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9 毫秒
1.
2005年10月13日,瑞典文学院宣布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获200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品特被评论界誉为继萧伯纳之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他作品中最为中国观众熟知的是经他改编的电影剧本《法国中尉的女人》。哈罗德·品特是一个犹太裁缝的儿子。二战后,12岁的哈罗德·品特进入伦敦Hackney区的语文小学学习,在那里他接触了戏剧表演,在学校舞台上扮演了麦克白和罗密欧等角色。这段童年经历让他立志献身戏剧事业。他常常幻想自己成为萧伯纳那样优秀的剧作家。他一有空闲就读书和练习写作剧本,弄得心醉神痴,走火入魔,却进步甚微;连他母亲都觉得这…  相似文献   

2.
在借鉴欧美现代主义戏剧的浪潮中,曹禺是个后继者。这位富有才智与创造力、勇于探索的剧作家,虽没有参与20年代接纳西方戏剧新潮的创作实践,但他凭借宏放的现代文化眼光、创新的戏剧思维和卓越的艺术才能,轻骑突起,后来居上,对现代派戏剧进行了精心的  相似文献   

3.
继承与超越——论尤金·奥尼尔的独幕剧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剧作家尤金·奥尼尔是以一系列独幕剧揭开了他的戏剧创作,近二十年后又几乎是以另一部独幕剧《休伊》结束了他的文学生涯。本文作者通过对奥尼尔不同创作阶段独幕剧的研究,旨在揭示《休伊》在戏剧风格、戏剧形式、戏剧技巧等方面对早期独幕剧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4.
尼日利亚剧作家渥莱·索因卡被誉为英语剧作家中最富有诗意的作家之一。他“以其广阔的文化视野和诗意般的联想影响当代戏剧”荣膺 1986年诺贝尔文学奖 ,成为非洲第一位 ,东方第三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他的戏剧中无论是轻松愉快的喜剧 ,还是严肃悲壮的悲剧都充满晦涩、玄虚的非理性思维。本文将从神话秩序、循环历史观、原始宗教观念等方面分析渥莱·索因卡剧作的非理性思维。  相似文献   

5.
清初李渔是我国戏剧史上第一个专门从事喜剧创作的剧作家,他在戏剧理论上的贡献比其戏剧创作更为显著。他系统地总结了明代以来戏曲理论研究的主要成就,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尤其是他在《闲情偶寄》中提出的“立主脑”一款,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见,中戏剧文学之要害,确为独到之言。  相似文献   

6.
威廉.莎士比亚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剧作家和诗人之一。大家都承认他是英语语言的大师;他大大丰富和发展了英语语言。本文作者试图从莎士比亚的语体特点,修辞手法和词汇方面讨论他的戏剧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7.
阿尔比《动物园的故事》的荒诞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受欧洲荒诞派戏剧的影响,结合美国社会现实,创造了独特的美国荒诞派戏剧.他的第一部剧作<动物园的故事>无论从主题和形式上都具有荒诞派戏剧的特色,开创了美国荒诞派戏剧的先河.  相似文献   

8.
奥古斯特·威尔逊被众多评论家誉为美国最享有盛名的非裔美国剧作家。在《钢琴课》一剧中,他通过运用丰富的戏剧符号生动地呈现出非裔美国人面临的双重矛盾。戏剧符号学中的人物行动素模式、戏剧物体和戏剧话语,是探讨剧作家在剧中为非裔美国人提供平衡矛盾和自我赋权方式的有效工具。两种人物行动素模式表明种族间矛盾和种族内部矛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的主要社会关系。钢琴、食物等具有隐喻的戏剧物体是剧中非裔美国文化的具体表征;"高谈阔论"的戏剧话语将戏剧舞台延伸到舞台之外,生动再现了非裔美国人的历史和文化。戏剧符号是威尔逊戏剧创作的重要载体,通过在作品中大量使用了戏剧符号,他不仅以隐喻的方式再现了20世纪非裔美国人的生活,而且指出历史和文化是非裔美国人自我赋权和重构身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是德国诗人、剧作家、戏剧理论家、导演,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戏剧理论作家。布莱希特主要的成就在戏剧方面,在戏剧上的重要贡献是创立了"叙事剧"理论,也就是史诗戏剧理论。演剧方法推祟"间离方法",又称"陌生化方法",是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中心内容,与他的"叙事剧"的理论是完全一致的。他总是给我们以新的灵感,让我们不断地思考新的问题。他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布莱希特。  相似文献   

10.
周静 《考试周刊》2012,(75):22-23
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被公认为20世纪下半叶英国最杰出的剧作家。他的创作实现了荒诞与现实的统一.又充满了戏剧张力。“张力”一词作为文学评论术语指的是互补物、相反物和对立物之间的冲突和摩擦。本文试用张力理论分析品特的戏剧《山地语言》。  相似文献   

11.
穆旦诗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旦虽然是一位现代诗人,努力保持着与传统的距离,但不自觉间,又与传统发生着种种联系。他不仅接纳了传统文化中与现代观念相符合的部分,同时也能站在现代立场上对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作出深刻批判;不仅对精英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领悟,而且对民间文化也有丰富的浸染。他的诗歌形式传统痕迹较少,但却不能割断传统的脐带,在语言运用和意象营造上,仍然可以见出传统文学的印记。穆旦是中国人,他的诗不是舶来品,而是地道的现代汉诗,是对悠久的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舜帝传说情节单元与民间故事母题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舜帝传说与民间故事有着宽广而深刻的联系,一方面,原生态舜帝传说的情节单元作为原型对民间故事的母题产生着源远流长的影响.另一方面,民间故事母题当中的因子又渗透到再生态舜帝传说当中使得舜帝传说更为丰富多彩.舜帝传说中包含了大量民间故事的传统主题和母题原型.而民间故事中,难题考验故事、孝子故事、灰姑娘型故事、两兄弟型故事、仙女救夫型故事和恋人殉情故事与舜帝传说的情节单元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新民歌一方面要吸收传统民歌的艺术营养,保持民歌的乡土性和通俗性特点;另一方面又要体现新的时代特色。这二者是和谐统一的关系。文人创作的字样新民歌目前佳作不多,主要原因是词曲作者对民歌的乡土性和通俗性特点有所忽视。本文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新民歌的歌词应反扑归真,从大俗中求大雅,新民歌音乐应在保持民歌宝贵的音乐特色的前提下进行完善和发展,进行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万建中教授对中国民俗学的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主要表现为治学和人才培养。就治学而言,他的贡献富有创见:禁忌研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创新民间文学教材体系,开辟故事学史研究领域,确立和实践民间文学主题学,提升中国民俗史研究水平,建立中国民间文化学和对赣民俗研究见解独到。就人才培养而言,他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践行着涵养与学识并重的正能量,不遗余力地为中国民俗学的发展培养后备人才。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他将生活与事业圆满融合的民俗人生的写照。  相似文献   

15.
巴人乡土小说的民俗描写是很有特色的。一方面表现在对封建宗法制家族的揭示,另一方面则运用民间故事提炼小说的题材。与30年代“左翼”乡土作家不同的是,巴人在挖掘农民抗争意识和行为的同时,对农民性进行了客观理性的分析和批判。因此,作家乡土小说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悲剧性的审美蕴涵。  相似文献   

16.
湖北民间音乐文化在我国音乐文化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曾经辉煌一时.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盲目的生产活动或对自然资源的大肆开发,致使民间音乐文化失去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现代文化的冲击,则加速了湖北民间音乐文化的萎缩;对民间音乐及其文化的挖掘、保护措施乏力,则说明思想观念需要转变;而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振兴湖北民间音乐文化,则需要从管理上、技术上、经费上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废名与沈从文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公认的有着相似创作风格的小说家,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上却有着细微的差别。他们的创作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与民族底蕴,但其迥异的生活环境与价值取向,造成了他们一个封闭自身于孤寂的“竹林世界”,以一种潜心研读佛学的心态逃避现实寻求自我;而另一个却以一种傲然的姿态建构理想的“边城”世界,追求一种完美的“自爱而又爱人”的精神理念,以致其作品中隐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道骨”风貌。这种创作风格与倾向上的异同可以从废名的《竹林的故事》与沈从文的《边城》的比较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贺州民间音乐在今后的研究中,还有待于提升到较高学术的层面上来。一方面,应进一步发掘民间音乐,研究贺州民间音乐本体及其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依托贺州民俗旅游,加快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开创贺州民间音乐保护的新局面;同时,发挥高校的传承优势,确保贺州民间音乐文化研究后继有人。以音乐学、语言学、音乐教育等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探讨多元文化音乐的实施及其对贺州民间音乐传承、开发和利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文化以其强大的传播能力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文化也受到了大众文化的种种影响。大众文化一方面挤压了民俗文化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传播。同时,大众文化的运作模式及其所体现的价值观也对民俗文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应当进一步分析民俗文化的新形态,探讨民俗文化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吴涤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4):124-128
匈牙利著名作曲家巴托克,一生热爱祖国,热爱民间音乐,他经常深入民间,收集、整理民间音乐,并运用比较音乐学的观点,对匈牙利音乐和古老的东方音乐尤其是蒙古族音乐进行对比和研究,并付之实践,撰写了多部重要的民间音乐论著。在音乐创作方面,巴托克注重在旋律上探索吸收民间音乐素材,并在调式、调性及其它方面有大胆尝试。巴托克学习民间音乐的这种态度,对我们学习、了解和探索本民族宝贵的民间音乐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唯有如此,民族主义精神才能在大地的沃土中永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