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避免瞎指挥,给予教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苏霍姆林斯基说:"经验使我深信,听课和分析课——这是校长最重要的工作,经常听课的校长才真正了解学校的情况。"就我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讲,走进课堂,才能走进教师、走进学生、走进班级管理,才可以掌握到来自一线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2.
俞建彬 《上海教育》2008,(10):52-52
课堂是学校真正发生教育的主阵地,是最基本、最直接的教学场所。校长走进课堂,是一种示范。校长是教师的教师,现在校长很多是从教学骨干提拔上来的,有的本身就是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校长本身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校长走进课堂,是一种文化。我们现在都在讲学校文化,校本文化,我认为校长走进课堂听课,研究课就是极好的学校文化。校长走进课堂,是一种回归。学校是什么地方?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校长走进课堂是校长工作的本职,上课、听课是校长的天职。  相似文献   

3.
史欣 《教育》2009,(12):42-42
今年,哈尔滨市教育局发出通知:校长必须走进课堂,深入教学一线,参与听课、评课,每学期校长听课不得少于50节;同时,倡导副校长兼课,听课节数适当增加。北京市海淀区采取“一票否决制”:校长听课不达标不能评优。专家呼吁:校长决小能远离课堂。  相似文献   

4.
校长进课堂,了解、掌握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实际提出建议或做出决策,这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常态,对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现实中,有些校长进课堂是不得已而为之。有的只是因为要陪同领导或要评优拍板时,才走进课堂。有些校长进课堂,只是装装样子,听课是假,作秀才是真。这样走进课堂不仅了解不了教学实际,提不出具体的指导意见,还助长了形式  相似文献   

5.
校长深入课堂,如同厂长走进车间。世人早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然而,如今校长深入课堂却成为问题了。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据笔者了解:有的校长过去兼课,现在什么课也不教了;有的校长过去经常深入课堂听课,现在没有时间去听了;有的校长过去就不怎么深入课堂,现在索性  相似文献   

6.
正学校工作千头万绪,工作点多、线长、面广。校长不仅要善于抓重点,而且还要善于抓中心。学校工作有"三个中心",即"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教学工作以课堂为中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这"三个中心"是教育者所普遍认同的,然而课堂占去了学生在校时间的80%,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任何学校管理都将是无效的。校长只有走进课堂,才能走进教师、走进学生;走进班级管理,才可以掌握到来自一线的真实情况。校长听课是对课堂教学进行监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说:“尽管校长有各种各样的工作,但应当把听课和分析课摆在首要位置”,“听课和分析课,这是校长最重要的工作”。作为一校之长,必须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听课之后一定要评课,评课一定要充分尊重科组长的地位,切实发挥科组长的作用。一、校长评课要充分尊重和发挥科组长的学科专业理解力校长都有自己的专业学科,在  相似文献   

8.
郑小燕 《上海教育》2008,(10):57-58
校长听课天经地义,关于校长是否要听课,无须多议。然而,同样坐在课堂中,听课的目的不一,方式不一,效果也不一样,因此,校长不仅要有听课的数量,更要追求听课的质量,评课的效能。  相似文献   

9.
请看某校长是如何把通常让人感到味同嚼蜡的学校办公例会经营成管理的一个支点。 【案例】校长宣布会议开始后说:“按照惯例,办公例会的第一项内容是‘交流上周的听课情况’。”随即.校长边翻看自己的听课记录边说:“上周我听了3节课,总的来说.课堂常规纪律与知识落实都抓得不错.但有几个问题我要特别提出来.请各位对照一下你们走进的课堂.看是否有类似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校长如何拥有听课评课的“话语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校长开始"回归"课堂.校长听课评课作为常规性的学校管理工作有了新的内涵.校长要成为教育教学的实际领导者和管理者,拥有听课评课的"话语权",需要从3个方面做准备:一是理念更新到住--议知、把握新课改下听课评课标准的特点;二是角色到位--确认、找到新课改下校长听课评课角色的科学定位;三是操作行为到位--科学、有效践行新课改下校长听课评课的"五个结合":规律性与个性的结合、问题性与激励性的结合、实用性与引领性的结合、技能性与文化性的结合、研究性与开放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孔子弟子曾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学校曾向师生提出了《每日四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作为现代校长,每天要问自己什么呢?我从自身实践提出了“十问”。一问:有没有走进课堂?学校以教学为主,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校长不能不进课堂,包括上课、听课、评课,这是校长的主要职责之一。不进课堂的校长就没有领导和管理教学的权利。二问:有没有走进教师?教师是学校之本,校长既是教师的…  相似文献   

12.
教学工作是一个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又是学校教育教学最基本的形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听课和分析课———这是校长最重要的工作”。可见,校长只有抓好课堂教学、支持走进课堂听课、评课,才能牢牢牵住教学工作的牛鼻子。下面仅就校长如何听好课谈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正>听课评课是校长最重要的工作。抓好了听课评课,既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又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目前,在高效课堂建设背景下,校长应该如何听课评课呢?校长听课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要注意听课的目的性、计划性与广泛性。校长听课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安排,不能随心所欲,"乱点鸳鸯谱"。更不能虎头蛇尾,而应当持之以恒,使之贯穿于整  相似文献   

14.
<正>每每到课堂里听课,每每和老师、校长对话,常有对教育和生命的切身慨叹。也唯有走进课堂里,走进与校长、教师的对话里,才会敞开自己,才会揭开教育的"内幕",才会真正走进教育的深处,走进学生和教育者的生命深处。我突然发现了一个秘密,在这个双重的"深处"里,常常是学生的表现最灵动、最精彩、最真实,其次教师,再次才是校长。什么原因呢?大概是学生离天真最近吧。尼采说得好:什么是智慧?智慧就是天真。  相似文献   

15.
<正>我是1990年7月从江苏省武进师范学校走出来的中师生,毕业时被分配到武进湖塘桥中心小学,成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刚走上讲台的我,完全是凭着一腔激情做教师,用当时流行的一首歌来形容,叫"跟着感觉走"。1998年夏天,奚亚英校长成为学校新任校长。记得当时奚校长找我谈话,问我希望她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说:"希望您能走进我的课堂听课!"奚校长笑着点点头:"好,我会的。小孟老师你要记住,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会上课,还要会做研究,会写论文啊!"奚校长走进了我的  相似文献   

16.
陈振国 《教书育人》2008,(10):61-62
和中国的校长一样.美国的中小学校长也会走进教室"听课",但是校长的注意力集中于学生身上,校长在教室里也不是呆一整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甚至更少,而且边走边看,这被称为美国校长的"走课".在美国所谓的走课是指:在课堂环境中.校长以不具威胁性的方式观察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方法.在一个焦点问题的引导下,走进课堂的校长寻找教学实践与学习结果的可观察证据,以支持问题的研究.并将该过程中获得的数据及信息用于反思和对话,以改进教室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7.
听课评课是校长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宁夏教育》2010,(6):17-18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有经验的校长,他所注意和关注的中心问题,就是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校长在教学管理上既要扮演好校长的角色,又要回归教师的角色;既要站在校长角度审视课堂,又要站在教师角度,用教师常态的角色意识思考问题。扮演好两种角色,工作的着力点就应放在进入课堂听课,参加教研活动评课。校长的教学管理就是用听课评课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建设高效课堂,推动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近日,阳新县教育局干部纷纷走进中小学校,听各科教师授课。该局发文规定教育局局级领导每年听课30节,科室干部、县直学校校长、乡镇教育组长听课40节,教育局一般干部听课50节,要求听课要有记录,由县教研室统一检查;听课后要对授课者进行信息反馈。教育局胡文局长是制订听课制度后第一个走进教室的听课者。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说:“尽管校长有各种各样的工作,但应当把听课和分析课摆在首要位置”,“听课和分析课,这是校长最重要的工作”。作为一校之长,必须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听课之后一定要评课,评课一定要充分尊重科组长的地位,切实发挥科组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校长的核心能力应该是指导课程和课堂教学的能力。校长培训走进课堂,一边听课,一边研讨,多了几分针对性,多了几分实战的意义,这是一条回归学校工作原点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