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思维是关于"教育"的观念综合体,是对教育实践的观念化概括和升华。教育启蒙思维是在教育的"启蒙"意识基础上,所形成的以"启蒙"为精神向度、实践目的论和方法论支撑的观念形态,其实践指向即是"使人成为人"的启蒙教化,体现着超越性、整体性和生成性的特点。在当代,推动教育启蒙思维的实践转化,需要坚持"人的启蒙"的使命,使其突破"奴化教育"、"物化教育"的束缚,并积极转向"人化教育"。  相似文献   

2.
太极思维与中国古代文论“圆”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论家以"圆"为论文的完美境界,它与太极圆形思维是一致的。其原因是由于先民对"天"的崇拜导致了对"天"之运行方式"圆"的亲和,这种对"天"的崇拜,对"圆"的亲和,乃是基于一种肯定、推崇真善美并以真善为美的思想,再加以"天人合一"的观念,太极圆形结构思维渗透于中国文化心理思维层面,从而使宇宙境界之"圆"与艺术境界之"圆"融贯为一,体现在文论中,则是古文论家对自然界的永恒向往而要求艺术超越的孜孜追求。  相似文献   

3.
英汉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产生了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借助于语言而进行,语言反映思维。英汉不同的思维方式表现在各自的语言中,使其各具特色。本文从英汉句子结构的特点反观中西哲学观念和思维方式,审慎汉语造句依序、英语造句搭架、汉语句子重意而英语句子求形的可能内在成因。本文认为,汉句语序是汉民族的直观感性思维的结果,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观和综合、模糊思维是汉语意合趋向的能动的理性根源;英句呈框架结构及形合特征则是西方民族依照原子观哲学观念,分析性逻辑思维方式和形而上法则对其语言的发展走向做出的自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2000多年来的逻辑学发展为思维确立了许多法则.“思维确定性原则”是其中最起码的法则。这条法则不仅是关于思维活动过程的法则,而且是关于思维活动起点的法则。它涉及到思维活动的全局.因此.对思维活动来讲,这条逻辑法则具有特别重要意义。本文总共给出了思维确定性原则的四个方面的逻辑要求,这就是思维对象的确定性、概念的确定性、判断的确定性和推理的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数学学科的教材是学生的"认知起点"、师生的"中介文化"、"深度思维"的话题、"多维发展"的内核,而丰富多彩的图例则寓知识、思想、情感于一体,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直观的资源。可以说,它们是教学中的"活性素材",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6.
张立芝 《考试周刊》2010,(27):116-116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我国的教育家、思想家十分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加强思维训练,无疑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公共教育学(简称"教育学")教学面向未来教师,培养批判性思维具有长远的意义。批判性思维包括批判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技能,批判精神的人格特质可以在培养批判性思维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强化。围绕教科书的观念和言说,教育学教学可以从四个方面指导学生思考教科书文本,发展批判性思维。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问题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与综合,发现当前许多高校在如何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上存在着四个误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束缚了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没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来培养创造性的学生、用别人的经验来培养自己的学生与追求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立竿见影。针对这些误区,结合相关案例研究,尝试性地提出四点建议:依据文化环境培养创新人才;更新传统教育观念和学习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的教师;注重校本特色,避免"一蹴而就"心理。  相似文献   

9.
"综合"与"中和"是邓小平理论思维的特质。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综合"与"中和"思维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远见卓识的主张。综合思维与中和思维有助于国家战略方针进退有度,避免忽"左"忽右,促进社会发展进步;是执政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也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0.
李媛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2):169+173-169,173
本文比较了中西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翻译理论,严复的"信达雅"及德国功能主义学说的"目的论",从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中西思维方式的异同的角度阐释两者的异同点以及各自的特点。严复的译论带有浓厚的中式思维特点,倾向于主观、感性;而"目的论"受西方理性分析思维的影响,则倾向于社会效应和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媒体管理研究的"话语平移"方法,参照定位理论总结出彼此关联的电视频道定位的十条法则。1、观念竞争法则。2、概念竞争法则。3、市场领先法则。4、产品创新法则。5、内容一致法则。6、有所牺牲法则。7、商标扩展法则。8、驾驭趋势法则。9、深入人心法则。10、财力支持法则。  相似文献   

12.
实践的辨证本性是创新观念产生发展的动力机制;理性因素和直觉、非理性因素构成了创新观念运行的思维机制;合规律性合目的性是创新观念转化的内在约束机制;而社会的经济条件、政治条件、精神条件则是创新观念实现的外部环境机制。  相似文献   

13.
初中作文,大部分同学能够做到中心突出、选材得当、结构完整、语言流畅。但是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形式呆板、内容单调、思想陈旧。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妙笔生"新"呢?总结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觉得,让学生作文写出"新"来,就必须打破原来的思维定式,推陈出新。一、更新观念,创新思维创新性思维是指以创造性为特征的思维活动。创造就要生新。在作文中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训练的目的,就是使文章有新意、有特性。1.摆脱陈旧思维的束缚,培养创新意识。习惯是一种定式,会导致人们思想的陈旧、认识的僵化。在学生刚入学时,我提出一个问题让同学们思考:  相似文献   

14.
数学解题中运用逆向思维,往往可使正向思维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刃而解.逆向思维的运用体现在定义、公式、法则和常规解题规律等环节上.  相似文献   

15.
正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实践中,处处离不开思维.数学被人们称为思维的体操.因此数学教学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思维素质的培养.下面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谈几点看法.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后提出如下问题:两个有理数的和是否一定大于每一个加数?不善于思维的学生会想当然地说"是",而有良好思维习惯的学生则回答:"不一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在现代信息社会"知识爆炸"、"海量信息"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提高学习和认知效率这一问题,本文提出"思维桥梁"的概念,对"思维桥梁"的涵义、级别,"思维桥梁"与知识、知识应用、知识创新的关系及"思维桥梁"特性进行探讨,并给出了地质学(理科)和应用地质学(工科)教学中"思维桥梁"布局和构架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7.
思维作为智力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促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思维训练呢?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点明了思与学的密切联系。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认知冲突、设疑、解疑,点燃思维的火花。  相似文献   

18.
思想品德课程不是以知识传输为目的,而是以引导学生道德与价值观成长为宗旨的课程。它的蕴涵闪耀于生活与社会的广阔时空,其中动态演进的各种现象和事件构成了鲜活生动的课程资源。思想品德课程的生命活力来自课堂资源的动态重组,通过资源的"异体"构建、"异源"构建、"异形"构建和"异质"构建,使师生的思辨力活跃于课堂。可以说,贯穿于思想品德课程的动感思维依托资源异构熠熠生辉,而动感思维的重塑则是思想品德课程本原的回归。  相似文献   

19.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维训练从来都应该是学科教育的重中之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认知的结果固然是重要的,然而认知的过程更是教学的重点。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学科教育中的思维训练更是明确的努力方向。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思维训练,不管是在理论探讨还是实际操作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20.
语文思维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阅读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的思维过程。但在当今课堂,有些教师只是一味"走教案"、图热闹,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未能得到发展。其实,学生思维是以"读"为途径,以"想"为特征,以"悟"为核心的。教师应留给学生静思默想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利用"价值问题"诱发学生思维碰撞,促动学生深思熟虑。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