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年制义务教育第五册《爬天都峰》是新选的一篇课文,课题中的“爬”字就是题眼,教学中可以紧扣“爬”字,引导学生理解文意。 一、由题眼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 文章的课题为什么不用“上”、“登”,而用“爬”呢?这是因为天都峰高而陡。“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  相似文献   

2.
《草船借箭》是五年制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题题限“借”字,联络通篇,经纬全文。教学时,可在学生掌握生字新词,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紧扣“借”字,层层深入分析,帮助他们弄清故事的前因后果。一、找出题眼,理清脉络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琢磨课题,想一想课文是围绕题目中的哪个字写的?先后写了哪几部分内容?(课文围绕“借”字,写了周瑜和诸葛亮之间的矛盾冲突。先后写了借箭的原因,借箭的准备,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本课的设计以“珍珠泉何以为珍珠”为探索主线,力求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实践氛围,引导学生走进文中情景,自主地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设计特色抓住主线,探究体验,读中悟情,延伸拓展。教学流程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1.教师在黑板上写“泉”:同学们,这是什么字?它是什么意思呢?拿出字典查一查。教师:对,“泉”是指“从地下流出的水”。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写这个字吗?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就描写了清澈的泉水,谁来读读有关的句子。3.可是,课题中还有两个字:珍珠(教师板书)。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谁见过珍珠?来…  相似文献   

4.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朝诗人王维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当时作者身在京城 ,适逢重阳佳节 ,分外思念亲人。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写的。我是这样来教学的 :一、析背景 抓题眼首先从诗题入手 ,由题发问 :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 ?由“山东兄弟”进而介绍背景。当时作者在京城长安 ,他的家乡是在华山以东的蒲州一带。古时华山以东称为“山东” ,区别于今日的山东。介绍背景 ,使学生的情感定向 ,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然后抓住课题中“忆”字提问 :“忆”字是什么意思 ?“忆”谁 ?为什么会“忆” ?怎样“忆” ?“忆”字是诗题中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5.
2013年6月6日.我在昆山国际学校上了一堂学科带头人展示课,内容是“阅读复习课之写人篇”,运用的教材是苏教版第十二册语文课本。鉴于大部分学生怕写作怕做阅读理解题,我想从写人记叙文的阅读人手,带领学生一起回顾写人的课文,寻根求源,解开写人文章的密码,让学生在自信中增强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新课标提出小学高年级学生应“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所以本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对写人记叙文的写法的研究,探究阅读理解题的出题意图.然后有针对性地研究回答阅读题的方法。即文章怎样写——题目怎样出——学生怎样答。这样,学生心中有数,做阅读理解题便有法可循了。  相似文献   

6.
《草船借箭》全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教学时,应紧扣一个“借”字,引导学生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一、点出“借”字,揭示课题在揭题时,我是这样设计提问的:“根据课题,你认为文章应该写哪些内容?哪个字是题目的中心词?全文主要突出哪个字?”通过审题,学生初步了解了“借”字的重要性。二、围绕“借”字,理清脉络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围绕“借”字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①“借”箭的原因是什么?②“借”箭的经过怎么样?③“借”箭的结果如何?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2》设计理念:构建开放式识字教学,以“趣”为主线,扩大识字空间,拓宽交往互动面,让学生乐于识字,主动识字。教学过程:一、翻题板趣味导入把文中的词语设计成题板形式,让学生随机翻题板,并根据图上内容准确地读出字音。二、夺“擂主”,个性化识字将词语用大屏幕显示。用红色标出本课要认的字:棋、弹、钢、琴、胡、戏、喂、鸽、养、航、模、观。1.小组交流,识字“练兵”。提示:你最拿手的是学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并组词说句。倡导学生联系生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记字。2.全班展…  相似文献   

8.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ji 田忌赛马 ①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并书写两遍。 ②读题:先读生字“忌”,再读词“田忌”,然后读课题“田忌赛马”。 2.教师点拨:①全文是围绕哪个词写的?找出来  相似文献   

9.
[题目回放] 有一次,一名学生上讲台做题。当这名学生写完最后一题的答案时,台下同学大喊: “最后一道题答错了……”那位老师说:“最后一道题是答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他答错的这道题,而不说他前面的题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根据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相似文献   

10.
一字之师     
紧张的阶段性考试结束了,短时间的期待之后,学生们拿到了试卷,那些考得不错的学生将欢乐与喜悦写满了小脸,恨不得马上飞奔回家向妈妈爸爸报喜。作为老师的我,也对学生们这次的考试成绩感到满意。一声“放学了”,学生们陆续走出教室。晓昊同学却拿着他的语文试卷,走到我跟前,指着一个字问我:“老师,我这个字怎么错了?”我一看,他的卷子上写着一个“哓”字,这个字对我来说真是太陌生了,我说:“你写错了吧,应该是日字旁。”他说:“不,我前面写了日字旁的了。”原来这道题要求学生写出四个形近字,而他写的是“侥、晓、哓、娆”四个字,“那你认识…  相似文献   

11.
晚上,我正在房间里写作业。突然,弟弟手里拿着一本书闯进来,冲着我就喊:“喂,这道题怎么做?”哎哟,这个小笨蛋又来啦!半点规矩也不懂!我只当他是空气,埋头继续写我的作业。“喂,喂,喂,问你这道题呢!”弟弟的嗓门又提高了一个八度。哼,屡教不改的毛头小子,得好好教训一下他。我仿佛刚从梦中惊醒,装模作样地推开窗子,左瞅瞅,右看看,装作奇怪地自言自  相似文献   

12.
怎样使学生完成习作例文的读写任务,我在教《今天我喂鸡》时,根据本文的教学要求,设计了“尝试——阅读——借鉴”这一“先写后导”、“以读促写”的三段式学习程序。尝试:不接触教材,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喂食家禽或牲畜时的情形,以《今天我喂……》为题,把自己看到、听到、做过的有顺序地写下来。以此激发学生的生活情趣,促使他们积累写作素材。由于事先教师没有设条条框框,因此,学生不受观察地点、对象等的限制,各取所趣,素材各异,写出了《喂鸡》、《喂鸭》、《喂羊》等“尝试文”。这一阶段,学生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阅读:任务是学习写作方法,探索写作技巧。但这必须在引导学生读懂例文后。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明确读写目的,解决“怎样写”的问题。《今  相似文献   

13.
课文以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作为故事的起因,围绕一个“借”字展开故事情节,写了借箭的原因、准备、经过及结果。因此,导读本课应紧扣“借”字。在读写训练中,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胆量和有胆略。一、扣“借”字揭题,整体感知明确题意是利用草船去借箭,中心词是“借”,文章内容都是围绕“借”字来写的。读课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谁借箭?向谁借?为什么要借箭?怎样借箭?结果怎样? 二、循“借”字识中心,深化理解教学时,引导学生思考:诸葛亮使用妙计,借箭成功了,周瑜对此是什么态度?划出并讨论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  相似文献   

14.
学生总是抱怨作文难写,没有题材。于是在一次师生共同写检讨的活动中,我开始和学生一起写作文:我写1000字,他们写400字。后来,他们虽不是每天都写,我却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必须在一周内完成四篇文章。这样,当学生再说400字写不到时,我就现身说法,告诉他们我1000字都写了,更何况他们的400字!但也常有学生“狡辩”“:你喜欢写,也会写,当然难不倒你了。”喜欢?该怎么告诉这群孩子,很少有人天生喜欢写作?写作是一件很累的事,特别是想写出好的文章。或许对于那些以写作为职业的人来说,写作确是乐事。但是,我只是一名普通教师,一个普通人,偶尔心血…  相似文献   

15.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1.教师板书“心愿”,引导学生理解“心愿”,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心愿。2.你们想知道月亮有什么心愿吗?3.补充课题,教学课题中的生字。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仔细看老师是怎么把“亮”字写漂亮的。谁来当小老师,告诉大家要把“亮”字写漂亮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书写练习:在书上田字格中描一个,写两个。“亮”字原本读四声,但在“月亮”这个词中读轻声。读词:“月亮”。4.齐读课题。读完这个课题,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月亮的心愿是什么?月亮的心愿实现了吗?月亮为什么有这种心愿?)(设计意图:从…  相似文献   

16.
课题是文章的“窗口”。从课题入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捞月亮》为例,我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读题,接着提问:捞月亮的“捞”是什么意思?我以示范动作帮助学生理解“捞”是动词。再启发学生围绕“捞”提出问题,学生纷纷举手说:(1)为什么要捞?(2)怎样捞?(3)捞的结果怎样?我当即赞许善于提问的同学,并将这些问题在黑板上写出来。然后,指导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默读课文,用“/”标出每一个问题在课文中的起讫点。讨论第一个问题起讫点时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有的认为是第一节。我点拨道:课文中一共写了几只猴子?如果有一只猴子意见不一样,它们能采取“捞”的行动吗?这些同学  相似文献   

17.
一、给课题穿上漂亮的“衣裳”一般人看文章,首先注意的是文章的题目。学生学课文,首先注意的也是课文的题目。一篇文章有个好题目,就像一个人有一双美丽的眼睛,顾盼动人。如果我们在板书课题时,再讲究一下课题的美化,给课题穿上一件漂亮的“衣裳”,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发学生的思维,就会产生更好的效果。平时,我常用以下一些方法美化课题,使上课伊始,就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1郾字形大小的搭配。如《个人与集体》,把“个人”两字写得小一点,“集体”两字写得大一点,“与”字与前后两词分开一点,写中间,使学生一看到题目就能联想到“个人…  相似文献   

18.
小语第十册《可爱的草塘》是一篇富有诗情画意的散文。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时,我主要采取如下的做法。一、析题入手,激发情趣。课题,是文章的窗户。如何扣住课题巧设悬念,以激发学生探索新课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学时我分两步析题:先析“草塘”,间学生:什么叫草塘?后析“可爱的”,让学生思考:课文写了哪些景物来表现草塘的可爱?这种从析题入手,巧设疑难,使学生带着悬念去阅读课文的做法符合小学生的阅读心理。二、疏导思路,授以方法.课文描写草塘的可爱,主要通过四个画面的描述来体现:①草塘夏季的美丽景色;②春冬草塘的特有景象;③水泡子逮鱼;④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已经”说话。3.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第一课时一、直观导入揭示课题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看看它是谁?(播放雄鹰高飞的录像,激发起孩子们对鹰的喜爱之情。)2.小朋友,认识它吗?对,它就是飞行能手——鹰。我们来写写这个字。(范写“鹰”字)这是我们本课要求认识的第一个生字,谁来读一读?3.刚出生的小鹰是不会飞的,它是怎样成为飞行能手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  相似文献   

20.
审题指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领会题意,作起文章来能围绕中心,选材恰当。第一篇作文命题是《大雨中》。这个题目的是根据暑假期间本地区连降大雨的实际情况拟定的。出题后,我就问:“对这个题目要特别注意哪个字?”开始有个学生回答:“要特别注意‘大’字。”我又问“有不同意见吗?”第二个学生回答:“我以为要抓紧‘中’字。”“为什么要抓紧‘中’字呢?”我立刻追问。“这个题目指明要我们写的是下大雨的时候发生的事。不写大雨以前,也不写大雨之后,才符合‘中’字的意思。”学生回答得很好,但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于是我又问:“大雨中的事很多,写哪一些才有意义呢?”学生稍加思索后,相继发言了。有的说:“要着重写大雨中干部帮助社员克服困难。”有的说:“要写社员和大雨作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