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业成 《出版参考》2005,(12):18-18
最近在媒体上读到不少“孩子们为什么怕读鲁迅”的言论,分析为“时代距离太远”,我想这不会是主要原因。这给人提供了一个信息:是对教材的反思。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文章是一流的。但不一定适合上教材,不一定适合孩子阅读。别说是中学生,甚至大学,都不可能一时半刻理解得了鲁迅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档案也是国宝,这是无可非议的.然而,真正懂得档案珍贵的人,可以说为数不多.有的虽口中说档案重要,而实则视档案为累赘,是负担.这大凡是学识、阅历、层次、责任之差异.鲁迅先生虽不是档案工作者,对档案工作不一定有所研究,然而在他一篇<谈所谓"大内档案">杂文中,可以看出他是如何维护档案的尊严,对偷盗、毁坏、亵渎档案的行为又是何等之愤慨.  相似文献   

3.
逃避不一定躲得过;面对不一定最难过;孤单不一定不快乐;得到不一定能长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拥有.你可能因为某个原因而伤心难过, 但你却可以找个理由让自己快乐①. 这是一个受人欢迎的手机段子.  相似文献   

4.
"打杂",尤其是为文学青年"打杂",是鲁迅一生中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的主要工作之一.1926年11月,鲁迅在厦门大学致信许广平说:"我先前在北京为文学青年打杂,到这里,又有几个学生办了一种月刊<波艇>,我仍然去打杂."(<两地书·七三>)1929年7月,鲁迅在致章廷谦信中又说:"上海大热,我仍甚忙,终日为别人打杂,近来连眼睛也有些坏了."(<鲁迅书信集>上卷228页)据鲁迅自叙,光1925年至1931年,他为青年作者、译者编校的译著书目就有19种.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 本刊2006年第7期发表了倪墨炎先生的《破解鲁迅茅盾"电贺"红军之谜》一文.在文中,倪先生提出了《鲁迅全集》中收录的"联名电贺"一信并非鲁迅和茅盾所写,而有可能是红军内部人士撰写等观点.  相似文献   

6.
三、关于萧红鲁迅与女作家,关系最密切的,当首推萧红。有些人也就因此而散布流言。朱大可在《鲁迅和他的女人们》一文中提出的"疑点"主要是:1."萧红可以自由出入鲁迅房间,这原是许广平才有的权利。"2."萧红与鲁迅交谈甚欢,许广平似乎意识到了点什么",就"将萧红拦在楼下"。这两点都是许、萧回忆录中写到的一些情况而被歪曲而成。笔者根据鲁迅日记等记载,还可以补充两个"疑点":  相似文献   

7.
鲁迅生平疑案王锡荣撰,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鲁迅:我可以爱马蹄疾著,四川文艺出版社,1995世界上不少名人,身后留下一些其生命历程中的疑案。由后人去猜想探索争议。鲁迅也留下了一些疑案。其中如他在《三十年集编目》中亲笔写下的"起信三书",到底指哪三本书或哪一部书,情逾手足的许寿裳猜错了。"携手十年"的许广平也说得不能令人信服,恐怕要成为"哥德巴赫猜想"那样难解的疑案了。然而,鲁迅的有些"疑案",特别是王锡荣先生所撰的《鲁迅生平疑案》一书中的"疑案",其中有的只是曾有  相似文献   

8.
著名的现代文学史研究专家倪墨炎先生最近在<中华读书报>上撰文,说:"在现代出版家中,成就显著而近半个世纪以来格外受到冷落的,我以为有两人:一个是李小峰,一个是吴朗西."(<发人深思的出版家:吴朗西>,见<中华读书报>2001.4.4)李小峰是北新书局的老板,曾出版过包括鲁迅先生著述在内的新文学作品.因拖欠过鲁迅先生的版税,被鲁迅先生告上过法庭.吴朗西先生是文化生活出版社的创办人之一,与晚年的鲁迅、巴金等交往甚密.  相似文献   

9.
我相信,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把自己比作"狗"是需要足够勇气的,而鲁迅研究专家房向东却把自己比作是"鲁迅坟前一只狗",不仅如此,他还写了不少"狗文章",并结集出版了<怀念狗>(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3月版)一书,这不能不令人侧目.  相似文献   

10.
笪立 《出版广角》2015,(13):92-93
专门用途英语(ESP)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需要与特定职业开设的课程.随着中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发展方向.文章以"医学专业英语"教材编写为例,阐述了高校专门用途英语(ESP)教材编写的必须遵循"整体观""时代观""实用观"和"精品观".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鲁迅文章和著作的评析,认为鲁迅的作品并非全属文学著作,对《中图法》鲁迅作品的设类提出了质疑,指出了鲁迅作品应各入其类。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精品图书和精品教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图书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出版人都增强了"精品意识",都说要抓精品图书和精品教材.但是,什么是精品图书和精品教材呢?并不一定都清楚.根据我在编辑工作实践中和参加国家图书奖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评审工作中的体会,简要地概括一下,不一定准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16年习近平曾指出"学科体系同教材体系密不可分.学科体系建设上不去,教材体系就上不去;反过来,教材体系上不去,学科体系就没有后劲".然而,"十三五"期间档案学相关著作出版大约173本,其中档案学专业教材41本,明确符合8门核心课程的教材只有3本.由此可见,"十四五"时期还需要加大力度进行档案学专业教材资源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孙建清 《今传媒》2007,(2):32-32
如果你到小书摊上翻翻杂志或报纸的副刊,经常可以看到署名"佚名"的文章,有些时尚类、生活类、励志类杂志竟然一期杂志上有四五篇署名"佚名"的文章.在前几年里,我对"佚名"佩服得五体投地,人家写作能力真是了得,就跟批量生产一样.后来,我才慢慢明白,原来这"佚名"根本就不是一个人的名字,正确的读法应当是遗名或隐名.  相似文献   

15.
故宫博物院内收藏着几幅标注"状元""榜眼"字样的年轻女子照片.若按现在的审美标准,她们虽然不一定都能被称作美人,却也相貌端庄,衣着时尚,颇有几分明星"范儿".读相关材料,得知她们都是清朝末年上海《游戏报》选出的"艳榜"名妓.这些照片如何能够进入宫中,并最终成为故宫藏品,给人们留下了不少想象空间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透视出晚清的世态风俗.  相似文献   

16.
晓方 《新闻前哨》2013,(10):111-111
今年秋季开学,人教版新版初一语文教材中,9篇课文被更换。由于其中包括鲁迅散文《风筝》,因此引起媒体的议论与批评:“鲁迅不可以退出语文教材”、“删除鲁迅会让下一代失去铮铮民族魂”、“鲁迅文章彻底退出义务教育教材”“腾出版给徐志摩来教同学们风花雪月?”“是教育的倒退”“忘记历史?”“鲁迅的‘淡出’是‘教育的悲哀’”。甚至有网站发起“是否赞同鲁迅退出语文教材”的调查。云云。  相似文献   

17.
偶翻<申报>的<自由谈>,想起了张资平.此公在上一世纪的三十年代,曾经以三角四角名噪一时.他办了个乐群书店,出版<资平小说集>,还主编<乐群>月刊,在刊物上登出广告,声称要"搜印全集以飨读者",俨然是文坛巨子.鲁迅先生在<张资平氏的"小说学>一文中说:将<张资平全集>和"小说学"的全部精华提炼出来,"那就是--△".真是鞭辟入里,一针见血!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鲁迅先生逝世80周年.年初,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集中推出了一套6本的鲁迅研究方面的丛书.我刚拜读完其中的一本《鲁迅这座山——关于鲁迅的随想与杂感》,感触良多,不揣浅陋,就《鲁迅这座山》一书,发表一些愚见. 先解释一下题目.书中有一篇《“托尼”之痛》,讲到“从前刘半农先生赠给鲁迅先生一副联语是‘托尼学说,魏晋文章’……换成白话的意思是:思想来自托尼,文章师法魏晋.  相似文献   

19.
谈"文献检索"课的教材改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献检索"课教材质量不高,一是教材内容和体系结构不能充分反映和保证基本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二是现有教材的学术深度难以得到使用者的认同和应有的尊重.基于培养学生全面的信息素质,探讨了"文献检索"课教材改革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1965年6月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7月毕业于东北工学院钢铁冶金系,被留校做院刊的编辑和记者.从此,我迈人了人生的新里程."党员怎么当?编辑、记者怎么做?"这是摆在我面前需要我认真思考的大问题.在那个年代提倡:遇到问题向毛主席著作请教.我真的这样做了,也确实找到了最好的答案.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习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