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技术标准化三螺旋结构模型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耀吾  赵雅  曾科 《科学学研究》2009,27(5):733-742
 广义的技术标准化涵盖从研究与开发、专利技术确立为产业标准,直至标准采用、产品开发和技术扩散的完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R&D、技术标准和产业化三个要素相辅相成、相互交织,呈现三螺旋结构状态,共同推动技术标准化进程。本文提出技术标准化三螺旋结构模型,研究标准化螺旋体上升的路径和动力;并通过TD-SCDMA案例,系统揭示技术标准化的深层机理和规律。对促进研发、标准化和产业化协调发展,提高技术创新战略绩效具有重要启示和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
曾德明  彭盾 《科研管理》2008,29(2):97-102
技术创新拉动产业创新集群,技术标准起着桥梁和催化剂作用。网络效应、兼容性、知识产权及消费者预期,决定了技术标准将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以技术为基础的经济。高技术产业以协作R&D为工具,技术标准为动力形成分工创新。技术标准的确立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它要带动产业发展,还需要实现有效扩散。在扩散过程中,标准所有者形成自身技术创新轨道,其它企业实现模仿创新,呈现创新集群现象。这一方面促进高技术产业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从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3.
技术标准联盟作为融合专利和技术标准的特定产业联盟,其开展的技术标准制修订、推广和产业化等活动如何影响产业经济效益?针对此问题,本研究运用1995—2015年闪联联盟以及3C产业相关数据,采用依次检验回归系数的因果步骤法,实证研究技术标准联盟对产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机制。验证了技术标准联盟对产业经济效益的三种影响机制:一是通过推动技术标准化,促进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二是通过推动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三是作为技术标准化的重要技术载体以及产业创新的推动力,强化技术标准化与产业创新之间互为促进的关系,最终推动产业经济效益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4.
标准联盟的兴起及诱发技术垄断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标准联盟创立技术标准正成为国际标准化领域的重要趋势,这在促进技术标准制定和产业化的同时,也带来了高额收费、垄断市场等一系列的问题。为此,分析了标准联盟的兴起背景、运行机制与技术标准的异化,以DVD标准收费事件为切入点,研究了标准联盟诱发技术垄断的机制。研究表明,标准联盟弱化了领先企业间的竞争行为,减少了产业技术选择的多样性,打压了标准联盟外企业的正常发展,标准联盟诱发的技术垄断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垄断形式。  相似文献   

5.
技术标准联盟对技术标准确立与扩散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通过组建技术标准联盟建立自己的标准体系逐步成为我国企业的共识.从技术标准联盟的内涵以及影响技术标准确立与扩散的因素出发,研究技术标准联盟对技术标准确立与扩散的影响.对我国企业组建技术标准联盟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应用卫星产业是国家战略性高技术产业,实现商业化运营是其主要的发展方向,而不断加深卫星产品在经济社会领域应用的扩散程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以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影像产品为分析对象,将产品采用理论和扩散理论进行有效融合,建立基于采用行为理论的影像产品扩散研究框架,运用实际调研数据,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应用卫星产品扩散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既为扩散理论奠定了微观基础,又对促进我国应用卫星的产业化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春晖  曾德明  彭盾 《软科学》2007,21(5):97-101
技术标准化与技术创新自成体系、相互分离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问题。这种状况使得双方都存在严重问题:科研项目立项和验收缺乏市场化手段、缺乏通过产业化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技术创新效率低下;技术标准的技术水平低下、技术标准与市场需求脱节、市场主体标准意识薄弱等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化战略和技术创新政策,我国应该以网络结构联结两大体系,将技术标准纳入国家创新体系,使之协调一致、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8.
技术经济时代,技术标准研发联盟成为技术标准市场化实现的重要组织形式,匹配的联盟合作伙伴更是标准设定成功的保证。在分析技术标准及其市场化特征的基础上,以TD技术标准研发联盟合作伙伴选择为例,对标准研发联盟合作伙伴选择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合作伙伴选择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应结合标准特征进行选择并贯穿于技术标准市场化实现的整个阶段;同时合作伙伴选择要"领先一步",除要考虑阶段目标因素外,还要考虑最终目标实现的因素。因此,联盟领导企业应从联盟整体目标出发,合理规划成员企业资源,以保证标准设定所需资源的持续有效供应。这一结论对促进标准研发联盟稳定运行与技术标准市场化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1 256条有关面向“一带一路”企业技术标准联盟标准化项目为有效样本,在有关面向“一带一路”企业技术标准联盟驱动因素、作用机制以及联盟模式类型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对联盟的运行模式进行探索。研究发现联盟的三种运行模式主要为:标准扩散与应用采纳型、技术合作与标准共研型和标准优化与迭代升级型。深入探讨各运行模式的实现路径可知:标准扩散与应用采纳型以沿线市场的产品需求为导向,目的是推进标准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技术合作与标准共研型以沿线市场的新产品需求为导向,目的是通过联盟共研新的技术标准;标准优化与迭代升级型以沿线市场的产品升级需求为导向,目的是实现技术标准的升级优化。通过分析三种运行模式的路径与应用情境,为探究和丰富中国企业技术标准走向“一带一路”市场的多元发展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网络经济时代,企业技术标准联盟是实现从R&D协作、专利标准化到标准产业化的重要组织形式.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标准化及其联盟的概念框架,以及一般战略联盟的绩效评价指标上.结合中国实践,深入、系统研究企业技术标准联盟治理的结构、机制及其有效性评价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