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用意识流的手法展现了昆丁死亡前的意识状态。它被呈现为将"过去"与"将来"汇聚于"当下"的多向弥散状态。在福克纳的笔下,昆丁是一个身处机械时间,却活在绵延之流中的人。而意识的绵延之流亦是生命的绵延之流。将昆丁的死亡行为放在生命哲学中来思考,这一行为是他的深层自我为摆脱表层自我在一系列动力式进展过程中的自由选择;是原始生命冲动中的意识的上升运动与物质的下降运动相互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书序,以向读者推荐书为目的,是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自序和他序作为语料进行分析,发现人称代词在自序和他序中的使用频率存在显著差异,并从人称代词的人际功能对其差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陈益民  刘林  张贞 《高教探索》2012,(4):118-124,143
基于663名应届本科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剖析了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认知、自我情绪管理、自我计划设定、自我生活管理、社会活动管理)与就业(就业机会、就业代价和就业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自我情绪管理、自我计划设定与就业机会负相关,自我认知、自我生活管理和社会活动管理与就业机会正相关,自我认知和自我生活管理与就业满意度正相关,自我生活管理与就业代价负相关,自我计划设定与就业代价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选择与定位     
生活是多彩的艺术,亦为深邃的哲学.这种感触乃来自人生的不断选择和自我定位.人在生长流变中时时都处在十字路口,纵令没有把握也必须自我选择一个方向迈出其步.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不同的命运,因此人们需要对其选择加以变动或调适.这种多变的选择形成了生活之流的波动起伏,勾勒出人之心灵旋律的复杂曲线.它以自我无法躲避的主体性而决定了对“我是谁”、“我会怎样”之定位问题的多元回答.  相似文献   

5.
穆时英是那种“为表达苦闷与寂寞”而创作的抒情作家。他的作品只是从社会生活中撷取几个他所需要的人物作为道具来传达自己的情绪。人物是他的自我心理投射,分别负载着泄愤、自慰、寻梦、表达幻灭感四种使命。这些人物合起来就是他的自我人格,共同表达了他的心理需求,凸现了作家的主体人格。从作品的情感表达入手研究他的作品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他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情绪智力与抑郁、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对55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情绪智力四个成分与抑郁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同时探讨理想的情绪智力模式。结果表明,高自我情绪觉知对个体的心理适应不利,高自我情绪处理对心理适应起积极作用,高人际情绪觉知可预测个体较低的抑郁感、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理想的情绪智力结构应具有中等的自我情绪觉知能力和高的人际情绪觉知能力、自我情绪处理能力、人际情绪处理能力。当个体自我情绪处理能力不高时,高情绪觉知对其心理适应则可能有害。  相似文献   

7.
本文全面论述了老舍散文思想内容及艺术表现上的特色,作者认为:老舍三十年代的散文虽基本上属于幽默闲适的小品文之流,但也有时代的折光;随着老舍思想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后他的散文创作,由表现“自我”演变为以反映大众的、民族的斗争生活为主的“社会的”、“时代的”记录。在艺术表现上,老舍的散文抒真情,写真性;体物入微,微中见大;诙谐幽默;语言朴素简练。在现代散文中,老舍的散文可称得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8.
苏童小说中的童年意绪作为一种意绪之流,本身就处于一种绵延不断的活动状态中,它的表征也随着情绪体验的改变而改变,可划分为代表性的三类:残酷、冷漠、温情。这三种情绪表征以截然不同的姿态在苏童小说中频繁呈现,共同构筑了一幅鲜活明亮又意味丰富的图景。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情绪的基本类型,并且知道情绪是可以调适的。[能力目标]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情绪的作用,体会生活的美好,感受生活的乐趣,培养乐观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幼儿的生活技能并非只限于幼儿基本的生活自我服务能力,应该包括生活自我服务能力、游戏能力、自我认识能力、情绪调节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交往能力五部分。提高幼儿生活技能,可通过日常活动、多种游戏、体育锻炼、人际交往等途径。在此过程中,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形成合力,共同为幼儿生活技能的培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风雨飘摇的时期,面临着黑暗的社会政治,郁达夫经历了人世的苦难和沧桑,也经历了感情历程的痛苦挣扎,更经历了思想生活与事业的艰难抉择。在社会政治、事业与生活、情感、心理精神诸多方面四处碰壁的冲击下,郁达夫的创作中弥漫着挥之不去的归宿缺失感。  相似文献   

12.
由于相似的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和文化教养,在人物形象的创造、抒情风格的运用以及小说艺术的结构形式上,郁达夫都受到了屠格涅夫深刻的影响.同时他们也各具自己的独特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13.
学界对郁达夫《迟桂花》的评论有争议,本文把小说主人公"莲"看做一个内涵复杂的意象,借助叙事学理论细读这篇小说,还原其以女性形象塑造为支点、宣泄心灵压抑、寻求人性升华的叙事思路,指出小说叙事强调男性的反思和升华,女性仅仅承担了引发反思的中介功能,这既可以看作郁达夫的一贯的叙事策略,也体现了其小说创作的某种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郁达夫用"自叙传"的形式塑造了这样一群形象:软弱、敏感、自卑、不甘堕落却又无力新生,穷困潦倒却又充满性的苦闷和生的苦闷的零余者。这些形象融入了作者自身的情感体验,报刊和书籍等大众传媒也参与了郁达夫自叙传形象的塑造。同人杂志等纯文学刊物给郁达夫提供了实现文学理想的阵地,商业性质的出版也参与制造了这类自叙传形象。  相似文献   

15.
郁达夫对抒情小说文体的开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郁达夫对抒情小说文体的开创 ,是特定社会客观环境和作家主动探索的产物。郁达夫等创造社作家留日时期 ,日本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中国旅日青年的生活处境以及他们对日本文学的态度 ,构成了他们致力于抒情小说的客观背景。对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和日本私小说的接受 ,作家自身创作旧体诗的深厚文学底蕴 ,渴望抒发苦闷情绪的思想动机 ,使郁达夫找到了抒情小说这一文体 ,并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6.
小说的现代化关键在于对时代和艺术内在发展规律的双重把握。郁达夫独具意蕴的小说在现代化进程上应该得到重视并赋予合适的价值评估。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现实意义,以及文本中所蕴含的人生类型等等,基本实现了对时代层面的全方位透视。小说艺术上表现出超越与重塑,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初性压抑被视作现代性征候之一而被中国知识界的精英所接受。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现代知识分子郁达夫,他的性欲望生成与表达就不仅仅是个体生理的事件与趣味爱好,而是与国家民族的现代性建构和男性现代性别主体生成缠绕在一起。郁达夫小说中有关个人情欲的狂热迷乱与苦闷压抑的妓女叙述就具有了现代性的意义。通过书写中国留学生在异国他乡嫖娼的创伤性记忆,郁达夫宣泄了作为弱国子民建构自己民族身份的焦虑以及在强势民族面前自我身份被女性化的屈辱;而通过叙述知识者与本土底层妓女充满苦闷与愤怒的交往,郁达夫释放了自己作为一个在政治经济上处于劣势的男性知识者性别身份的不安。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兴起。郁达夫作为当时享誉中国文坛的知名作家,不仅在社会活动方面与左联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其文学思想、创作实践也呈现出明显的左翼文学特征,可以说,郁达夫在当时是一个具有浓郁的左翼倾向的作家。他真诚地接受了代表时代潮流的左翼文学的影响,努力从各个方面突破自我,表现“生的苦闷”和时代苦闷,成为忠实的“时代表现者”。同时,由于个人的文化心态的制约,郁达夫并非纯粹的左翼,其文学创作又呈现出多元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自叙小说渗有浓郁的情感色彩,这情感源于创造社三位作家的自身经历和特定时代背景,郭沫若的自叙传在表达情绪上洋溢着诗人般浪漫色彩,极力倾泻;郁达夫则表现为低声呻吟,概叹人生苦闷生活艰辛;张资平采用冷峻的客观描摹,让情绪从生活事象中流溢出来。此为三家传情的迥异之处。  相似文献   

20.
郁达夫是现代中国文坛一位极具个性的作家。文章首先分析了现代性的两种质素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冲击。进而在分析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在郁达夫身上留下的不可磨灭的痕迹的同时,分析了西方现代文明给他带来巨大影响。郁达夫终其一生在这两种文化的漩涡中求索和挣扎并在文学上结出了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